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时常自省才能成就未来(3)
作者:曾仕强      更新:2022-05-14 20:09      字数:3260
  第二句,度量要宽广。容许你的干部去表现,容许你的员工在把工作做好以后,能够愉快地生活。也许你的干部会投机取巧,也许他会骗你,也许有很多你认为不应该存在的状况,但是你要宽宏大量,去感化他,让他改变过来,这才是当老板最大的成就。

  第三句,有钱要大家赚,不要你一个人发财。有钱大家赚,我们今天把它具体化,就叫做“知人善任”。你要知道你的钱是跟谁一起赚,随便碰到一个人说“我们一起赚钱”,到最后谁也赚不到。知道哪些人可以跟你同甘共苦,你就要找到这些人,然后跟他们一起赚钱,这个老板会当得很好。

  老板也要特别注意,不要把事情统统留给自己来做。身为领导者,如果聪明而不甘于平淡的话,是不能够有大成就的,就算有短暂的辉煌,也会很快消逝。所以一个大领导者的风范,应该是聪明与平淡兼备,绝对不以自己的聪明来跟干部争功劳。凡是老板显得非常聪明,认为在整个企业里自己最了不起,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板。世界上一些能力高强的老板,往往做不到平淡,因此他们就不想运用他人的长处,也运用不了,只想自己包揽一切,自己独裁。这是非常不聪明的做法。一个人能力再强,能做好的事情也很有限,俗语说得好,“全身都是铁,能打几根钉”。一定要得到别人的帮忙,才能够把老板当好,把事业做好。

  诸葛亮有很多长处,可是诸葛亮犯了“食少事烦”的毛病,一个人吃得很少而事情又很繁杂,是活不长的,所以诸葛亮最后累死了。虽然很可惜,但这也是他自找的。无论任何决策,做老板最好让下属针对问题,把可行的方案找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商量,不能从头到尾都由自己来负责。好老板还要具备“三钱四力”。“三钱”是,第一要肯花钱,第二要能赚钱,第三要有一些剩钱。“四力”是亲和力、包容力、智慧力、自信力。

  肯花钱。好老板要肯花钱培训员工,让员工在工作当中成长,才不会变成甘蔗的压榨机。如果我们不培训员工,就等于把员工招进企业后,把员工所有的能量统统吸收光,等他们变成废物、呆人后,再把他们赶走,这就是贪心的表现。

  能赚钱。赚钱要与员工分享。很多老板很能赚钱,如果不和员工分享,劳资一定不和谐,公司里一定有人会偷懒,跟你过不去,不可能做到一条心。

  有剩钱。好老板除了做到以上两点,还要有剩钱回馈社会。现在企业引起社会的公愤,主要是因为企业老板没有剩钱来回馈社会。只有“善尽社会责任”,社会公众才不会对某个企业越看越不顺眼。

  亲和力。就是对待员工友善,容易沟通。

  包容力。就是说,正面反面的意见都能够听进去,没有成见。并不一定是看法一致的才包容,意见不统一的就成仇人。

  智慧力。当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有解决的办法,能够及时帮助企业脱困。这种智慧是老板一定要有的。

  自信力。对员工要有信心,对企业要有信心,不是完全对自己有信心而已。有些老板对员工没有信心,就不太容易把人带好。

  同时,好老板要有爱心,虽然企业是以赢利为前提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讲效率,讲精确,但还是希望企业除了利润以外,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很有人情味。

  我始终觉得“人情味”这三个字一点不过时,不是说现代社会就不需要人情味,反而因为现代社会大家都很紧张忙碌,更需要人情味。如果整个企业真的像家庭一样,大家很和谐,老板像长者一样来照顾所有的员工,使大家能够很愉快,这是除了利润以外更重要的一点。

  关心下属的生活起居,问问他们有什么困难,要不要我们帮忙,我们不要随便地责骂下属,最好用鼓励来代替责骂。老板并不就是“老板着脸”的意思。

  当下属请假、休假的时候,不要为难他,因为他是不得已才要请假的。我发现有一些老板,看到下属要请假,表面答应,然后却交代他这样做,那样做,弄得下属心神不宁,有罪恶感,好像欠了企业很多东西一样。

  好的管理者应该避免的症状

  管理者要避免一些症状。我把这些症状分成五个层次,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更难治。

  第一个症状就是“耳目失明”。我把它叫做管理者的感冒,感冒时的症状在管理上叫做情报的管道不通。主管带着七八个人,一件事情七八个人都知道了,只有主管不知道,这就是“耳目失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作为主管,我却不知道?”原因是管理者不能保守秘密,员工不敢告诉他任何事。

  第二个症状就是“动辄得咎”。主管如果发现自己的部门情报不灵,就应该提高警觉,你已经“感冒”了。如果不及时医治,那就进入第二个阶段--感冒并发症。感冒本身不可怕,感冒引起并发症就很可怕,主管耳目失灵,大家不愿意跟他沟通,他情报不灵通,就会慢慢走上第二条,叫做动辄得咎。所谓“动辄得咎”,就是说,主管不管怎么做,下属都往坏的方面想。比如主管多问下属几句话,那个下属就怀疑主管想抓他小辫子,其实主管多问几句话是表示关心他,可是他不往这方面想。主管把本部门的业绩报告给老板,你可以认为主管是为了让老板知道大家工作的成绩,这是往好处想;也可以认为大家辛辛苦苦地工作,主管却把大家的成绩当做自己的功劳,这是往坏处想。当一个主管做到每一件事情都被下属往坏处想,这个主管已经得了并发症了,而且是相当严重了。

  第三个症状是“传染病”。管理者如果已经有了并发症,不赶快治疗的话,再拖下去,就变成“传染病”了。就是说,大家怕你,把你隔离起来,让你“孤立无援”。你有并发症的时候,也许下属里还有一两个会同情你,等到大家发现你是传染病患者的时候,就会把你隔离起来,没有一个替你说话。

  第四个症状是“癌症的初期”。一个主管到了癌症初期,就叫做离心离德,人心都失掉了。不过当你病得很厉害的时候,还是会有人照顾你,虽然得了癌症,初期还是有救的。

  第五个症状是“癌症的末期”。一个主管到了癌症末期,就叫做“众叛亲离”。此时,人心尽失,完全孤立。

  这五个症状一个比一个严重,作为管理者,最要紧的是要自我诊断,以免症状加重。管理者如果众叛亲离,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管理最要紧的是掌握员工的心,所谓的管理的功夫,就是要抓到对方的心,而不是管到他的表面。我们要避免管理出现这些症状,就要经历“知心、顺心、开心、关心”四个历程。管理最后的目的是关心,让员工把工作做好,但是你在关心员工之前,要让他开心,这就是开关原理。他的心一开,趁机把他关起来,就把他的心关住了。你要让他开心,就要顺着他的心。要顺应他的心,你一定要明白他的心,所谓要知心。

  所以我觉得管理者要避免一些症状,最要紧的是要常常跟员工接触。今天我们所谓的走动管理其实就是到处走走,到处看看,如此而已。你跟一个人相处,可是你不见得会了解他,到处走动,但是也可能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管理者用心去了解下属,把他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这样叫做“知心”,然后要顺他的心,顺他的心不是要讨好他,而是要让他开心,然后把他的心关起来,把他诱导到企业的任务上面,这才是管理。

  因此,我最后要提出十点,以便达成共识。

  第一点,管理者对人对己都要和蔼、宽容。身为主管,平常脸色要轻松一点,好看一点,这样当你板起脸的时候,你的下属才看得出来。有的主管一天24小时,都是板着脸的,根本搞不清楚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主管要下属回应自己,平常要和蔼一点,必要的时候一板脸对方就知道了,这样可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第二点,我们要正确地估计并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

  第三点,我们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我们肯定自己,也肯定别人。

  第四点,尽力地克服困难,不要失望。有什么困难都当做一种历练,得到更多的经验。

  第五点,推己及人,时时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第六点,做事要有计划,事先要把目标定好。

  第七点,看到问题要很冷静、客观。记住两句话:“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第八点,全力以赴,以求贯彻。

  第九点,要有团队的意识。一个人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只有大家合作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第十点,尽可能今日事,今日毕。

  能够做到这十点的话,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大家都能够很愉快地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