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作者:织岁      更新:2023-08-16 19:13      字数:4419
  朱允炆:……

  朱允炆很想逼逼赖赖:打叔叔不努力,不就嘎了吗?啊,事实证明,就算努力了,也嘎了。

  这说的,好像世上哪个面临生死危机的皇帝,还有能力勤政爱民似的。做不到啊!

  【除了上面几个打仗有关的,朱允炆总共还设立了6个新驿站,云南2,广西,福建,四川,陕西

  。

  新驿站的设置,侧面体现了王朝的起起落落。

  自信强大的新生朝代,从不畏惧于把力量投射到四面八方——尤其是边疆。朱元璋不必说了,朱棣他的路上基建丝毫不逊色于他爹。】

  朱棣为自己扣个666。

  很帅,每天都被自己帅醒。

  【南面,为了攻打交趾,沿着两广设立了一系列的递运所。

  为了遥控麓川王朝,仅在腾冲就设立了4个驿站。那地方,是惜驿如金的朱允炆都大方的摁了个驿站点的要冲之地。

  北面,设立奴儿干都司后,着手修复古道,设立驿路,形成了4条主要交通干道。

  西南,命陕西都指挥佥事刘昭、何铭等前往西藏等地设置站点,并传谕当地各少数民族的头头,命其“复置驿站,以通西域之使”。

  永乐2年,太监杨三宝出使乌斯藏,顺便充当工程验收员,再次监督当地头头修驿站,确保所有荒废的都悉数复之。

  至此,明朝拥有了自陕西、自甘肃、自四川的多条入藏路,大大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西北,修复了丝绸之路。这条汉唐盛极一时的中外交流之路因为战乱而荒废。铁蹄踏遍欧亚草原的蒙古人打通过它,元末战乱又再次中断。

  朱元璋很重视和中亚的关系,洪武3年就让人开哈密之路,以通商旅,朱棣更进一步。

  彼时,肃州到甘州,商旅驿站9个,肃州到北京,专用驿站多达99个。如此大量的驿站建设使得“站驿相通,道路无壅”。】

  随着这东西南北的布局逐一说出。

  大家突然发现,那空白的光幕上,再一次出现了地图。

  其地图的东西南北等地方,都用明显的标记,标出了朱棣设立的种种驿船站点,这些站点全都用红线联结。

  一眼看去,那红彤彤的线,就像是朱棣的掌纹。将这大明,牢牢控制在他的掌心里!

  朱棣发现自己错了。

  刚刚那算什么帅。

  眼前这才是帅啊!

  “后辈懂我!”他脱口而出。后辈一直都是懂他的帅的。就是一直懒得表现他的帅啊!那后辈,怎就这么懒呢?!

  【毋庸置疑,道路网的畅通促使了商旅的兴盛。著名的晋商兴起也和明代的驿站建设有着抹不去

  的联系。

  山西向北,经大同驿路直达蒙古;向南,经洛阳、开封驿路抵达江南、岭南;向西,经西安驿路可连丝绸之路。向东,可由保定、真定抵达北京。

  受某些穿明小说影响,大家对晋商的印象都变成刻板的大走私商&通敌卖国了】

  老朱:?朱棣:?其他人:?

  大家集体冒出了很多问号。

  老朱提炼出重点:也就是说,未来晋商会卖国。

  大家看着蠢蠢欲动的老朱,齐齐掐了一把汗。在江南地域歧视以后,山西也要遭到歧视吗?郁新忙道:“那是未来,未来!”

  【边防将领走私的情况,仁宣时期就有很多了,只是明中期商业气氛变浓、类似王崇古、张四维这样和巨富关系密切、官商一体的首辅出现以后,晋商的存在感变得更强了。

  再加上山西这个地方,纺织业比较发达,货币白银化进程相对快,民间弃农从商的人很多。很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不是一句简单卖国就轻松概括。

  它和明末的驿站体系还有点关系。

  明朝后期,政府无法维持大规模的驿站数量,崇祯八年,全国仅30处。而景泰7年,全国有367处。

  这些驿站又因为其官办色彩,优先为九边军饷供给,和递运所一样,呈现出一种北多南少的态势。

  政府裁撤驿站,自然而然的就不再维护道路,商旅畅通也会受阻。某些地区的商帮因而衰落。可是槐宗裁了一大堆驿站就是去补战争亏空,往九边递军饷的。所以那部分的主干道还保持的不错。

  这些呢,又恰巧是当年晋商发家的老路线

  。

  就更方便了。略有点黑色笑话了属于是。】

  听到了这里,老朱反而对这晋商什么的,没有感觉了。他很不悦的说:

  这重要的是晋商吗?这重要的,还是官僚阶级,是边防将领的!如果说商人已经能够影响到了官员,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能说这槐宗,没能反腐成功!

  他这样说罢,想了片刻,突然又说。

  这算是资产阶级吗?不对。他又摇头,学习学得很认真的说,他们工厂开的不够多,所以还是大地主。

  【槐宗对驿站的改革,突出一种挪东墙补西墙,为挪钱而挪钱,全无施政纲领的茫然无措感。驿站的钱对巨大的军费开支,是九牛一毛,又因此产生了流民问题。

  这位起草贪黑辛辛苦苦走上亡国之路的皇帝,他的水平,细细一看,真的很臭。都说摆宗这人贪财,槐宗的敛财水平也不逊色。

  驿站裁是裁了,军饷不够怎么办?

  就跟逆练马列似得,他使劲逆练考成法,不注重考成法的吏治改革,只专注里头的gdp。地方官员都奉旨捞钱了,下一级的不属于衙门管辖,下放给吏、民的驿站,捞钱名目只会更多。】

  大家:啊这……

  朱樉评价:“和槐宗一比,大侄儿你突然也变成了仁君,毕竟你只是在使劲节流,他是节流的同时还在其节流的地方开源。

  朱棣锐评:不能这样比,大侄儿可是有老爹给他留下的厚底子,那槐宗有吗?

  【改朝换代后,顺治着手处理驿站问题,把原本的民当改为官当,并许诺以万历年间的账本为基准,不再额外加摊派。

  意思是,以后地方政府管理这个驿站,钱从地方财政出。不再让驿站这个独立系统去向百姓征收“杂税”转换而来的新赋税”。

  有了一个量化的标准后,确实遏制了一定的乱收费行为。

  但也没啥用,首先是地方财政对驿站负责以后,不得不面临这种庞大的开销,容易造成财政紧张。

  />

  好处当然是扶贫,弊端是容易算不清楚账,而且服役的可怜百姓还得千里迢迢的去很远的地方,无形之中加重了负担。

  现在改为地方财政处理,好处是比较明确。缺点是,穷的地方真的hld不住。】

  这么一长段,老朱和朱棣,都自动提炼出了那高亮关键词。

  他们忙道:“对啊对啊,那富裕的省份本来就该帮助贫穷的省份!这不就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性吗?

  朱棣狠狠点头:没有咱们这样大公无私的中央,那偏远地区如何发展?不能让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其次是,顺治那会儿和崇祯一样,也有很多仗要打,缺很多银子,这银子就又打到了驿传系统上。

  最后就变成了,乱“加派”行为得到了合法化,成为了国家要求的“赋税”。

  所以,清初的驿传改革,并不是什么一扫过往积弊的超强良政。

  而是顺治他比槐宗强点,领会到一条鞭法的思路,并基于这个思路,进行的调整,减少了很多中间繁杂的步骤后,完成了自嘉靖以来的驿役折银改革。】

  老朱:?

  老朱骂道:“这话说得真怪,倒像是那顺治才是一条鞭的正统继承人,不要靠近咱的好孙!”解缙突然感慨:“若是那顺治一开始打出减赋的口号,想必天下苦于槐宗的百姓的心,恐怕一下子就要被收拢过去了吧。

  杨士奇叹气:“只要一开始的口号说得好,百姓是察觉不到后面又加了多少负担的。”

  老朱点头:嗯,等察觉到,就要起义了。

  【讲完了驿站、税课司等杂职官员。我们把目光转向阴阳生、医学生。

  洪武3年6月6日,朱允炆下令革除天下“阴阳学、医学衙门”,理由是群臣议论,认为既然已经有阴阳户、医户的存在,可以根据户口寻找专业人才,就没有必要额外设置这种吃干饭的部门。

  这个阴阳学、医学衙门是蒙古人创立的。最初成吉思汗想要寻找特殊人才,就搞了个“诸色户计。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这个数学爱好者,很看重阴阳学的教育以及人才挖掘,于是要求它和医学、儒学一样,在地方开办学校,培养、管理人才。每

  年向朝廷输送固定人数的人。

  也就意味着,其实阴阳学、医学衙门不仅仅承担着管理天底下所有会天文、会医学的功能,它也负责“教育”。

  甚至,“教育”色彩在最开始是重于“管理”的。】

  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深知数学的重要性了,因此他们被提醒了。

  这阴阳学,是不是也应该改造改造?变成偏重于理科、工科这样实用性很强的东西?毕竟这帮学阴阳学的,数学都学得不差,想来脑子是很灵光的。

  【忽必烈的政策有弊端,那便是他只强调录取多少人,没有管如何形成稳定的生源,和假如落榜以后这些人该干什么。

  医学还有天然存在的病人供他们过活,阴阳学就比较抓瞎了。因而阴阳学的发展是较为平缓的。

  明初的医学,我们在儒医一节已经描述的很具体了,大量的医生不愿意出仕,以医避世。阴阳学呢,则更特别一点,最初,并不是朱元璋下令建阴阳学,而是地方官员自发的重新修建被废弃的阴阳学衙门。

  一直到洪武7年,老朱在天下各处设立阴阳学,给官不给钱。】

  朱棣点头:“稳定的生源和落榜之后他们能干什么,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老朱也点头:“嗯,虽然兔朝那百万大学生,我们是无论如何都养不起的;但若是在工匠内部,搞出如同科举一般的晋升体系,我们可以试一试。争取这些学阴阳的,都往那工匠的方向走。

  【比起朱元璋,朱棣是一个更关心这种杂学人才的皇帝。

  他在边疆地区大量的兴建阴阳学机构,比如云南大理、四川永宁。甚至交趾,他打下以后,也马不停蹄的设立了阴阳学。

  这种学校的兴盛和衰落和皇帝个人意志有较大的联系,朱棣喜欢永乐大典,喜欢什么人都要,就希望从民间获取大量人才。

  堡宗这样的,不太感冒的,在正统2年,户部上奏的7项边疆问题里,独独否决了地方阴阳学的设立。

  朱棣以后,地方阴阳学人才滥竽充数的情况也逐渐显现。到了成化,开启纳银补缺以后,阴阳学的质量就完全取决于地方政府,国家是管不太上了。

  ——医学也是类似的。】

  朱棣再一次目光犀利的看向杨士奇。

  这会儿他觉得,这件事还真不一定是堡宗的问题。这说不得就是这以杨士奇为首的儒家的人的问题!

  这帮儒家人啊,哼,最爱嘴别的学说了。哪像自己,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阴阳学,看似微不足道,在封建社会却起到了一种特殊的连接政府和百姓的作用。

  那就是,他们不是单纯算数学的,而是往往和民间信仰结合,和僧道们一起,掌控基层民众的精神生活建设。

  ps:朱允炆在裁撤阴阳学的同时,也大量裁撤了地方僧道司。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前面高福兴起义、唐赛儿起义是怎么个情况,我想友友们都还记得吧?我们现在走进佛寺,应该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红红的党徽。咱们早就已经用马列收编了宗教,让它们服务于党的价值观,一切宣传都不能绕过最基础的那条红线。

  古代不像我们这些无神论者,老百姓得找点精神寄托。这时候你更要控制好底层人民的思想。你不去解释白莲教长啥样,白莲圣女就成起义领袖了。

  就是这么个事儿。】

  大家:??问号的数量,代表他们此刻的震惊程度。

  曾当过和尚的朱元璋脱口而出:“怎么这马列还管到佛祖?它竟能叫佛祖也开口革命闭口无产阶级吗?!我怎么感觉佛教不是这个意思啊?这是怎么兼容并蓄出来的?

  【所以说,朱允炆认为僧道是蛀虫,要削减他们的供奉,这点是很好的。但是不能在削减田亩这种东西的时候,直接把僧道司这样国家机构给抹掉了。这斩断了你遥控那群妖僧的国家的手。到时候更不知道这群垃圾们在干啥了。

  除了上面说的信仰,明初的阴阳生,大家默认他们会看漏刻。阴阳生们经常轮流守在日晷边上,给衙门报时。

  还有祈雨呀,在日月食发生时安抚百姓啊,汇总当地的祥瑞r灾异,择黄道吉日等等。事儿是蛮多的。

  朱允炆把这些人才寄希望于阴阳户、医户,而不去设立学校,发展培养他们,本质上还是他并不

  在意这种小民,觉得他们无关紧要。

  这样的他,即便顺顺当当的当皇帝,自由自在的改革,也是不可能编出永乐大典这样伟大的著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