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上京密函
作者:莫笑桃花      更新:2022-05-07 07:07      字数:4093
  临江县衙。

  吴德才正铺平折子,提笔落墨打算按照顾清和所说的上书一封,刚写下一个字就被一个人打断了。

  “大人,上京来的密函。”是他的衙役,也是他的心腹。

  吴德才一皱眉,忙放下手里笔杆,诧异道:“上京有谁会给我密函?”

  他认识的上官至多也不过是个三品的大员,且是翰林院中的文书,负责撰写纪录,怎么会有上京的密函到临江县。

  吴德才疑惑的上前,从衙役手里接过了密函,没有立刻拆开而是瞥了一眼,黄边红底,竟是一个字也没有,“你可看清了来人,有没有问清楚。”

  衙役道:“回禀大人,来人未曾露面,这密函是在属下的桌上出现的,因着一旁还有一张纸条写着知县亲启,所以属下就特意拿给了大人。”

  说着他将那张白色的小纸条递给了吴德才。

  吴德才眯起眼睛,拧着八字胡,啧啧了两声道:“笔锋遒劲,字体飘逸,当是书法大家之手。”

  不过究竟是谁?

  吴德才挥了挥手,示意衙役下去,自己则坐会了太师椅上,撕开了封好的密函。

  他哗啦一撕开,里面就露出了白色的薄纸。

  吴德才轻轻取了出来,缓缓将它打开,铺平在桌子上。

  “这……这是!”吴德才慢慢看去,从一开始的疑惑到震惊,霍然就起身了,只是眉头紧锁,心里霎时不可思议。

  “药材大会半个月后举行,二日后时间不改,如期举行,另有安排?”他喃喃道。

  “药材大会延迟到半个月后,是因为大火的事情,我这里还没有上折子,上京就知道了,看来清和姑娘说的是。不过这二日后时间不改是什么意思?日期举行?”吴德才背着手,慢悠悠的屋子里面晃起来。

  脚下哒哒响,却是不明白。

  “来人,去将师爷找来。”两个时辰后,吴德才还是不明白,他仰头高喝了一声,直接对外面守门的衙役开口道。

  “是。”衙役应了声就匆匆去了师爷的房间。

  片刻,一个长衫竖冠,气质文弱的中年男子就提布走来。

  “敬和,你看看这信上是谁写的。”吴德才喊了一声,将手里的信递给了对面的男子。

  赵敬和接过了吴德才手里的信封,看了片刻,缓缓放下,抬头问道:“大人这信是哪里来的?”

  吴德才沉声道:“是一个阿六发现的,从上京来的。”

  赵敬和了然了几分,淡淡开口道:“怕是上京的哪个大人有秘密行动。”

  吴德才开口道:“何以见得?”

  “其一,信封刚好能被衙役看见,说明此人知道那衙役是大人的心腹,和其他衙役不同,否则这密函送不到大人处,也有被拆开的风险。其二,那写信的人不露面就是不能,要么就是大人认识,要么就是大人见过。其三,上京的密函写给大人,内容还和药材大会有关,那必是知道了大火的事情,却没有在皇上面前告大人您一状,说明此人是帮着大人的。”赵敬和慢慢分析,说了三点。

  “因此,这人当是上京的大官,可能是有什么要指示,却不能明说而已。”

  吴德才眯起眼睛,又看了眼师爷手里的信,缓缓道:“见过又认识的,还是大官,能做到知晓我心腹又帮着我的……”

  “莫非是裴大人?”

  吴德才越想越觉得是怎么回事。

  那次裴衍住在府衙后院可是有好几日的,他必定能知道县衙里谁是他的心腹,至于不露面或许是因为送密函的是他身边的那两个侍卫?

  “敬和,你且瞧瞧。这是什么意思。”吴德才又问。

  赵敬和直接道:“如果是裴首辅给大人的密函,那我倒是能猜明白。”

  “说。”吴德才道。

  “因为临江县刚发生了大火事件,一切事情都没有处理好,两日的时间根本就不够,所以大人才说药材大会延迟到半个月后。但是因为各地的商人已经陆陆续续的到达了临江县周边县城,所以大人也不好直接言明说是推迟,因此这药材大会还是得开,但是分为两次。”他琢磨了一番,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分为两次?”吴德才有些不明白,药材大会怎么能分两次,这是叫人走了之后再回来,还是在这里再等上半个月的?

  “大人,您忘记了,药材大会原本就有两次的。”赵敬和在一旁适时的提醒。

  吴德才眉头一挑,开口道:“莫非是指那个?”

  “是,药材大会不仅仅是各地的药商采购药材,更是比试一番的好日子。各大药商比药材,比自己的伙计也比自己的炮制师傅。第一天除了开幕,就是请临江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出来致辞,大人您是一县之父母官,必定是要出席的,去年陈老爷不在,就请了顺道来的阿保机将军。开幕之后有一段表演,等唱戏杂耍的下去,就是各家药商比阔气的时候,那药材可是见者有份,有的甚至出奇招吸引人的眼球。第二天就是各药商斗药的时候,在过三五日,等评判选出了最好的药商就会给他一个魁首的称号,这个时候有不服气想要挑战的药商就会开口比试,这比试不是比药材,而是比人。比的是各家的伙计和炮制师傅。如果魁首输了并不碍事,赢了更好,那是双倍的喜事。但是如果和魁首挑战的那人赢了,就会比其他药商更的一份美誉,也会多得八大药行青眼相待,比魁首差不到哪里去。”

  他一顿有道:“大人,我们不妨这样。将药材大会顺序颠倒,开幕和致辞不变,唱戏和杂耍的也照旧,就是将药材的比试和人的比试换一下。第一天开幕结束的时候道出这个消息,等第二日再举行,他们比赛一天就得休息一天,比赛分三次,就得花上六天。这样半个月的期限就还剩下个不足十天,他们药商再都药,也得花个七八天的,不就差不多了。”

  吴德才点点头道:“这个主意好,那我现在就吩咐下去,让药商提前知道,好做准备。”

  “大人,我看此时还是不要先说的好。”赵敬和摇了摇头,阻止了吴德才的动作。

  “可是突然在药材大会那天再将,我怕药商们不同意。倒时候闹出事情就不好了。”吴德才有自己的考虑。

  有些人虽然是药商可是他们背后的支持人可不仅仅是有钱这么简单,多是有高官在点拨指示的。

  再说了,从先皇开始,到现在的这个皇帝他们都是对商人行商保持支持态度的,因为大齐需要对大金进贡,若是没有这个富商纳税,怎么能国库有余?

  大金国缺少药材和布匹这些的物品,而大齐则是缺少体健的马匹,两方互市很有好处。

  所以他虽是一个朝廷官员,明着上商贩需要客客气气,但其实他也得同样对待,绝不能摆着当官的架子。

  “大人,您想想,这是裴首辅的密函,他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是安排好了的。皇上如果要来也只会是在半个月后,您倒时候就说,因为咱们圣上可能会在半个月后亲临,药材大会的事情临时改变,那些商人还敢当众说不?”赵敬和缓缓说着又道:“至于皇上来不来,这不是大人您的控制的,就算是不来,他们能说什么?而且据我看,皇上多半是不会来的,裴大人那里应该是帮了大人的,否则一切就露馅了不是吗?”

  吴德才微微点头,这下事情就都处理好了。

  “那就这样吧,我这里有些事情要交待你去做,你先留下来听我说清楚。”吴德才坐会去,对他招了招手。

  “何事?”赵敬和上前几步,开口道。

  “是关于粮仓走水之后……”吴德才将顾清和与他讲的话又慢悠悠的和赵敬和说了一遍,吩咐他下去做事。

  “真乃妙计,敬和只能想到这第一条,却没想到还有接下来的更妙。”赵敬和赞赏了微微颔首。

  “还有主簿和县丞,他们都得和你一起去,你们自己看着先去哪家,记得统计好了伤亡的人数,再找个先生,看看什么时辰合适。”吴德才低低道。

  “敬和知道了,这就退下。”他微微拱手,弯腰退后。

  陈府。

  “姜医士,好了。”顾清和将已经缝合好的羊皮双手递到了他的面前,微微一笑道。

  姜医士两眼惊喜,十分欣喜的抚摸着羊皮上缝合的位置,开口道:“真的是好,大部分的疡医都不能做到这种地步,可是你却能,而且我有幸能目睹两次,当真是大喜!”

  顾清和理解医者对于自己医术的要求对病症的不断求索,这样的心情她也是有的。

  “姜医士,汤来了。”说话的是陈君绮,她亲自熬了补血养气的汤药来。

  白瓷边的碗上冒着热腾腾的雾气,显然是刚好,没有片刻的迟疑就送来了。

  “清和,你回来了?”绛珠跟在她的身后手里多拿了几条干净的毛巾,浅浅一笑,开口问道。

  “是,好一会儿了,见你们都不在,姜医士又给柳小姐切了脉,才坐在这里和姜医士多聊了一会儿。”顾清和对二人笑笑道。

  绛珠走到陈君绮的面前,刚掀起了帘子,就听见里面传出了微弱的声音。

  “水……”床榻上的人微弱的喊了一声。

  陈君绮一阵欢喜,立刻将手里的汤药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忙上前喊道:“含烟,含烟,你醒醒。”

  又转身对顾清和与姜医士开口道:“你们快来看看,含烟她是不是醒了?”

  绛珠也跟着上前,将干净的毛巾浸泡到铜盆里,拧干了水再给柳含烟擦脸。

  听到陈君绮的话,顾清和与姜医士对视一眼,同时起身来到了她的面前。

  照例,姜医士给柳含烟切脉。

  陈君绮一脸担忧的看去,深怕他开口说了不好的话。

  “怎么样?姜医士?”绛珠也在开口问。

  “先给她喝下那碗汤药。”姜医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了指桌子上的汤药微沉着声音道。

  顾清和瞧了一眼床榻上大人,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双眸一缩。

  她立刻看向姜医士。

  姜医士眼睛里面泛着一丝深意,对她摇了摇头,这就是让她先不要开口。

  顾清和在陈君绮看不见的角落微微颔首,回应了姜医士。

  “来,给她喝下。”姜医士又道了一句。

  “药来了。”这次门外又来了人。

  顾清和一看,正是春桃。

  她小心翼翼的走着,手里端着一个大碗。

  “清和,那是你开的药,我已经找人做好了,你赶紧给含烟她敷上。”陈君绮一边拿着勺子,一边给她喂药。

  顾清和上前从春桃的手里接过,道了句谢,就接过了。

  因为是要在女子的背部抹药膏,所以姜医士先退了出去,在外面等着。

  “小姐你先放下手里的汤药,帮我给柳小姐翻个身,我要解开她后背包扎的布条。”顾清和端着药碗,坐到了床榻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