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箭道
作者:青滢      更新:2022-05-10 17:20      字数:3320
  二十一、箭道

  右边游廊里的女子们逐渐散去,随着她们娉婷的脚步,红绿的衣袂飘荡香气,间或发出环佩叮咚之声。

  “阿菁姐姐——”鹅黄色短袄的少女凑过来,脸上满是庆幸的神情。

  “原来这验身就是给纸签上撒尿啊。”少女吐了吐舌头,“昨天可把我吓的……”

  “迎眉,你少说两句行不行?”阿菁白了那少女一眼,不耐烦地回了句。

  小枙一个人低头缓缓而行,别的女子都远远地避开了她,好像惟恐沾染到什么晦气似的。

  玲珑双手提着裙袂,娇小的身躯盈盈摆动,一路小跑追在后面叫道:“小枙姐姐——”

  小枙停住脚步,回头看向玲珑。

  “刚才真把我吓死了。”玲珑心有余悸地说,“你干嘛要顶撞主母?”

  “主母?”小枙一脸鄙夷,“她也配?!”

  玲珑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感觉像突然不认识对面的人似的。

  “玲珑,咱们是一起被鞑子兵送到将军府的,又都是没了爹娘的人。”小枙握住玲珑的手,脸上露出柔和的笑容,“以后咱们俩要互相照应,你明白吗?”

  “嗯!”玲珑重重地点头。

  正房左边的游廊里,十几个少女惶恐不安地站在一起,像是在等待命运的判决。

  “呃……你们都是——,这个……有喜了!”

  杨铭额头上冒出了汗珠,没有许莹在身旁,第一次单独面对这些女子,他有点罩不住场子的感觉。

  人群里传来一阵抽泣,一个少女冲了出来,脑袋向游廊边的柱子撞去,随着“呯”的一声闷响,身体软软地瘫倒在地上。

  女子们乱哄哄地扶起那个少女,那少女昂起头,脸上挂满泪痕,额头上一片血渍,一个女子拿出手帕,捂住她的额头,洁白的手帕顿时染得鲜红。

  “你们这是干什么?!”杨铭厉声吼道。

  “奴婢不想活了,将军,让奴婢去死,奴婢永远记得将军的恩德。”撞柱的少女苦苦哀求,脸上的泪水掺连血渍滚滚而下。

  “动不动就不想活了?这是什么逻辑?!”杨铭气愤地吼道,“给老子听好了,你们谁也不准死!”

  “还是让奴家来吧。”许莹终于还是过来了,对杨铭微微一笑,“将军,您先歇一会。”

  大堂西厢的科房里,刘必显和丁有三、谢庆元等人正在议事,丁有三情绪似乎有些激动,一个劲地在说什么,刘必显背着手淡淡地踱了几步,又回到书案后坐下。

  一个眉清目秀的侍女上前,躬身给他奉上茶盏,刘必显接过来呡了一口,将茶盏轻轻放到桌上,对丁有三说:“此事还是先暂缓吧,等过了年再办不迟。”

  说罢,他不再理会丁有三,却从袖中取出白瓷烟斗把玩起来,那侍女见状赶紧取出烟袋,给烟斗装上了烟丝,又拿出火镰荷包,将火石拈在手里,另一只手将艾绒和火刀捏在一起,在火石上灵巧地一划,艾绒就燃起来了。

  刘必显香喷喷地吸了一口烟,微笑地看了看那侍女,心中甚感满意。

  这侍女叫小翠,是前日顺义城的商人们送到他屋里的,一起送来的,还有二百两纹银。刘必显促成了商人们向杨铭借货银的大事,商人们自然懂得投桃报李,这点仪礼是少不了的。

  “将军怎么还没出来?”丁有三问道。刘必显这关过不去,看来事情只有直接向杨铭禀报了。

  刘必显心里也是暗暗诧异,往日杨铭都是一大早就出来视事的,今天日上三竿了,却还不见踪影,吸了一口烟,他目光又落到侍女小翠的身上,心里似乎明白一点什么了。

  门口进来标志性的迷彩身影,丁有三一眼瞥见,如遇救星,赶紧上前一步抱拳唤道:“将军!”

  “哦,刘先生,丁百总,大家都在啊。”杨铭拱手跟众人打招呼。

  “将军今天可是春睡晚起啊。”刘必显起身让座,微笑地打趣道。

  “春睡?嘿嘿,一屋子的破事。”杨铭苦笑道。

  “将军,二十名弓手已经调拨成队。”丁有三抓住机会,立即禀报,“谢小旗带弓手们训练,可是现在没有箭道。”

  “箭道?校场里没有吗?”

  “将军,校场里现在全是难民,我们要将箭道清理出来……”丁有三目光看向刘必显,没有继续说下去。

  杨铭略一沉吟,“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就先让难民们过个安稳年吧,箭道的事开年再办也不迟。”

  听闻此言,刘必显喷出一口烟雾,微笑地回望丁有三。

  “将军,弓手们长期不训练,手上会生疏的!”谢庆元上前一步,躬身抱拳,严肃地说。

  “哦,那……咱们到校场看看吧,看能不能想出个什么法子。”杨铭踌躇说道。

  许莹抱着孩子在西厢房前的游廊里散步,俏丽的脸上似是挂了一层冰霜,怀里的孩子嘤嘤地哭闹,让她更是心烦意乱。

  “少奶奶,让奴婢来抱吧。”跟随在她身后的一个脸蛋尖尖的少女上前接过孩子,抱在怀里“哦哦”地哄,孩子渐渐停止了哭泣,红扑扑的小脸上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少奶奶,那个小枙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少女一边摇晃臂弯里的孩子,一边说道,“好几天奴婢就发现她一直偷偷地瞅将军……”

  “你现在才知道说?”许莹冷冰冰地看向那少女。

  少女脸上露出惶恐的神情,赶紧弯腰低下了头。

  “少奶奶,是如画疏忽了,以后如画一定盯紧那小贱坯,看她还敢把尾巴翘起来!”

  许莹鼻子里冷哼了一声,不再理睬如画,继续向前散步。

  如画抱着孩子紧紧跟上,脸上作出乖巧的笑,找了个讨喜的话题说道:“少奶奶,您看,小公子这眉眼,一看就像将军……”

  “啪”的一声,一记重重的耳光落到她脸上,打得她几乎要摔倒在地。

  校场里整齐地搭建了一排排的窝棚,每排窝棚靠走道的两侧都放置了大水缸,里面盛满清水,供难民们生活取用和防范火灾,窝棚边上架设一溜灶台,妇人们围绕灶台忙碌今天的午餐,后方不远处,麦杆柴禾堆积得像小山一样。

  走道里人来人往,商贩们挑担推车叫卖货物,一些难民已经换上了新衣服,三两成群地围着商贩挑选东西,讨价还价。一群城里的小孩在过道和窝棚的间隙里跑动跳跃,东张西望地打量这难得一见的景象,呯的一声,一个小孩将点燃的鞭炮扔到窝棚里炸响了,窝棚的主人追出来,向跳跃而逃的小孩大声叫骂。

  校场的一角保留了几十步纵横的空地,军士们在这里列队舞枪进行操练。二十名弓手站成一排,举起角弓,整齐地将无箭的弓弦拉开,保持几个呼吸的时间,随着一声号令,同时松开了弓弦,角弓剧烈地回弹,颤动的弓弦在寒风里嗡嗡作响。

  强弓不能空放,空放会伤弓,当然,偶尔空放一两次也不是那么要紧,否则古代也不会出现“惊弓之鸟”的成语,谢庆元安排弓手们在杨铭面前这样演练,也是为争取修箭道的一种苦谏之意。

  “将军,他们都是优秀的弓手。小的已经测试过,每个人都可以拉开十力以上的重弓,最少的人也可以连射八九箭,只需稍加训练配合,便是一队强兵。”

  “箭道的事情,必须要尽快解决,回去我跟刘先生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搬移一些窝棚,腾出箭道的空间。”杨铭点头严肃地说道。现在他的队伍已经有八百多名兵丁,这些人都是从报名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只要加以适当的训练,就能铸成一支坚强的战斗力量。另外,他还有一百三十多匹战马——除了在路上缴获的三十七匹之外,城外的战斗中那些逃过了弹片杀伤,被榴弹冲击波掀倒的马匹,也部分恢复了体力。

  “军士们在哪里吃饭?”他回头问丁有三。

  “大食堂已经建好了一部分,只是设施还很简陋。”丁有三说,“工匠们在赶工,只是现在就要过年了,恐怕还得耽误一些时日。”

  “丁百总,今天我跟弟兄们一起吃饭,你去准备一下,多备一些酒水。”

  “喏!”

  大食堂里,简陋的木架板上摆放盛满了白菜腊肉的盆子,军士们一群群围在四周,端起大碗的酒吆喝,这些天来,他们都听到了不少关于杨铭的神奇传说,今天是杨铭第一次来军营里同大家一起吃饭,军士们都感到极大的兴奋。

  “干!”杨铭举起酒杯,微笑地对一圈军士说。

  “谢将军!”军士们仰起脖子,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

  “弟兄们辛苦了!”杨铭也喝下了杯中酒,“大家好好干!我不会亏待弟兄们!”

  “愿为将军效死!”一圈军士齐声大吼,震得屋顶的瓦片都在嗡嗡作响。

  在丁有三等几名军官的拥簇下,杨铭又来到下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