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次空间通讯
作者:梦纹      更新:2023-08-11 20:24      字数:2138
  黄院士所说的项目,指的是“不周山”次空间星际通讯项目,该项目由黄院士牵头,另还有四位院士参与其中,提供专业领域的咨询,并领导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攻关。

  这个星际通讯项目所涉及到需要攻坚的技术难关非常多,其研发阵容可以说是华国乃至是整个蓝星最顶级的。

  童少将明白,如果星际通讯项目研发成功,深空中的战争模式才真正的进入了星际时代。不然简单的命令传递下达都要几个小时,还打什么仗

  真的外星人要入侵了,蓝星拿什么对抗抵御挨打还差不多。

  一位中年研究员接过黄院士的话继续介绍实验进度。

  “星际通讯要求构建或者说寻找次空间通道,这一步骤涉及到难度最高的环节,就是人工微型黑洞的产生。”

  说着,他调出光屏,投到空中,请童少将看。

  人工微型黑洞的催生,简直是是能量的无底洞。

  火星那处文明遗迹里的“原装”次空间通讯设备仅需要不到0兆瓦就可以进行工作,在当时发现是,连接到一组拳头大的“电池”上,那组电池能量密度惊人的高。

  不过昆仑基地的科学家很轻易的解决了电池问题。用几十组蓝星人自己的氢燃料电池就可以为这台“原装”通讯设备供电了。

  华国的目的是仿制,技术核心——次空间通道是关键。

  所以供电其实微不住道,最令所有科学家束手无策的是“微型黑洞”的人工产生。

  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工微型黑洞产生的系列实验,由刚建成投入运行的“星火”核聚变反应堆提供能源。,

  “星火”反应堆功率是首座核聚变反应堆“华山”的近两倍,达到600兆瓦,只就堪堪够支持实验进行。

  围绕黑洞的催生技术开展的系列实验,目前的难题是前期准备工作周期太长,黑洞消弭能量消耗更是巨大。

  “所以我们的道路还很艰巨,因为差距太大了,”

  见童少将看得差不多了,黄院士平淡的总结道。

  光屏画面中,在遗迹中发现的“原装”通讯设备,体积仅仅比成年人头颅略大,却能够实现超光速通讯。

  中年研究员指着光屏,说道:“现在,仅从能耗和精度上来说,实验设备就相差上万倍。”

  他看向童少将。

  “童将军今天来,也是想了解进度的吧”

  童少将微笑着点点头。

  “是的,车中将很关心黄院士的健康状况,同时也盼望项目及早取得突破。”

  黄院士面带笑意,语气稍微振奋了一些。

  “回去替我向车将军表示感谢。”

  “刚才我说了,项目上我们还是有一定收获的。尽管黑洞催生的能耗没有成功降下来,目前需要大约二十到三十兆瓦的能源消耗”

  “但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唐院士几位的鼎力协助,总算基本摸清了人工微型黑洞精准开启的一些具体条件和相关的参数。”

  黄院士似乎有些疲惫,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清茶。

  “这对我们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是项目成功后设备微小化的必经之路。”

  童少将听到有进展,心情不错。但看到黄老该休息了,便站起身,打算告辞离去,不继续打扰这位老人了。

  黄院士摆摆手,“不碍事的,说点话也不会累着我,顺便也理一下最近的思路。跟你这个外行聊聊天,也算是休息了。”

  童少将哑然失笑,在院士面前,自己肯定是外行了。

  反正都等了这么久了,他也不着急直接问进度结果了。

  黄老语气稳定有力,为童少将讲解。

  “为什么说项目有进展呢。唐院士他们在星际通信两侧终端的同步协调实验方面取得了成功。”

  中年研究员接着详细介绍:“老师说的同步协调,指的是次空间通讯应用场景中,两侧终端相互距离十分遥远,两侧同步器在第一次通话前要进行至少三次信息交换,以此来明确并锁定人工黑微型黑洞的开启方式,包括空间坐标、开启时间、工作时长还有最重要的次空间维度编码。”

  中年研究员应该是黄院士的学生,他提到的大多数属于童少将都懂,不过这“维度编码”他是第一次听说。

  所以他提出了疑问。

  中年研究员苦笑着解释:“这是我们逆推出来的定式,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其中原理,这只是为了能尽管争取造出蓝星自己的‘次空间超光速通讯系统’,采取的权宜之计。”

  这有些违背这群追求真理的纯粹学者们的初衷,童少将表示理解,请他继续讲解。

  “总之,如果要求不高的话,项目的进度还算可以,基本达到投入使用的水平,只不过成本太高、效果较差。”

  顺着中年研究员的手势,童少将看向光屏资料。

  资料显示,毕竟是逆推研发,所以人工微型黑洞开启的方法掌握还不都精确,每次需要开5到0个黑洞才能够成功,单次通信的过程中,单侧开启的消耗将达到近00兆瓦的程度,两侧就是200兆瓦左右。

  同时,额外催生的,但是有不符合次空间通信需求的微型黑洞还需要专门的人员、设备去消弭,危险性极高的同时,又是上百兆瓦的能源要耗掉。

  现在同步器的问题解决了,或者说,同步器勉强可用,因为防御总体局势需要,我们已经可以投入使用。

  感觉童少将了解得差不多了,黄院士郑重的说:“我相信,现在的局势下,给这个星际通信系统两端各配一座核聚变发电站提供能源,这个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他还补充道:“我们也正准备向政事院和蓝星联合防线指挥部汇报,建议立即投入使用。”

  “主要是前几年的实验,受到能源供给的限制太多,‘星火’反应堆的建成,让我们不用再等电力调配了,黑洞催生实验频次成倍增加,才达到目前的进度。”

  中年研究员附和道:“毕竟是倒推验证过程,没有完善的理论支持,主要靠尝试,走了很多的弯路。”

  童少将起身,庄重行礼,向在场的所有科学家。

  “感谢黄老,感谢大家,我这就把好消息告诉中将。”

  之后,黄老听了“年轻人”的劝,先回去休息了,不过安排自己的学生和童少将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