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温水煮颜良      更新:2023-07-31 22:37      字数:2014
  大漠,骄阳。

  许立言三人骑着骆驼慢悠悠的朝目的地前进。

  好在这个季节的温度还不算太高。

  一路说说笑笑,还算惬意。

  终于抵达月牙泉,许立言感觉其他还好,就是有点口干舌燥。

  前去找其余三人汇合的途中,正巧看到景区内不远处有一个卖甜筒的小店。

  “你俩等我一下,我去买个甜筒,你俩要吗”

  他指了指那个甜筒店问夏筝两人,毕竟是冷饮,懂得都懂。

  “我要。”夏筝率先开口。

  “给我也带一个吧。”朱静曼也没有跟他客气。

  “好的。”

  许立言朝那边走去。

  几十米远的距离,转眼就到了小店,甜筒二十元一个,景区的物价就是这样,没什么好计较的。

  付了账,自己直接拿起一个开吃,带着剩余的两个折返回去。

  很快跟两人汇合后,他取出一个递给夏筝:“一个味儿的。”

  夏筝微微顿了一下,随即抿嘴一笑。

  强调这一下,是担心我跟还跟你换吗

  你那个你都吃了一半了好吧

  怎么还是呆呆的呢。

  许立言似乎察觉心有所感,随口又解释了一句:“哦,他们就这一个味儿。”

  夏筝没接茬。

  接下来就是找线索做任务了,没什么好提的。

  这档节目的重点在领略各地的人文风情,任务只是中间的调剂,插科打诨就糊弄过去了。

  中午就在景区用了午餐,休息了一个小时便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阳关。

  抵达阳关后,节目组安排一个专业导游带领大家游览。

  提到阳关,许立言第一个想到诗人王维的千古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跟随着导游走在景区里,环顾四周充满岁月气息的城楼等,虽然明明知道那已经是经过重修,还是忍不住想象一下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或者发生过什么事。

  这大概就是这些历史遗址的魅力吧。

  王稚似乎终于等到了施展的舞台。

  一路上滔滔不绝,似乎比导游还要专业几分。

  “瞧见没有,又开始装了。”

  刘卞撞了一下许立言的胳膊,挤眉弄眼道。

  许立言捂住麦克风,轻声道:“你有没有觉得他这次来以后有什么不一样”

  “有啊。”刘卞点了下头,十分确定道:“比以前更装了。”

  许立言:“”

  刘卞见他有点不以为然,接着说道:“真的,如果以前他脸上写的是“我很牛逼”,那他这次来脸上写的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好吧,可能是你观察的比较细致。”

  许立言心想,只要他不是想“捅”我就行。

  随后一行人一起参观了阳关博物馆,以及汉代烽燧,碑文长廊等景点。

  返回车里,继续前往下一站----玉门关。

  众人抵达玉门关时,迎接他们是的一支都尉迎宾表演。

  十多位身穿各式古代汉服的演员,或手持符节,或披甲执锐出现在面前,瞬间让人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千年前。

  景区似乎刻意在凸显汉元素,里面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都是身着汉服。

  入乡随俗。

  几位嘉宾也被安排换上了各种款式的汉代服饰。

  刘卞低头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又看了一眼许立言,评价道:“穿上这身,咱俩放到古代就是欺男霸女的公子哥啊。”

  许立言没理会他。

  “吴叔那个身材,应该是个员外,财主什么的。”

  刘卞继续评价其他人,当他看到王稚走出来时,一如既往的毒舌:“这货一看就是个祸国殃民的奸臣。”

  许立言:“”

  众人换好衣服后,漂亮的讲解员笑吟吟说道:“既然各位到了玉门关,一定要穿汉服,品汉餐,体验汉代礼仪,不过现在还没有到用餐时间,我先带大家去体验一下写汉简。”

  所谓写汉简,就是像古代那样用竹简写字。

  既然这是节目组安排的项目,大家自然没问题。

  离开更衣室,跟随着讲解员,很快来到一间装饰十分古朴雅致的教室。

  教室里摆放着仿古矮几,矮几上已经准备了笔墨竹简。

  众人走进来时,里面已经有几位老学究模样的中老年男女,正在竹简上认真写着什么,现场一片安静。

  “段教授”

  王稚看到其中一位满头灰发的老人时,突然叫出声来。

  那位老人闻声抬头看向他,恍然笑道:“嘿,我听说有明星要来,还以为谁呢,原来是你呀。”

  “您怎么在这里”

  王稚走上前,十分恭敬问道。

  “闲着没事,跟几位文学协会的同事一起过来采采风。”

  老人笑着说道就要起身。

  王稚连忙将他扶起来,主动给许立言等人介绍道:“这位是我大学时候的授业老师,段学林教授,现在文学协会副会长。”

  老人刚想摆摆手打断他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冲大家点头致意了一下。

  “老师,这几位是我们一起过来录节目的朋友,这位是吴长河吴老师”

  一一介绍过,大家相互打过招呼后,吴长河等人则各自选了座位坐下,开始研磨,准备体验写汉简。

  许立言跟夏筝的矮几隔着一条过道。

  后者扭脸看了一眼,就看到许立言正像模像样的研磨,轻声问道:“你挺像回事的嘛会写毛笔字吗”

  “会不会”

  许立言瞥了她一眼,轻哼一声,理所当然道:“当然不会。”

  夏筝翻了个白眼给他。

  “不会你说的那么理直气壮”

  “体验嘛,不会才叫体验。”

  许立言还很有理,别说在竹简上写毛笔字了,就是在纸上,他写的跟小学生也没什么两样。

  夏筝没搭理他在那儿强词夺理,回过头忙自己的。

  许立言研好了磨,将竹简竖着摆在面前,拿起一支很细的毛笔,略一思忖,蘸墨挥毫,歪歪扭扭在竹简写了起来。

  以他的水平,一支竹简只能写下一句。

  约莫两三分钟后,四支竹简写满,正好能写下一首诗。

  正是王之涣那首千古名篇《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