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花非花
作者:尘州      更新:2022-05-08 13:13      字数:1727
  黛玉绕过红梅,浅声说道:“如何能不来?你那词的下阙,可是重要,重要。”

  下阙:

  昨宵幽会荼蘼,冤家都难丢下。

  这句无意义,当然昨宵,今宵与频日是个好对应。

  说是三曹案,却道不被寻拿。

  三曹案,称三曹对案,指的是质问对质,改的是锦香院云儿姑娘的那一句: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重在偷情与寻拿,幽会与被捉,不被寻拿,不就指想让黛玉避开丫鬟,出来相会。

  有趣,有趣,二十扇子待玉人。

  这就是此事的目的了,石呆子家的二十把古董扇子,周延还想着与黛玉同看呢。

  黛玉卸下斗篷,雪落了一肩膀,“我将紫娟与雪雁打发出去了,那扇子在哪?”

  挑着人少的地方走,雪天路滑又怕黛玉摔了,手上拿着那昏暗的灯笼也照不清楚。

  “石呆子家距离不远,船靠岸后,我就去他家拜访过了,家里虽然贫寒,对那扇子倒是极好的,他说,想要看扇子,先拿腊肉过去。”

  周延举起沉甸甸的腊肉,“我想着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总该多见些趣事,人家都说石呆子家的扇子好,自然要去看看。”

  周延边走边说下了石阶,怕人摔了自然而然伸出手去,黛玉拢起斗篷缓缓下来。

  只好装作若无其事的收回胳膊,“只是姑娘愿意来,算是出乎意料了。”

  “有稀奇扇子看,再用斗篷将身子一裹,或是蒙上面纱,只要不被人认出来,出去了又怎么样?”

  佳人在侧,周延不自觉想到那场风花雪月的事,又为自己的念头感到稀奇。

  想到这些姑娘们往后或许还会开诗社,便觉得若是对不上诗文,就应了宝玉当初说迎春的那句话:

  二姐姐又不会作诗,有她没她也没什么区别。

  两人走出小院,黛玉又将斗篷盖上,夜深时,姚家湾人影也少,也没人会无聊凑上来。

  黛玉问道:“我是奇怪了,你这人作诗就作诗,为何还要在前面补上白乐天的句子。”

  周延欲哭无泪啊,若是前面不补上白居易的“淫词艳曲”,那他后来写的肯定被人说是艳俗不堪。

  哎,没名气没尊严呐。

  只好问道:“突然想到了那诗,姑娘觉得不好吗?”

  “好是好,只是那词让我想起了另一首,你可能猜得出?”

  见周延不言语,黛玉绞起了斗篷上挂着的小毛球,低声自语:“说错了,也无妨。”

  哪能啊,说错了就破坏气氛了。

  周延不断腹诽白居易。

  倒真让他想起了另一首,疑惑问道:“可是《花非花》?”

  天下词曲那般多,黛玉本是不抱希望的,没想到真让周延猜着了。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正是呢,你是如何猜着的?”猜这个全凭运气,无非就是将十二金钗依次想下去,秦可卿有一首:情海情天幻情深。

  又称为情可情。

  黛玉称为情情。

  贾宝玉称为情不情。

  可不就想起花非花,雾非雾了,恰好又是白居易写的。

  周延瞎扯说:“曾经见过一个对联,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世间诗词这么多,大概只有《花非花》能和它相衬吧。”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黛玉将这对联重复念道,赞一句,“绝句。”

  当然此绝句非彼绝句。

  这个呢,行家一说话就知有没有,能得到黛玉这一句赞赏,周延如今的“文学地位”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节节拔高。

  “这是从哪看来的对联?我怎么从没见过?”黛玉好奇着问。

  周延不好说。

  黛玉见他说不出出处,以为这是他自己写的,却又不敢承认,喃喃一句,“我懂了。”

  这话说的更让人摸不着头脑,懂什么了?

  这边一人懵着,那边却觉得这人有诗才。

  想想怎么和姑娘打开话匣子,无非就是投其所好,这么简单的道理,好懂。

  只不过,这里的姑娘都是书香之家,身份尊贵,不是砸钱能吸引的。

  爱好嘛,有些难度。

  至于作诗这种爱好,一般人是没有的,周延那句“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虽然不是他自己做的,但就是很好。

  再者,为邀黛玉出来,改编了时兴的小曲,也算是会做事的人,恰好契合了黛玉的兴趣。

  或许如今的好感度上涨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