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哪个瘪三吃里扒外?
作者:暴躁的老齐      更新:2023-08-12 10:31      字数:2121
  深夜,盐帮大厅内。

  周竹山正在激情慷慨地讲述着自己新盐的精妙所在,刘墨十指交叉,顶着下巴,倾听时只有眼睛在动。

  而宫长义端坐大厅正中央,他的脸活像石雕,火光为他的皮肤罩上了一层阴森的橙色,在他的眼眶底投下深深的阴影。

  已在市面上售卖的食盐相似倒没什么,新盐居然没有半点差别,这就有点离谱。

  “刘公子,说说你的新盐。”

  “香山县,海盐!”刘墨没有说太多。

  “哦你二人都是临阳人,又都是从香山县制出海盐。”盐帮三当家穿着一件灰白长袍,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刘公子还是我表妹招的赘婿。”周竹山不怀好意的笑道。

  听闻此言,三当家面色一沉。

  “多说无益,宫帮主,三当家。想要弄清真相,只需派人前往香山打探便可。”刘墨道,“香山诸岛,皆是我林家制盐作坊,这谁也造不了假。”

  “哈哈哈,表妹夫,你可真会说笑。”周竹山笑道,“榕城离香山大半个月路程,来回就是一个多月,还没算上登岛。这新盐,还上不上市了”

  “我都不急,你急”刘墨道。

  “刘公子,我很遗憾,不能因为新盐耽搁了今年的大事。”二当家一边说,一边起身看向宫长义,“帮主,为公平起见,这两家新盐来年再定价上市。”

  二当家所说的大事其实就是盐帮定下的规矩。

  每年三月中旬会给不同的盐设定一个价格区间,算是对盐价做一个管控。

  没有得到定价的盐,就不能进行售卖,要等来年。

  刘墨心情何其烦躁,“二当家,既然我两家质量相差无异,不如同时上市”

  “不可。”二当家态度坚决,“规矩就是规矩。”

  周竹山一脸坏笑,“表妹夫,现在你怎么急上了”

  刘墨瞬间懂了,这就是他的奸计,阻扰我的新盐上市售卖!

  宫长义沉思许久,随后开口:“刘公子,事情还没定下来,还有些时间。”

  你们这黑恶势力,不但嚣张,还特么眼瞎!

  如此明显的卑劣手段,一个个看不出来的

  黄守仁要拉拢你们,我刘墨非要剿灭你们不可,该死的!

  强忍怒火,拱手作揖“多谢老帮主提醒,在下先告辞了。”

  说完,刘墨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盐帮!

  次日,天还未亮,刘墨便开始收拾行囊,打算动身前往临阳。

  他要当面问问林渊,这周竹山到底从哪里弄来的新盐。

  如果真是林渊这傻缺做的好事,那让周老太君出面,收拾这蠢货。

  然后让林渊来一趟榕城,事情也能解决。

  瞧见刘墨这状况,林诗琪追问原因。

  无论如何,毕竟是她亲爹,刘墨一开始并不想说。

  但问急了,他一个没忍住,脱口而出。

  “还不是你那爹!”

  知道真相的林诗琪,先是一惊,接着转念一想。

  “夫君,我爹爹他虽然有些不堪重用,但新盐一事事关重大,他不会不知。”

  这一点也是刘墨想不明白的。

  回榕城之前,对付林贤这个“老赖”,他两配合得挺默契的。

  “还有一点,夫君。”林诗琪继续说道,“我爹爹跟周竹山他们可说是水火不容!”

  “哦?”刘墨诧异。

  林诗琪不慌不忙地解释起来。

  原来,林渊跟林愈,林贤不对付。至少是亲兄弟,周老太君尚在人世,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周家人就不同了,林渊跟周竹山他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曾经闹过官司。

  按照林诗琪的说法,林渊就算将新盐生意白送给他的两位兄弟,都不可能卖给周家。

  这一番解释,让刘墨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究竟是哪个瘪三吃里扒外

  不然的话,周竹山手上的新盐,天上掉下来的

  还是说,这厮跟我一样,也是穿越者开挂了

  不是林渊做的蠢事,回临阳的意义也不大。

  自打穿越到大夏朝,刘墨头一次感受到了有劲无法使的憋屈。

  日子过去了三天,破局之法依旧没有想到。

  就在刘墨焦头烂额之际,李信送来消息,“杨易之邀请刘墨过府一聚。”

  现在哪有心情跟这戏子交朋友,刘墨本想拒绝,可李信凑到耳朵,说了一句:“姑爷,杨易之说是邀您谈谈新盐一事!”

  惊愕诧异之余,刘墨当即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下了楼,却见一辆悬挂着兰桂园戏班旗帜的马车已等在门外。

  上了马车,约莫半个时辰,行至目的地,刘墨僵住了。

  榕城最繁华的地段,除了东西集市之外,便是青楼楚馆所在的春秀巷。

  此时才过中午,这些地方尚未开门,不过该起床的还是已经起来了,在巷子中,也能看见一些女子在楼上或倚栏独坐,或闲聊嬉戏。

  内里的院墙之中,隐约有丝竹之声,渺渺而来。

  大白天约我来这种地方

  正当刘墨疑惑时,榕城最有名的青楼迎凤楼内走出以丫鬟,“刘公子,杨先生等您多时了。”

  带着诧异,跟随丫鬟走进。

  眼睛余光看了一眼,此时在迎凤楼的内院当中,一堂教授琴曲的课程已经进入尾声,几名年纪较小的女孩儿仍在认真弹奏着教授的曲目。

  上了二楼,来到雅间,只见一女子端坐其中。

  女子的年纪其实不过十岁,穿着打扮朴素,比之青楼中的花花绿绿大有不如,但她的样貌却极美。清丽雅致的瓜子脸,秀眉如黛,气质也是极为出众。

  坐在那儿静静地看书,身影便给人一种淡淡如水墨般的感觉。

  “我走错房间了。”刘墨尴尬的说道。

  正欲转身,那女子连忙出声,“敢问是刘墨刘公子吗”

  “正是在下。”刘墨再次诧异。

  “久闻公子大名,今日终于得见。”那女子行礼道,“方才小女子所唱的水调歌头,不知道有没有哪里不对的地方”

  “哦水调歌头…”刘墨愣住了,他望着眼前的女子,眨了眨眼睛,不明白何意。

  “榕城的客人都爱听这个呢……”那女子解释道。

  我全年中元节作的诗,被改变成歌曲拉刘墨反应了过来。

  “刘公子您还不知道”

  “哈哈,宛儿,刘公子从未踏足烟花之地,自然不知。”杨易之从门外走入,随后向刘墨行礼,“刘公子,这位是苏小宛苏小姐,杨某人的义妹。”

  戏子跟青楼女子,结义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