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植物油
作者:迷途蔷薇      更新:2022-05-08 04:01      字数:2247
  “妹妹,鱼虾我都分好了,要做饭了吗?我帮你烧火。”

  “嗯,五哥饿了没?”

  “不饿,妹妹,咱今早上吃什么?飞龙汤吗?”后面几个字,叶安然的声音压的极低。

  “不是,五哥,飞龙汤咱后面再做,今个儿早上咱做糁(sá)。”

  “啊?糁?妹妹,你会做糁?”

  虽然糁是他们当地常见的早食,但一般人还真不会做,因为这可是有秘方存在的,一般人还真捣鼓不出来那个热、辣、香、肥的味道。

  人们想喝糁,自然要去当地的糁馆里喝的。当然,也可以买了带回家喝。

  所以当听到叶安宁要做糁的时候,自然是非常吃惊的。

  “会的,五哥就等着瞧好吧。”

  说着,叶安宁先是让叶安然帮忙准备姜末,姜末的用量要和麦仁的数量是一样的。制作姜末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姜要洗,要切,要剁成末。

  在叶安然洗姜的时候,叶安宁将铁锅放到了临时灶上。点燃灶火,等锅烧热了之后,倒入大半锅的果子(花生)油。

  植物油,不管是他们这个时空,还是中华所在的那个时空,很早很早以前就被很有智慧的祖先们捣鼓了出来。

  最早的一种植物油,是从乌臼中提炼出来的。

  “荆州有树,名乌臼,其实如胡麻子,其汁,可为脂,其味亦如猪脂”。——《天中记》

  乌臼又名乌桕,是一种落叶乔木,有种子,外面包白色蜡质,种壳和仁都可榨油,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只是青油有毒,只能用于点灯。

  而芝麻油,才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一种食用植物油。”因为芝麻经焙炒后制作的芝麻油常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因此,人们又称它为“香油”。

  接下来,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各种的天灾人祸,人们没吃的时候,连树根、观音土都吃过),和遍尝百草的神农一样,尝遍了各种吃食的老祖宗们,发现的植物油也越来越多。

  “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台子次之;茶子次之,苋菜子次之;大麻仁为下。”——《天工开物》

  上面提到的一些名字,可能大家看着挺陌生的,实际上它们还有别的名字。

  比如莱菔(萝卜)、菘菜(白菜、青菜)、芸台(油菜)。

  除了《天工开物》中提到的油料,叶安宁已知的还有各种豆类、油桐子、核桃仁、果子米等等。

  说到这里,其实叶安然还是有些骄傲的,在他们这个时空,虽然按照历史的进程,是对应中华的古代时期的。

  只是他们比中华更加幸运的是,有些可食用的植物,在他们这个朝代就已经被发觉了出来,而不是要等很久之后才会从番邦再传过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比如番茄,比如红薯等。但是,这些他们没有的植物,却由柳家未来的县主给从另外一个时空给带了进来。

  总归还是他们更加的幸运一些。

  油料榨出来的油,有些是可以食用的,但也有一些或许是因为有毒,或许是因为味道不好,而用作了别处。比如之前提过的从油桐子中榨出来的桐油,就被大量的用于了制作家具和油纸上面。

  祁县种植的油料作物,有油菜,有黄豆,有果子,上山村种的最多的就是黄豆和果子,油菜种的却是不多。

  至于为什么不多种油菜?

  油菜自然是有种的,但也多是在自家后院的菜地里种上几垄,为日常添一道菜。

  至于不多种的原因,叶安宁猜测,大概是油菜除了能当菜,不能干别的吧。

  而黄豆和果子米就不同了,它们不仅仅可以用来榨油,更是有很多吃法的。比如黄豆,可以在冬天没菜的时候,生豆芽;可以一年四季的用来压豆钱子煮粥;可以一年四季的做成豆腐……

  当然,即便黄豆的用处如此之多,每家每户的也没有大量种植的,也都是种点自家吃,它还并没有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因为这个种植技术落后、种子还没有经过优化的时期,靠天吃饭的农户,首要的还是要种植能填饱肚子的粮食作物。

  至于用黄豆和果子榨油?有,但是不多,即便他们镇上也是有专门榨油作坊的。

  至于为什么用黄豆和果子榨油的人少,是因为吃的起的人少。再加上植物油,并没有猪油那么的香,所以这个时候的植物油,多数都是被大户人家买去了。

  而一些家里买不起大猪油的人,也有人会种点黄豆,在自家用简易工具榨点儿油吃。这样的工具,即便因为家里穷,置办不起,也可以借村里其他人的。

  这种方法叫,“杠杆榨”。叶家老宅就有这种工具,为的就是自家可以制作熟桐油。

  方法自然要比去油作坊简便很多,用石磨或者石碾把油料粉碎后,用饭锅蒸一下,包扎加压后送入杠杆榨中,就可以下地干活而不用去管它,回来卸榨收油即可。

  这种原始的“杠杆榨”出油率虽然不高,但既方便,又省工省事,最重要的是不用花钱。在自家榨油,油渣饼还能是自己的。要是去油作坊加工榨油,想要将油渣饼带回家,还得多付不少的银钱。

  油渣饼,虽然看起来是榨过油的废料,实际上,油并未榨干。油渣饼即可以喂牲口,也可以肥田。

  甚至油渣饼,人们自个儿也是吃的。榨果子油的时候,豆渣饼里加上糖,从圆圆的果子油渣饼上,切上食指长的长条,又香又甜的,那可是村里好多孩子不可多得的喜爱小零食。

  果子,被人们喜爱的,不仅仅只是油渣饼。相比较于黄豆油,果子油自然也更加受欢迎一些,因为果子油更香。当然,价格也更贵。

  油炸油条,自然是要用最香的果子油了。即便黄豆油也很贵,但细品的话,总有豆腥味的。

  如果被其他人看到叶安宁这么的浪费果子油,估计她会被唾沫星子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