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冲击微笑曲线
作者:人间需要情绪稳定      更新:2022-05-09 19:34      字数:2462
  沙钧头昏脑胀地回到家已经1点多,轻手轻脚地打开门,发现家里灯火通明,老妈和妹妹坐在沙发上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

  “妈,小妹,大半夜怎么还不睡?”沙钧奇怪地问道。

  “哥,老实交代,你是不是交女朋友了?”妹妹一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样子。

  “嗯,你们怎么这么快知道了。”沙钧又问。

  “你女朋友告诉我的,本来我都打算睡觉了,突然喜从天降,老哥终于有人收了。”妹妹手舞足蹈,手里要是有个鼓,立马就能现场打首《今天是个好日子》。

  “我又不是妖孽,为什么要把我收了?”沙钧没好气地说道。

  “儿子,你好不容易有个女朋友,一定要好好对人家,要知冷知热,要甜言蜜语,这样我就不愁报不上孙子了。”老妈说道。

  “这都哪跟哪呢,你们快去睡觉去吧,别瞎操心了。”沙钧催着两人离开。

  “记住妈说的啊,一定要......”

  “哥你有什么不懂的,记得找我,我......”

  好不容易将两尊大佛送走,沙钧简单洗漱后四脚朝天躺在床上,今天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突然了,到现在都没有反应过来。

  沙钧想了半天,没有找到自己到底哪里好,能让詹宁这样样貌端正,家境优渥的女孩子喜欢。

  就在不久前,沙钧还是个被人指指点点的待业青年,没有前途,没有未来,每天漫无目的地做一些小玩意。一切的改变,从郝仁的拜访开始,郝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说沙钧一无是处,而是给了沙钧足够宽松的空间,足够长久的耐心。

  现在沙钧的几款发明在市场上反应热烈,沙钧的名字通过耀华论坛变得响亮。认识的人对沙钧的评价也在改变,以前说他玩物丧志,现在说他天赋异禀,以前说不要像沙钧一样无所事事,现在说要像沙钧一样坚持自我。

  人没变,事没变,好赖都是嘴说的。除了亲人,也只有郝仁和詹宁从始至终对沙钧发自内心的肯定。

  黑夜里,沙钧悄无声息地做了个决定,要对郝仁鞠躬尽瘁,要对詹宁掏心掏肺。沙钧就是这样的人,面对冷嘲热讽,他没有半句辩驳,但如果是认可,他绝对竭尽全力。

  就在此刻,郝仁也在想沙钧的事。

  现代化的企业运作,效率是提升利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企业这艘大船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使命。部门有部门的目标,个人有个人的目标,所有一切都在应该在的位置上,为既定的目标而前进。

  可沙钧不是这样的部分,他没有目标,他游走在各个环节,根据现有的条件做意想不到的东西,反而为企业找到意想不到的盈利点。

  郝仁想到,产业经济学中有微笑曲线一说,加工制造位于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利润相对薄弱,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就必须向两端延伸,要么向上游端的零件、材料、设备及科研延伸,要么向下游营销端的销售、传播、网络及品牌延伸。总体而言,愈向两边走,企业获得的附加值就越多。

  下游营销端,耀华摆脱运营商终端供应商的身份,通过公开渠道向下游延伸,树立高端品牌形象。上游端,耀华只有芯片领域在扩展,材料等领域还是白纸一张。如果没有更多基础性研究,耀华可能永远都在追赶潮流,这不是郝仁要的。

  “睡不着?”穆言一觉醒来,感觉郝仁在一边翻来覆去地折腾。

  “嗯,想耀华如何再往上游探一探。”郝仁说道。

  “你想做什么?”穆言问道。

  “比如材料之类的基础研究。”郝仁说道。

  “这种类型比较偏学术,一时之间挣不到多少钱吧。”穆言说道。

  “一时挣不了钱,长远才能挣到钱。”郝仁说道。

  “嗯,放长线钓大鱼。”穆言附和道。

  郝仁没想好怎么做,困意姗姗来迟,不知不觉睡着了。

  元旦三天长假,郝仁真就约上隋祖禹一家到度假村钓鱼去了。

  “我说的深入产业上游环节,你怎么看。”郝仁说道。

  “出发点是好的,就是难以执行。我们的人力应付现有的项目已经吃紧,而基础研究的外延漫无边际,我们不能为了不能马上产粮的部分搞得企业臃肿吧。”隋祖禹说道。

  “如果我们不把研究团队建在公司呢?”郝仁说道。

  “你的意思是?”隋祖禹问道。

  “产学研一条龙,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通过校企联盟的方式,找一些与我们强相关的领域进行合作,孵化研究成果的同时,培养未来人才。”郝仁说道。

  “你说的这种方式,国外挺普遍了,你看硅谷挨着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大学,不就是为了人才和科研成果的便利吗?”隋祖禹说道。

  “巧了,我也是从硅谷的例子得到启发,只是我们不用距离靠近,而是以领域为基准,把触手就伸到全球各高校。”郝仁说道。

  “你想寻求全球合作,就是欧美那些国家的毕业生眼高于顶,未必看得上咱。”隋祖禹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已经不是你念书时候的情形了。如今国内的势头蒸蒸日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市场活力,只要不存偏见,那些孩子会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的。”郝仁说道。

  “说的也是,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很多年前,应该刷新了。我昨天看报纸的时候,上面有篇文章说以前的人都有个 American dream,千辛万苦要到美国去淘金,现在的人都有个Chinese dream,来到这里可以大展宏图。”隋祖禹说道。

  “谁去探探路好呢?”郝仁问。

  “我去。”隋祖禹的儿子隋丌凑过头看了一眼两人空空如也的鱼桶。

  “你去哪?”隋祖禹问。

  “帮你们探路啊,你们不是要去选项目帮公司挣钱吗?”隋丌说道。

  “懂得挺多,怎么选?”郝仁问道。

  “首先,学校要好。其次,学生要好。最后,研究领域要有潜力。”隋丌说道。

  “为什么老师不用好?”郝仁问道。

  “因为老师用处不大,什么都不干,只会在台上说这个说那个。”隋丌说道。

  隋祖禹想起隋丌上星期才被老师点名批评,说他不好好听课,还出题故意难住老师,让老师下不来台。

  “隋丌,我想起来了,你还没有给老师道歉。”

  隋祖禹话音未落,隋丌早已一溜烟跑了。郝仁想到,具有前瞻能力也应该是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