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厨房对话
作者:shenchenman888      更新:2022-05-15 15:16      字数:1976
  二零二

  泪水,是女人的的另一个名字。

  我们无需做什么过多的解释,玉英的来信,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但肯定是由误会引起的。此时的玉华,不能不相信妹妹的来信中提到的事情。

  她的泪水模糊了视线,也就是说,一种无法压抑的痛苦折磨着心灵。

  金成不会是这样的人啊!玉华即便在流着泪的时候,还这样想呢。

  玉华此刻的意识总的说来还算清楚。她首先想到的是:父母马上就要回家来了,起码现在不能挂相;以免让父母替自己操心。接着她劝慰自己,我还没问过金成是怎么回事呢,起码也得得到金成的来信,才能证实玉英来信说所的事实吧。还有,实在不行,自己宁可请事假,也要去趟德国找金成问清楚。

  玉华当时真的这样想了。

  也许玉华的人性就是这个样子——她是稳重型的一个姑娘。当然多稳重的性格,也不能不相信自己妹妹从万里之外的来信所说的情形。想到了这里,玉华马上走进洗漱间,用热毛巾擦了一把脸。当她走出洗漱间的时候,她的母亲开门走进了客厅。

  玉华说:“您回来了。”

  “嗯。你看,我走到门口的时候,邮递员说刚才从咱们口送过信了,却大咧咧没把这封信一块儿放在邮箱里。是不是玉英他来信了?”玉华的母亲问。

  玉华说:“刚才不是玉英的来信。您不是不知道,玉英有什么信件也是和金成的来信一块儿来的。再说,没什么事情,他就不写信了。”

  做母亲的摇了摇头说:“你和金成一个二十八九了,一个二十七八了,那小丫头说话也不小了,都是让大人着急的孩子。给你,这一定是金成的信了,看看玉英有信没有?有的话告诉我一声,我先做饭去。”

  玉华说:“我来吧,您歇会儿,信到了,早晚都可以看的。”

  “你看看信去吧,看完了在来忙活做饭。”

  玉华说:“行,妈妈,我马上就来。”说着玉华回到自己的房里,她急切地打开了金成的来信。

  我们的读者已经清楚了,金成这封来信的主要意思,就是把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想在国外继续深造,又想回国早日和玉华团聚;说给玉华听听。征求一下玉华的意见。玉华看完这封信,对刚才那封信所说的情形,产生了疑问。

  她心里说道:金成的信中明明说的很真诚:“继续深造对我真的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对你玉华无时无刻的难熬的思念又让我恨不得现在就回到你身边......”金成明显没有移情别恋的想法和话语,我相信自己的感觉。

  玉华这时候自言自语地说:“此信实质上就是想征求我玉华的意见;信中说的话语很恳切:‘征求你玉华意见的同时,也很想听听我的父母的意见,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啊!我在没做决定之前,一定要先听听二老的想法。尤其是你玉华的想法。’这些事情在金成出国前我就预料过了。”玉华低头思量了一会儿,把信折好,并把金成写给他父母的信装在信封里。她想明天下班在去金成家里。

  也许这两封信口气不一样的缘故,玉华仍旧按照她一贯处理事情——先放一放、看一看再表态——的方式,走出了自己的房间。

  她去帮妈妈做饭去了。

  在厨房里,玉华的母亲问她:“有玉英的信没有?”

  玉华说:“金成的来信说问过玉英了,玉英没什么事情,代问您和爸爸好。”

  “金成说什么了?不好意思和我说的话可以不说。”

  玉华笑着对母亲说:“看您说的,让我多不好意思啊。”

  母亲看了看女儿,说:“本来嘛,情话你能说吗?”

  玉华说:“金成现在心理矛盾得很,既想继续在国外深造,有很想念回来和我在一起。就是想听听我的意见,也想听听您和爸爸的意见。”显然玉华这时候有意想听听她母亲的想法。

  玉华的母亲放下手里的活,马上说道:“再等,你知道你多大了吗?我的意见很明确:想深造我不反对,那也要回国结了婚再深造去。”

  玉华心中一动,母亲说的很有道理啊。但她却这样问母亲:“要是有规定,不允许结婚后再去国外深造怎么办呢?”

  “那就不去深造。我就是这个态度。”

  玉华母亲的态度和坚决。

  玉华对母亲说:“您是这样的意见,我没什么反对的理由。可要是金成坚持继续深造的想法也不改变怎么办呢?”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问我的。反正是我说明了我的意见,说老实话,妈妈对金成出国走的时候,你俩已经定下终身,我就不能再说什么了。要不是有那个柳芳的例子,我还是要说道说道的,你知道吗,女人过了好时光,哪还有青春年少啊!甚至我都担心你和金成的情况有变呢。”玉华认真听着母亲的谈话,也做着择菜的事。她没有理由反对母亲的每一句话。

  她的母亲接着说:“你给金成写信的时候,就把我的意见写上,我这点要求不为过吧?”

  玉华说:“我一定会把您的意见写清楚的,这一点您放心。我也知道妈妈都是为我好。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都以我和您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那我也没办法了。只是妈妈心里替你着急哦!”

  玉华望着自己的母亲,心中真的特别理解母亲的心情。这时候屋门响了,玉华的父亲下班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