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打出强力反击
作者:人间需要情绪稳定      更新:2022-05-09 19:30      字数:3534
  说实话,郝仁并不希望国产品牌之间从商业竞争演变成公众舆论战,即使赢了心里也各种不舒服。

  大家各凭本事去海外攻城略地不好吗?就得在国产品牌在国际上还不成气候前,先争个你死我活吗?

  “兵贵神速,穆老师先去忙吧。”

  穆言出去后,郝仁的电话响了起来,是宋朝栋。

  “看今天的报纸了吗?你是捅了谁的马蜂窝了?”

  “你猜不出来吗?”

  “你不会怀疑我吧?”

  “怎么可能?你再好好想想。”

  “哦哦哦哦,马旭峰,耀华居然已经值得理想针对了,我完全没想到。”

  “你想不想和我一起上上新闻?”

  “嗯?”

  ……

  一周后,一个名为《国产核心》的系列专题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其前所未有的视角,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同时段节目的收视冠军。

  这个节目最大的特色就是给国内高歌猛进的发展适时地泼了一盆冷水,深挖制造业中不为人知,却严重依赖进口的零部件和材料背后的故事。

  它们就像经济这个精密而又复杂的身体上,一个个关键的器官,看不见摸不着,一旦缺失就会全身瘫痪,动弹不得。问题是,这样的要害,能长期假手于人吗?

  在报道中,记者首先走进了耀华的芯片实验室,采访了两鬓斑白的沈同方,听他讲述了中国芯片制造的曲折历史,尤其是他那句,为什么连我们同胞都不相信中国人能设计出好的芯片呢?我年纪大了,就想用剩下的生命博一博,看看时间站在哪一边?

  这是对此前不实报道的有力回击,更是对耀华科技实力的最好注解。沈同方说得情真意切,让主持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随后,记者又走进了高科光电在广州的液晶显示器工厂,宋朝栋一身防尘服,亲自带记者参观了生产线,在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中,告诉记者他做国产好屏的初心。

  接下来,记者又报道了华北钢厂的精钢制造,东和制造的集成结构胶等领域,涉及行业五花八门,但无一不是超越路上砥砺前行的国产企业。

  第一步反击高举高打,直接出动国内最权威的国家电视台,定下了目标正确的基调,紧随其后的第二个动作用数据说话,堵住各种无根据的指责。

  穆言将耀华的自研芯片送往第三方权威测评机构进行验证,虽然没有超越现有国外芯片,但在功率、数据传输速度等指标上都表现良好,集成度上尤为值得一提,完全满足低端机的诉求。

  这个报告一出,让曾经批评耀华不顾消费者体验的媒体顿时就无话可说,毕竟谁也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要求低端机上配高端芯片,合适就是合理。

  穆言的第三步动作更加直击要害,让VOD的集采负责人汤姆.金森出来接受采访,直接指出耀华的中标和战略合作协议完全是VOD基于技术和商务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定的结果,VOD一向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做事,对所有供应商都一视同仁,请外界不要妄自揣测。

  VOD的亲自回应终结了理想的动作,出手越多,蛛丝马迹就越多,很难雁过无声,水过无痕。马旭峰对耀华可以肆无忌惮,但无法不顾虑VOD等大客户的想法。这种直接质疑客户公正性的做法曝光后,会对客户关系造成致命的伤害,马旭峰驰骋商界这么多年,绝对不是一个不知轻重的人。

  郝仁总裁办公室

  “三步棋走完,马旭峰还不消停就是自作孽了。”穆言说道。

  “穆老师威武,都说国内公共关系最厉害的是理想,没想到根本不是穆老师的对手。”

  郝仁此刻心情舒畅,在沈同方面前毫不避嫌地夸穆言。

  “过奖了,这也没什么,你太夸张了。”

  穆言被夸得不好意思,连连摆手。

  “郝总说得对,我没想到小穆做事这么干脆利落,之前她叫我放心,她来处理时,我还怕对方来势汹汹,不好对付,没想到被小穆三两下收拾得他们无还手之力。”沈同方笑着说。

  “沈老,术业有专攻,你的工作我听都听不懂。”穆言说道。

  “沈工,斗嘴皮子的事交给穆言,这次交手我们赢得漂亮,但最终还得事实胜于雄辩,靠你把真材实料拿出来,让人无话可说才是正理。”郝仁说。

  沈同方点点头,起身说道:“我这口气顺了,是该回去了,以后抛头露面的事别叫我了,我呀干老本行去。”

  “一定一定,沈工慢走。”郝仁说道。

  “我也忙去了。”

  穆言说完,和沈同方前后脚出了郝仁办公室。

  宋朝栋这时来了电话。

  “郝仁,你的营销总监不赖,几下就把对手料理干净了,下次有这样优质的媒体资源别忘记我。”

  “哪来这么多下次,到时候再说。”

  “用完我就翻脸不认人,狼心狗肺。我跟你说,我的生产线现在运行很好,产能要是上去,你考不考虑用我的屏?”

  “那你考虑用我的芯片吗?”

  “技术和商务都好干嘛不用。”

  “我也一样。”

  “你这人嘴上吃不得亏啊!”

  ……

  宋朝栋和郝仁你来我往聊得开心,另一边,马旭峰心情阴郁,已经在办公室抽了好多只烟,他没想到耀华会和他硬碰硬,更没想到落了下风的会是自己。

  这么多年,马旭峰一路顺风顺水,已经忘记了上一次输是什么时候了。输的感觉真不好受,尤其在一个后辈面前。

  “马总,我们还要准备下一波新闻稿吗?”

  理想的公关总监刘一凯敲门进来,马旭峰把手里的烟用力在烟灰缸里按熄,调整了坐姿。

  “不用了,我又何必跟这些毛头小子一较长短,毕竟理想是大企业,做事要有眼界和格局。”

  马旭峰无时无刻不再表现自己的远见和气度,他像一个演员一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务必看上去温文尔雅。他从不在他人面前生气,哪怕是自己的下属,在外面素有君子之名,只有最亲近的人知道,他的那种迫人的阴沉多么可怕。

  马旭峰曾经说过,要对付一个人,办法多的是,生气是最次的选择,哪怕动刀动枪,也绝不能露出狠劲,要带着迷人的微笑,慢慢地消灭对方。

  “马总说得对,别看耀华现在春风得意,实则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不用您劳心。”刘一凯说道。

  “我知道了,你去忙吧。”马旭峰笑着说。

  是啊,确实不能让他们长久地蹦哒,再蹦哒就盖住理想的光芒了,马旭峰这样对自己说。

  刘达喜这几天一直在关注耀华终端和对手的舆论战,本来打算在批评耀华终端的报道越来越多时就去找赵扬,把郝仁斥巨资做流程咨询的事说一说,再引导成明里做芯片,实则乱花钱的过失。

  可没想到郝仁反击速度之快,刘达喜材料还没整理完,耀华芯片的测评就拿出来了,完全没法质疑郝仁把芯片研发的钱用去做咨询了。

  但刘达喜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哪怕时机不对,还敲响了赵扬的门。

  一开门,就见赵扬正在看中央电视台采访沈同方的重播。

  “达喜,来了,坐坐坐,看过这个节目吗?”赵扬问。

  这弄得刘达喜不知道如何开口了,但细思之后,果断地把话题扭到自己的赛道。

  “嗯,看过,最近耀华终端热闹得很,郝总真是个能在前台的人,各种媒体都应付得游刃有余,和之前在耀华技术时候低调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嗯?达喜你有什么就直说吧。”

  赵扬听出刘达喜话里有话,不想费心猜测,直接开门见山问道。

  “赵总,那我就不拐弯抹角了。是这样的,我们耀华做代工起家,一向在媒体前比较低调,闷声挣大钱。自从做自有品牌业务以来,耀华太过高调了,且不说挣钱不易,媒体投入是无底洞,一旦把握不准,得罪了媒体,他们煽动起舆论,伤害的可不止自有品牌,就连代工业务也难免成为被殃及的池鱼。我就是想和你说说我的担心,没有别的意思。”

  刘达喜在用一种真心关切的语气描述,希望种下一个疑影,以后再生根发芽。

  “达喜,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我们做企业的生意时,不需要做那么多营销工作,这里面门门道道很多,确实什么可能都有,我会交代一句郝仁,让他别玩火。不过,既然耀华终端全权交给他,我也不好管太细,就像你,我是充分信任,要是事事都下指令,你岂不成了提线木偶。”

  赵扬两边做个平衡,谁也不打板子。

  “赵总,说的是,我也是瞎操心。”

  “这不是瞎操心,你为公司尽心竭力,我都看在眼里。你能跟我什么都讲,我很高兴,这才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应有的状态。今年销售团队我们要特别嘉奖,得空你把能干事的新人多提拔提拔。”

  “谢谢赵总。”

  “一个战壕里的弟兄,客气啥。喝茶吧,我一个人喝没意思。”

  “行!”

  刘达喜心里有种莫名的感觉,赵扬对郝仁的信任没人能比,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能动摇得了的,就像铁板一块,埋不下任何种子。

  时间还长,哪有人不摔跤,尤其是一个张狂的年轻人,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