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第八十一章 量子靖难
作者:织岁      更新:2023-07-25 23:38      字数:4096
  此时此刻,朱元璋已经不想再惊叹王振是宦官了。

  多半就是那撺掇着堡宗御驾亲征的权宦了!怪不得啊,刚才他还在想,这王振是谁,竟和两位帝皇并驾齐驱——权宦,一切,不就说得通了吗

  现在,他犀利的目光,射向位列三杨的杨士奇!

  射了个空。

  记起了!

  那杨士奇刚刚晕倒,已被他吩咐太监抬出去救治了!

  老朱又含怒吩咐:“去看看,那杨士奇醒来了没有算了,不管醒没醒,都给咱弄进来,叫他自己看看,未来的他,是如何与一个太监苟且的!”

  【王骥就这么认了吗

  不,他其实争取了一下。

  事情和整个贵州苗乱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宫聚有关系。

  堡宗4年5月,御史黄镐上奏,不好了,因为苗乱,贵州平越被围,缺粮啊!朝廷帮帮忙,在周边给运点吧,拜托了。

  堡宗就派了礼部侍郎王一宁去湖广督察贵州运粮一事。

  6月日,苗乱未解,沅州卫等当地军官扛不住,希望支援,朝廷派宫聚去支援。

  6月2日,王骥说,湖广靠当地守将是不行的,苗乱很容易扩散开来,我们从云南、四川调兵2000,我和张軏打西路,宫聚打东路,左右夹击,可以扑灭。

  堡宗觉得太多,调了四川万兵马给王骥,宫聚东路带带湖广土人就好,说,上吧,你可以,我相信你。】

  “那儿是四川和贵州交界,附近有通津关和羊场关,是个要冲,一万人马的话……”傅友德本来觉得应该ok了,但话将出口却顿住。

  要知道,不同人的一万,是不一样的一万。

  朱棣却道:“四征麓川,肯定是从云南、贵州等地调兵,抽掉那么多人马,容易激起苗乱倒也能理解。不过,都结束战役了,镇守大将该回去了吧,居然会压不住吗……这种地方,得放像顾成一样的武将重臣吧。”

  朱元璋:“武将麓川都是王骥文臣带头,你在想什么呢。”

  老朱可是公平地猜忌着文臣和武将的。

  【6月9日,四川一个卫儒学训詹英狂喷王骥、宫聚,劳民伤财啦、打麓川明明是兵败谎称胜利啦,分明是杨国忠一流的人物。赶紧让御史查查他们两个大奸臣!

  便是此事,王振保了王骥、宫聚。

  且促成四征麓川的事件背后,亦有王振的大力支持。

  堡宗r王振,很有报复心的,对嘴人的詹英说,你行你上啊要不然你跟着宫聚他们去亲自看看

  嘴炮侠詹英,溜了溜了。】

  将军们发出了很大声的不屑的冷笑。

  傅友德皱眉说:“这也劳民,那也伤财,按照这部分什么也不懂的家伙的说话,大家天天垂拱而治,不就好了麓川那那地儿,当然要打,还得狠狠地打,只有如现在兔朝,把他们打到高良公山之外,以地势看,才是有利于我们的。”

  傅友德的意思,便是一时的争斗,是为保更久的和平。

  但他又补充道:“当然,同时应对瓦剌和麓川这件事,未免压力过大,非得有天纵英才在其中……”

  他看了眼朱棣。

  朱棣皱眉:“别看我,如果我准备要打漠北,我就不会再轻易开启与麓川的战斗,最好的是析而治之,分化他们内部,这样我们才安稳。”

  【7月某日。于谦也被派到了贵州,他和5000人的宫聚部队在被围困的平越一带,与苗贼干架。

  他亲眼看到了,带队将领们纪律不明、营阵无法、没啥计谋,居然还不禀命主帅王骥。

  王骥非常生气,担忧坏事,再三警告,严令整饬队伍。

  然而张軏,对,就是那个张辅三弟,参与夺门事变的那个他,倚恃凶暴,口吐秽言,当众辱骂王骥。

  带着未整队的兵马仓促引战,轻率而前,以至于大败而归,损失了0000多人。

  张軏弃甲曵兵,徒跣逃命,垂首丧气,莫敢声言。

  王骥把他们这些人各仗责六十,并上报朝廷,要求论罪处死!堡宗回答,算啦,戴罪立功,下次再犯再处置吧……】

  大家听得无语极了。

  “这张家兄弟,真是一脉相承的喜欢骂人啊。”

  朱棣为张玉感到颜面无光,并且为刚才还觉得此人是有个有用垃圾,也不是不可以掂量着用用的自己,感到惭愧。

  朱棡感慨:“这于谦,也是大度啊。都亲眼见到张軏如此烂泥扶不上墙的模样了,竟还愿意给他机会,叫他在北平负责城防。”

  朱元璋冷哼道:“说不定于谦就像老四一样,无人可用,只得捏着鼻子,继续用了谭渊!”

  朱允炆对于谦很有好感,此时也加入话题:“说不得是于谦这耿直君子,看着张軏那垂头丧气的样子,还觉得此人可以改过自新呢!”

  【月23日,土木堡之变后,王骥被参麓川无功,要求清算。

  月30日,宫聚慌乱上奏,苗乱连绵数省有20万啊!!我们才2万,我们打不过,我罪该万死,能不能调“京兵”5000来,顺便运点粮,平越被围了好久了!

  9月5日,王骥没提别的,只是要求多运粮,贵州各卫都缺(含平越)

  苗乱20万纯纯夸张,这是宫聚在那边害怕被清算的自保。up这里采信于谦苗乱没扩散的说法,他本人7月刚去看过。

  还什么调京兵……宫聚当然知道北京都要没了,没人会给他调兵的,就是增加一些紧张气氛。

  臣子我啊,生死存亡,没人能靠了,就靠天兵来救了!如此危急的我哪里掀得起风浪……

  但这点兵无法剿灭苗人是真的,平越(今福泉市)附近的地势非常险要。大家有兴趣搜一下凯里香炉山,它是苗族起义胜地。

  缺粮也是真的。】

  朱棣叹了口气:“就事论事,何其难也!这麓川背后,有王振的影子,如今,王振人人喊打,这四征麓川,自然也就无功于社稷了。”

  而傅友德在思量:“苗族起义圣地……现在似乎没有听过这个说法,陛下,我们是否要防范于未然,在那香炉山附近,增设兵马”

  朱元璋:“体量太小,想办法从旁边播州分点土地并入,或可一为,我再想想。”

  那就需要处理播州土司杨氏了,朱棣秒懂。

  【以上,是景泰帝未登基前的贵州苗乱前情,我们来看看后续。

  9月6日,景泰登基。

  9月22日,景泰赏赐了几乎所有人,包括云南贵州的都督毛福寿等人,就是没给王骥赏赐。

  王骥:……

  草,生了出来有没有。如果说此前不调兵还有什么贵州需要你王骥镇守的考量,现在如此直白,就在表达,我看不上你,我不信任你。

  官位更低的小弟们都给了……就不给他钱欸。】

  现场已经没有文官了。

  但现场的武将们,也替王骥感到了浓浓的坐立难安的尴尬感。

  【9月25日,景泰让跟随朱棣北征,长期在北方活动的陈友帅000南京兵马去往王骥处。

  王骥:……

  000人有个毛用啊!你直说你派人监视我得了。】

  他们已经完全代入了王骥,开始努力的思考,我要怎么自救,不能如此轻易地就放弃了自己!

  【9月29日,王骥很无奈的在实录里连发两条弹幕。

  、平越被围了4个月了新老板!你要是想救它,从四川调,云南调2,“选委重将”,东西两面夹击,可以剿。

  2、宫聚贪暴不仁、累次失机、害死6000官兵,你快治他罪啊!

  景泰回复:敌人有点强大,戴罪立功吧。

  这两条实录能解读以下几点。

  、平越真的很难打,我现在没法打,尬在这里很尴尬,你要不然换个新领队的来,上下一心可以打。

  2、王振保我和宫聚,但我和宫聚也不是一路人!我割席了,不要把我算在王振一党啊!嫉恶如仇的新老板你看看真正的大恶人呢,要是换了将军,我可以北上帮你的。

  从以上王骥、张軏、宫聚的情况,可以非常清晰明白的看到,即便同样去麓川征战过,大家也不是铁板一块。

  完全可以相互分化、争取。

  王骥甚至可以说,已经在表忠心,想争取靠拢新政权了。他没打算拥兵自重、或许也无法拥兵自重,他毕竟是文臣出生。】

  “哎呀!”傅友德脱口而出,“都什么时候了,还说得这么隐晦!搁这说得这么隐晦,万一那听不懂——”

  他一激灵,自己飘了。

  赶紧硬生生转口。

  “万一那皇主日理万机,没注意到你的隐语呢!”

  耿炳文也急道:“就是!真是急死我了!”

  朱元璋和朱棣评价:“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景泰……只是不想用他而已。”

  朱棣复又叹道:“这四征麓川的主帅,南方有生力量的头头,上表了,皇帝怎么可能不认真看呢便是皇帝一时没有理解,也会招人进来议一议啊。”

  朱元璋摇头:“既然不想用他,就不要用他了!这王骥,此时是有点心的,已经给了个不错的解法。把他调回来,先放在眼皮子底下,到时候,要怎么用,还不是你说了算”

  【可景泰就这么把他放置py了。

  直到景泰元年4月,王骥成为了实录里的完全丑角。

  黄镐奏,平越等卫日久城中粮尽,官军逃亡者九千余人,存者日食草根,粮饿殍危,困已甚。

  靖远伯王骥等,早为进兵,以解孤城之危。章下,兵部议以骥老病,请别选总兵代之。

  明史在这里扩充渲染写道,王骥驻足辰、阮两地,居然不前进了。是忠肝义胆的黄镐把城中粮乏和弹劾王骥的事写在竹筒里,拜托土人带给朝廷求救。平越才得救的。

  怎么救得呢

  正如王骥所说那般,调了四川、湖广的兵,东西两面夹击救得。】

  朱元璋和朱棣听得头疼欲裂,恨不得穿越过去,亲自教教景泰,该怎么用人!

  无论如何,不能如此直肠子的用人啊!

  【就很离谱,王骥早就反复报告此地粮乏,也早就说得合兵才能剿。

  王骥没有皇帝信任,被猜忌的他怎么敢不顾一切的去打一场肯定会输的仗,打输了他基本也就没救了。

  且另一方面,北京保卫战还没打,若是陷入了苗人的泥潭,手里这点兵也没了,北方出点岔子,可怎么办他回去救驾的机会都没得。

  要知道,后来杨善去和瓦剌谈判,就拿的王骥南方20万兵马吓唬瓦剌。

  他只能尬着,换哪个被猜忌的主将来了也只能尬着。

  几个月过去,瓦剌之危暂解。转头,一个“老病”的评价,把人拿了下来。

  好啦,王骥,你任务结束了,养老吧!】

  朱允炆思量了下:“景泰之前所以不拿王骥,会不会是害怕王骥其实对他虚与委蛇,只要他一下调令,王骥立刻拥兵自重”

  朱棣嗤笑:“大侄儿,那王骥手头,最多一两万人,那20万,是说来骗瓦剌人的!”

  【这个评价虽然发自兵部,但up确定不是于谦给的,于谦6月的实录还在夸王骥“才识兼茂、历练老成、兼且善于用兵、长于应变”。

  只能是景泰帝的意思。

  重新派过去的总负责人叫梁珤,是一个如石亨一般曾下狱,又被允许在北京保卫战里戴罪立功的新兴贵族。

  这一步倒是正确的,换自己人上,可以安心平叛了。

  就是贵州实在拖了太久,定而复叛,反复数次,战事糜烂,以至于吏部尚书兼太子太保何文渊等人为代表,要求放弃郡县贵州,改为洪武朝的羁縻。

  是于谦立马上书,疯狂拒绝,压下了这种离谱论调。】

  朱元璋再次感慨:“于谦呐!朕的好于谦呐!大明的好于谦呐!”

  朱棣心想:……这于谦,好像是我刮出来的。

  【我们说,贵州苗叛的起因也很复杂,怎么也不能把这锅扣在景泰帝头上,但王骥与贵州苗乱的处理上,他确实是做的不好。

  固然有北方危机重重顾不上南方的缘故,但他对王骥无比直白的猜疑,直接导致了贵州局面滑向更深的深渊。

  王骥若有皇帝的信任,也不会如此小心处理。

  只能叹一句,可怜平越卫的百姓,无粮饿死的他们,终究是乱世里的沧海一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