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 祖龙虽死秦尤在。
作者:道_非      更新:2023-07-31 01:58      字数:3830
  第二十四章

  但嬴政却并没有接,只淡淡看着赵高。

  似这样的审视还是第一次,赵高被他看得心里发毛,脸上堆着的笑意僵了僵。

  “哎呦,您瞧奴婢这记性。”

  气氛有些尴尬,赵高唤来一个小寺人,给自己找台阶,“没长眼的东西,还不快给陛下试汤”

  小寺人连忙上前,轻手轻脚将汤羹倒在银勺里,往嘴里松了一口。

  赵高一脸讨好,“陛下,奴婢疏忽了,试汤应当在陛下面前试,而不是在外面试。”

  “奴婢该死,连这种小事都办不好。”

  嬴政眼皮微抬。

  试汤之后无事发生,小寺人将汤羹奉给嬴政。

  但嬴政却依旧没接。

  赵高心头一紧,连呼吸都跟着轻了起来。

  “陛下”

  赵高小心翼翼询问,“汤羹若是不满意,奴婢便替您取些蜜水来”

  “不必。”

  嬴政淡声开口,目光落在赵高脸上,“诸公子近况如何”

  王琯揉腰动作微微一顿,视线立刻转向床榻上的嬴政。

  ——陛下这是昏迷之后大彻大悟了,终于准备立太子确定位份了

  这是大喜啊!

  扶苏呼吸为之一轻。

  李斯心头一跳,余光瞥向王琯与蒙恬。

  蒙恬眼观鼻,鼻观心,面上没有一丝表情。

  但作为他一母同胞弟弟的蒙毅,此时却剑眉微皱,面上有一瞬的不虞之色。

  宫里的这帮太医着实无用,一个小小的昏迷便让他们束手无策,以至于让陛下在正直壮年之际便生出立储之心。

  众人心思各异,却无人将目光落在赵高身上。

  一个寺人罢了,左右不了陛下的决定,陛下问他,多半是随口一问,然后借他之口让他们几人表态。

  赵高心思百转。

  立储这种事情岂是他这种寺人能置喙的更何况还是当着扶苏公子的面

  陛下问他是假,借着他的嘴问周围的诸多重臣才是真。

  或许会有人觉得,这种关乎国本的事情他完全插不上嘴,但他却觉得世人看问题太过浅显,扶苏公子的母亲是楚人,是叛乱的楚人,险些要了陛下性命的楚人,陛下怎会将万里江山托付于他

  ——一个一手主导了昌平君叛乱甚至谋杀陛下的楚国公主所生的女儿,陛下怎会容忍她的孩子成为天下之主

  更别提他与蒙毅素来不睦,当初若不是陛下护着他,只怕他早就成了蒙毅剑下亡魂,而蒙毅兄弟与公子扶苏交好,公子扶苏又极瞧不上他的谄媚迎奉,宠臣不喜,公子又不喜,若是扶苏公子为天下主,这偌大章台殿哪里还有他的容身之地只怕扶苏刚登基,他这颗头颅便会被蒙毅取了去。

  扶苏公子断不能登基。

  他并非不知天高地厚,以卑贱之身去阻挡扶苏公子,他是知晓陛下心里在忌讳什么,所以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扶苏公子的母亲是楚人,

  “陛下,大公子的情况您应该比奴婢更清楚。”

  赵高斟酌片刻,讨好笑道,“大公子一直跟随陛下左右,为陛下排忧解难,大公子的近况无人比您更清楚。”

  世人皆道他是去了势的寺人,卑贱如蝼蚁,这种关乎国本的立储之事哪里轮得到他插/嘴

  ——但寺人有寺人的办法,能叫名正言顺继位的公子无缘太子之位。

  富贵险中求。

  最危险的问题,往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回报。

  赵高眸中精光一闪,心里已有了答案,“至于其他公子,则年岁小些,尚未到参议朝政的年龄,此时多是跟着博士们在读书开蒙。”

  “诸公子中,公子将闾又年长些,已经能带着其他小公子说文讲义了。”

  他提了一嘴与扶苏关系一般的公子高,但与他颇为交好的十八公子胡亥,他却连提都没有提,只把话题往其他公子身上引,“还有公子高,公子高颇为有孝心,前几日底下的人孝敬了一道野味,公子高吃着甚是美味,便亲自送到章台殿来。”

  “只是那几日陛下政务颇为繁忙,并未在意那道野味,小公主瞧见了,便落到了小公主肚子里。”

  赵高笑着看向鹤华,“小公主,那道野味味道如何”

  “嗝儿——”

  鹤华打了个哭嗝儿。

  赵高笑了起来,“看来小公主对那道野味很是喜欢呢。”

  “公子高”

  嬴政眼皮微抬,“朕以前甚少听你提起他们两个。”

  赵高脸上堆满笑,“陛下膝下公子众多,奴婢哪能个个都提起呢那不是耽误陛下操劳国政吗”

  “只是今日陛下问了,奴婢才敢在陛下面前提一嘴,若是在往日,奴婢是万不敢误了陛下的时间的。”

  李斯微眯眼。

  这话乍一听是向陛下汇报诸位公子的情况,尽心尽责无可指摘,可若细思起来,便能觉察出不对劲。

  赵高是陛下面前最得宠的寺人,连他与王琯都不会轻易得罪他,只有蒙毅这种刚直性格才会不计后果想要按律杀他,似这样一个事无巨细向陛下汇报又极得陛下之心的人,谁有那么大的权力,能让他对诸位的情况避而不谈等陛下问到了,他才不咸不淡说上两句

  “是”公子扶苏不允许诸公子冒头,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长子地位,所以赵高心领神会,鲜少在陛下面前提起其他公子。

  “中车府令,这便是你的不是了。”

  李斯缓缓开口,“咸阳宫中哪件事情能逃得过你的眼睛诸公子公主又哪个不与你亲厚你又何必厚此薄彼,只提了这两位公子,却独独将与你最为亲厚的十八公子落下”

  “若是十八公子知道了,必会找你哭鼻子。”

  李斯眯眼看向赵高,眼底警告之意一闪即逝,“到那时,只怕有得让中车府令哄。”

  王琯扶着自己的老腰,慢腾腾换了个坐姿。

  他就知道陛下的问题一出,殿里必有热闹可看。

  挺好挺好。

  与陛下议事议得浑身酸疼,看看热闹权当解乏。

  毕竟扶苏公子的妻族不是他,他不必替扶苏公子着急。

  有李斯这位法家廷尉在,扶苏公子的太子之位断不会让旁人夺了去,能让他这位与扶苏公子政见完全一致的丞相省了不少心。

  王琯拢着衣袖,打着哈欠看向李斯与赵高。

  察觉到李斯眼底的不虞,赵高依旧笑眯眯,“十八公子年龄小,不能如扶苏公子一般替陛下分忧,他与小公主年龄相仿,这个年龄的孩童爱哭鼻子是常有的事情,他哭了,奴婢哄便是了。”

  嬴政眸色微深。

  他尚在世时,一句似是而非的话便能引来李斯与赵高的暗中交锋,那么他百年之后呢

  蒙氏兄弟是纯臣,且与扶苏交好,断不会作出违逆他的心思改立他人的事情。

  王琯与扶苏政见无比锲和,哪怕扶苏娶的不是他的孙女,他也会帮助扶苏争夺太子之位。

  李斯与扶苏政见完全相左,但此人有大才,而扶苏也受儒家影响太深,需要这样的法家人物帮他治国理政。

  若不出意外,他崩逝之后,扶苏会在众人的拥立之下名正言顺登基为帝。

  但问题是出了意外。

  扶苏早亡,后人代代短命,大秦国祚不足百年。

  所以当务之急是调理他与扶苏的身体,将这种意外扼杀在摇篮之中不,还有一种意外。

  嬴政眼皮狠狠一跳,锐利视线陡然看向赵高。

  ——此人虽是寺人,但心思手段完全不亚于朝臣,且与扶苏蒙毅不睦,在他病重不能理事之际,赵高未必做不出来改他诏命拥立胡亥的事情来,毕竟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远比一个成年人好掌控。

  但赵高是寺人,他的一切权力来自于皇帝,若没有皇帝的宠信,他立刻便会被人清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才是真正的与皇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

  所以他一旦将傀儡推上皇位,哪怕是为了自己,他也会竭尽全力帮助傀儡坐稳皇位,而非生出谋逆篡位之心。

  所以胡亥无用也无妨,赵高会替他稳住江山,一个能从是王琯李斯蒙氏兄弟的联手拱卫下替胡亥夺了江山的人,虽手段残忍恶毒了些,可也的确有能力将权力平稳过渡到下一任帝王手里。

  但他并不希望见到这种局面。

  ——做寺人手里的傀儡,与做朝臣手里的傀儡完全不同。

  嬴政凤目轻眯,“赵高,你去胡亥身边伺候。”

  不必急于杀人以绝后患。

  扶苏远没有让他满意到非扶苏不可的程度。

  “陛下!”

  赵高心头一惊。

  他是陛下的中车府令,去胡亥公子那里做什么他这是……失宠了!

  赵高瞬间慌乱,“陛下,可是奴婢哪里做得——”

  “怎么,你不愿”

  嬴政懒懒挑眉,“你不是与胡亥最为亲厚么为何不愿去他身边”

  赵高陡然失声。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陛下的的确确不再需要他,不,不止是不再需要他,而是彻彻底底将他摒弃,让他成为胡亥公子身边的一个管事附庸。

  蒙恬抬眉。

  蒙毅眉头微不可查蹙了一下。

  王绾往嘴里送了一口茶。

  到底是陛下,雷厉风行杀伐果决,他还以为立储之事怕是有得闹呢,哪曾想陛下一句话便有了决断。

  ——连暗搓搓给扶苏公子穿小鞋的赵高都被调离陛下身边,陛下这不是给公子铺路是什么

  李斯心中微喜。

  公子果然是陛下选中的继承人,此时便开始替公子清理执政障碍,赵高已被调离,那么下一步是不是立公子为太子

  李斯心潮澎湃,视线紧紧盯着靠着引枕而躺的帝王。

  大抵是因为连日的朝议,又或许是因为刚刚从昏迷中醒来,这位掌权天下的帝王面上略带疲倦,少了几分议事时的凌厉威严,可尽管如此,他云淡风轻的几句话依旧能将人压得喘不过气,顷刻间将炙手可热的中车府令赵高贬为一个普通寺人。

  “喏奴婢遵命。”

  赵高战战兢兢,磕头应下。

  但这似乎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深深看了一眼跪在自己面前的赵高,眸色悠远如星河,赵高失魂落魄退出内殿,他视线凉凉落在众人身上,“你们以为,朕是为了给扶苏铺路”

  李斯呼吸微紧。

  ——难道不是

  “不是。”

  嬴政淡声开口,“他是朕的长子,朕会维护他的地位。”

  “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是朕钦定的继承人。”

  “扶苏仁而刚直,是好事也是坏事。”

  “朕希望你们能让他的仁与刚直成为好事,否则未来的大秦将会迎来一个你们意想不到的帝王。”

  “喏。”

  众人心头一凛。

  李斯心里已有主意。

  ——他这就把公子身边的儒生给清理了,断不能让他们再影响公子,让公子与皇位失之交臂。

  “退下。”

  乌泱泱的人群退出殿外。

  鹤华太小,尚未意识到这些话意味着什么,赵高的离开又是怎样一种的人员调整,她抬头看着嬴政,乌湛湛的眼睛里满是疑惑。

  “小十一。”

  嬴政伸手摸了摸她脑壳上的小揪揪,“朕不需要你试探大秦国祚,更不需要你探究大秦国运如何。”

  男人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笃定,他轻抚着她稚气眉眼,抚平她小揪揪处的乱发,一字一句都带着执掌天下才有的风平浪静,“朕要你知晓千百年后大秦如何,天下九州又如何。”

  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世事纷纭何足理

  他要的从不是当下的九州一统众生俯首。

  他的律法,他的思想,他的书同文车同轨可曾绵延百世,至今仍在影响后世——

  祖龙魂死秦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