第五章:与司马光争历史那不是找死吗?
作者:炎康      更新:2023-07-13 20:45      字数:2117
  翌日,季越还没睡醒就被大殿外面的喧闹声给吵醒了,过了会儿,原本一直在他身边伺候的姚华小步疾走进来。“官家,太皇太后病危,太医言恐就这两日了”他没有多说什么,仅仅是很直白的描述事情,既没有劝季越去,也没有劝季越不去。季越这时候还没有撕破脸皮的打算,在势力没有布局完成之前,季越也都不打算彻底撕破脸皮。立刻吩咐:“来人,更衣,外面遣车,去慈宁殿。”话音刚落,原本一直在边上偏殿伺候的宫女立刻全部弯腰小步进来,同时还带着简单的红色常服。季越冷静的让她们帮自己换完衣服之后,对着姚华说道:“走,你随朕一起去。另外吩咐下去,白玉龙袍之类素净的布匹物什都要开始准备。”此时即使太皇太后病危,朝堂的主要力量还是依附在太皇太后那边,只要她一日不死,季越就一日不能掌实权。快步进了慈宁殿之后,季越调节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使出了影帝级别的演技,靠着提前给眼睛滴上的眼药水,一脸凄哀的快步跑到高太皇太后的床前,深情的呼唤了两声祖母。然后还用咆哮帝的演技怒吼周边的太医,大体上的台词就是类似于太皇太后要是有所差池,你们都要陪葬之类的。这一番活灵活现的表演,不知情的还真以为他们俩感情有多深呢。直到这时,季越才抽出时间仔细打量一下高太皇太后,六十来岁的人就算保养得再好,每日劳神于政事也是很费心血的,所以纵使有各种好东西吃着,也勉强只能维持着五十来岁的模样。脸上不施粉黛,鱼尾纹之类的各种纹路多少都有些,如果忽略她的身份,看着真的跟个普通病重的祖母差不多。良久,高太皇太后才勉强睁开眼睛,这时她的气色已是极差,脸上不见丝毫血色,睁开的瞳孔显得很是浑浊,就连呼吸也比正常要重上许多。没有说话,挥挥手示意让周围人都退下去,只留下季越一个。“孩儿,祖宗创业艰难,得天之幸,方有此世,可汝父兴新政,举国鼎沸,险遭大乱,至今犹怖,可知为何”高太皇太后挣扎着从边上喝了杯参汤后,这才平和了气息说道。“官吏互通,欺上瞒下,法是善法,吏变恶法矣还有那腐儒暗中作乱,当真是该杀”季越冷静的说道。太皇太后脸色顿变,强撑着要坐起来,可身子已虚弱至极,只勉强撑起些许罢了。又咳嗽了一会儿:“司马相公他们也是罢了,你坐这九年皇帝,可曾怨过我”“祖母又何来这般,各种内情,祖母难不成还不知晓吗何必还来问我”季越也是看在高太皇太后的确是撑不了多久才敢这样说的,这般要死不活的,难不成还敢废帝吗“你”也不知为何,一口气没接的上来,就这般直直的去了。季越略微帮她整了一下仪容,这才放声大哭起来,并且用哭腔招呼着外面的人赶紧进来。高太皇太后殡天,此后自然是国孝之类的一应事务。季越虽然觉得略微有些拘束,但也还能忍,一直粗茶淡饭了近月,终于除孝,正式执政了。其实就算季越从来没有明说什么,朝堂上的那些个人精大臣也能猜的出来他的一些想法,所以在第一次大朝会之前,就已经有许多奏章递了上来。季越正在文德殿当中随意的翻看着那些奏章,一个个言辞华丽的很,可基本都在说着不要新政。原本季越还很抱有好感的苏轼,竟然还用三年不改其政来劝说,虽然没有这么直白的说,但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又过了一会儿,季越执政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就在紫宸殿开始了。不等那些个大臣说话,季越就抢先说道:“我观诸位爱卿奏章,似乎对先帝之政极为不满呢怎么,看先帝已逝,这是要鞭尸吗”这话一出,下方朝臣皆是吓得微微颤颤,有不少更是直接跪拜下来,这般可怕的言辞,他们怎敢乱接同时也都十分诧异,诧异于新帝怎么会说出这般的话语这是要逼死那些上奏章的朝臣吗又过了一会儿,司马光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容禀,先帝新政之时所出乱子,众所皆知。此皆为新政有违祖宗法矣,祖宗之法不可变此乃先贤圣言,且怎可以那般言辞加诸先帝之身,陛下当慎言”到底是司马光,轻松将先前季越制造的恐怖气氛揭开,还顺带着抨击季越的不孝,作为后辈的,怎能用鞭尸这样的言辞形容自家父辈呢“何为祖宗之法太祖之法,太宗之法还是唐法秦法,乃至周礼殷祭自禹帝以来,可有从未变更之法,秦以变法强此乃史记所载”季越本来还想继续说下去的,可是下面的司马光已经开始插话了。“陛下,新莽以变法亡,秦法二世绝”“汉继秦法,秦亡法未亡。土地兼并已极为严重,已到不得不变之时了”季越知道拼历史之类的,自己绝对是拼不过司马光的。他可是写资治通鉴的历史大触,自己对历史才有多少了解,别说自己了,就是个历史专业的教授都不一定说得过他,所以还是有点自知之明,不要跟他在这方面纠缠了。同时也的确如季越所说那样,宋朝的土地兼并状态前所未有的严峻。没有哪个朝代开朝不到百年,土地兼并就如北宋这般严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宋太祖的得位不正。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难不成是他愿意的吗如果能够独揽大权,谁又愿意跟别人分权呢因为没有经历大规模的厮杀,所以早年魏晋之后残留下来的世家力量损失极小。再加上后来宋太祖又担心武官再来一次黄袍加身,格外限制武官,宽容文官,导致那些后来的文官又成为新的世家学阀。这一切的一切,都给后来土地兼并变得越来越严重打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