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作者:书荒自己码      更新:2022-05-11 02:02      字数:3875
  沅江支流岸边的宽阔平地上。

  今天人山人海,一眼望过去,到处都是人头。

  张云在这天举行,阵亡烈士入葬仪式,同时给烈士家属,发放抚恤金!

  几万名现役士兵全部到场,除了要执勤的……

  远处的无名山坡上,早就挖好几千个土坑,等待着历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长眠于此!

  随着军乐队奏响了……后世的国歌,从远处的军营里面,出来一列士兵,齐步走过来,当走到张云身前时。

  集体转成正步走,等他们立正停下,张云亲手为每一个骨灰坛子,覆盖上军旗,也就是一块红布,正中间有一颗金色的五角星。

  覆盖好军旗的骨灰坛,每过一个,张云身后的一排礼仪兵,则对天鸣枪一次,就这样经过大半天的时间。

  张云为每一个,被送上山的烈士,覆盖上了军旗,送了他们最后一程!

  下午四五点时,无名小山坡上,所有的坑都被填满,整个烈士入葬仪式才结束,所有人全程没说一句话。

  眼看天色不早,张云马上让部队把已经雕刻好的。“人民烈士纪念碑”竖立在小山前。

  纪念碑正面只有两排大字,“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其背面,刻着密密麻麻的人名,上面全都是历次战争牺牲的军人。

  趁着天还没有黑,张云率领全军,隆重祭祀了,小山坡上的烈士陵园,并且对所有军民宣布,以后每年的清明,张云都要亲自前来祭祀。

  张云死后,他的继承者,也必须在每年清明节,亲自前来此地祭祀。

  祭祀完毕,张云沉默着回到营房,铁牛看出张云的状态不对,逐一起跟进了房间,刚想说点什么,张云摆摆手,示意他出去。

  铁牛无奈之下……只有出来,并吩咐亲卫们,照顾好大帅。

  张云一个人,呆呆的坐在那里,一句话都不说,中途有亲卫进来送饭,张云跳起来怒吼“滚出去!”

  今晚张云心里很难过,像堵着什么似的?他想起了后世。

  也想起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上流人士,为他们卖命之人死之后。

  就没有然后了!

  偶尔在某种场合,必须要提起烈士们的时候。

  几乎都是讲的套话,很是假-大-空!

  其实不说别人,张云也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要怎样,才对得起,为他的事业而战死在沙场的烈士。

  没穿越来这里之前,张云在某国的孤儿院,也听多了那些,在战争年代活下来的老人地故事。

  似乎给个荣誉,发朵红花,就不管不顾了,许多身有伤残的英雄们,流完血又流泪。

  所谓的保障金,简直就像是一个笑话……一样。

  而像太平洋那边的国家那种,纯粹是为了钱而战斗的军队。

  张云其实觉得还算好,至少士兵们,不管活着还是死了,或者残废,都能拿到一大笔钱,什么都是虚的,钱才是真的!

  而在张云看来,给烈士家属发放抚恤金,自然是必须的!

  而且还必须重赏才行,但是这笔钱,死人能拿得到吗?

  很显然,这个问题无解!

  对于那些,为了张云的事业,而前扑后继,不畏牺牲,挂掉的人,张云又拿什么来,补偿他们呢?

  给他们的妻儿父母,一大笔抚恤金,难道就真的可以……抹平他们的功绩了吗?

  有句老话叫做功高……不过救驾!

  但张云认定,为了他的大业,死去的人才是功劳最高,最大的……

  因为他们救的不是张云的身体,而是张云的精神,至于为何这么说?

  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于这句话,张云很欣赏,他本身就是一个真小人。

  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但是他一直信奉着一句话,他也一直拿这句话,当作自己毕生的信条。

  人分成三种。

  上者如能得长生,抛家弃子也在所不惜,绝情绝义,亦不当回事。

  中者为世俗掌权者,既然不能得长生,则必要得个青史留名,不管是为善为恶,都好,一切随心。

  为善者~为最广大劳动人民争取利益,比如西汉王莽。

  为恶者为自身争取利益,比如明末的东林党,掌握话语权,说你善你就善,说你恶你就得是恶!

  下者为小丈夫,而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至少不能在钱上有求于别人才行,这是一个男人最起码的尊严!

  很遗憾的是,从前的张云,连小丈夫都当不上,但现在他有希望,成为这个庞大国度的实际掌权人。

  张云想过很多,他的未来施政方案,其中有一条,始终未曾删减过,那就是土地,必须承包到户!

  这条规定一定要,写进未来的法律,并且永不更改。

  张云没穿越之前,曾经跟同事吹牛逼时,有人说,如果给咱穿越到了古代,这个土地就没必要包产到户了。

  以免把农民都绑在土地上,大家都去发展工业什么什么的……

  张云每次听得都想发笑,没有能耐的下位者。

  需要的是~最起码的公平,而你把人家土地给剥夺了,人家拿什么吃饭?

  不是每个人都是爱因斯坦,毕竟,有本事能站在生物链顶端的人物,必然是极少数。

  对那些有本事的人来说,吃大锅饭本来也是不公平的。

  而对最广大最普遍的,平民百姓来说,能者上弱者下这句话,简直就像是一个笑话一样……

  十个人当中能出头的,不过是那么一两个,社会资源,全部都被那两个人拿走了,剩下的八九个人咋办呢?

  能者上弱者下,这句话本没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比如,矮点的长颈鹿早就挂了,根本就留不下后代。

  其实人类也是一样,纵观古今无论是权力还是金钱,从来就没有平等过。

  张云要做的也不是,让每个人平等,那是所谓的如来佛祖,努力了一辈子,直到吊死在菩提树下,都没有做到的事……

  张云所要坚持的理想就是,上位者在锦衣玉食的同时,也要让最底层农民能吃得饱饭,看得起病,住得起房,上得起学吧!

  不然怎么也对不起那些?为把自己推到这张位置上,而牺牲的累累白骨吧。

  良心更不可能得到安宁。

  而张云想到这里,终于站起来,舒了一口气,这辈子既然自己不能得长生,那么作为一个开国君主。

  就一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人生一世,不过短短百年。

  张云在心中默默的对那些,阵亡的烈士们做了个保证,反正人死后再是哀荣,再怎么给烈士家属,补偿也是虚的,烈士们的英灵,也得不到丁点好处。

  换成张云自己是普通士兵的话,铭心自问,恐怕自己要的也不是死后的哀荣,以及家属的优厚补偿。

  而是死的有没有价值,反正人总是要死,但是为什么死?

  这个还是很重要!

  记得小时候看到过的一篇课文,某党士兵,临死前对身前的孩子说的一句话:我是要死了……

  但是我们的死是值得的,我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够读上书,过上好日子。

  小时候感觉没什么,张云长大以后,每每回想到这里,总是唏嘘不已。

  想必那名战士将死之时,想的也不是身后的哀荣,而是某些人的一个承诺……很遗憾,也很现实!

  张云手下的士兵,恐怕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但是张云依然在心中默默立誓,一定要把这个庞大的国家带上富强路。

  最重要的是,尽一切力量拉近贫富差距,至少要保证……穷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把这个国家治理好,让人们幸福,才是对,倒在这条建国路上的烈士们,最好的交代……

  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张云没吃饭,倒头就睡。

  第二天在烈士陵园前,张云给每一个烈士家属,亲自发放抚恤金。

  这一次,张云不会再让任何人的黑手,伸到这笔钱上面来,有人三有人敢伸手,必然剁了他。

  最低等级的列兵牺牲后,发放白银500两给其父母亲人。

  军衔每高一级,加一倍抚恤金。

  另烈士子女,未满十八岁者由张云,每月给发生活费,直至其满十八岁为止,其父母年满六十岁以后,亦每月给予生活费补偿。

  所有烈士的家属,排着队整整齐齐的上来,到张云的手上,亲自接过抚恤金,以及烈士家属凭证。

  陈老汉扶着老伴,也在队伍中排着队,他们的儿子,早在逃荒的路上就病死了,而今大孙子也战死了。

  如今只有小孙子陪着他们,相依为命,本来陈老汉以为战死就战死。

  靠着以前大孙子,当兵留下来的军饷,一家人也可以勉强的生活下去。

  却没想到,大帅这么仁义,还给发500两银子的抚恤金。

  更别说还让他们两老,每月去领生活费,虽然不多,只有那么二两多的银子。

  但是靠着这些,他们也可以把小孙子拉扯大,还可以给他娶房媳妇盖上房子,为老陈家开枝散叶。

  心里不知道对张云有多感激,眼看终于轮到他们上前了!

  陈老汉走到张云前面,拉着老伴扑通一声,跪下就是嚎。

  “大帅仁义啊!”

  陈老汉突然来这么一招把张云吓蒙了,过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连忙上前两步,亲自扶起二老,对陈老汉道:“老丈这是何必?可是有什么冤屈,要对某说?”

  陈老汉听到这,连忙双手直摇,“没有没有……大帅治下一切安好。”

  “老汉只是感激大帅,从古到今就没听说过,死了的士兵,还有抚恤金一说,而在大帅手下却……”

  张云避开这个话题不谈,拉着陈老汉的手问他家里的情况。

  得知他小孙子才十来岁,张云对他道:“不用多久这里就要开学校,而且是普及到每一个地方的学校,到时候凭你老手上的烈士家属证,可以一路保送他到大学。”

  陈老汉也听不懂,张云所说的什么意思,只知道手上的……这个烈士家属证很有用,不由得更加拽紧了它。

  送走陈老汉两口子后,发放抚恤金的工作,继续进行着,中途哪怕是张云累了,不再亲手发放,当然,也坚持着没有下台。

  而是搬了张椅子就坐在台上,亲眼看着,每一家的烈士家属。

  都领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一份钱之后,张云才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