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属于浅显空浮之类
作者:昆仑老山妖      更新:2022-05-15 17:18      字数:2489
  但是陈部长超出期待、意外出现之后,却拿出几张代表性的调查表做了简短而严厉的发言——

  “这次市场问卷调研的结果非常好!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出人意料!

  观众和读者不是傻子,不是白睁着眼睛听你说闲话的!他们有思想,有观点,有自己的看法!这对我们的作家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这充分说明:总编部开展这次问卷调查是正确的!今后这样的工作我们要经常搞!深入读者中间,了解他们的看法,改正我们的作风和我们的风格,最大程度适应读者的需求!”

  这样的话每次开会都要重复几遍。所以每个人脸上都是一种假模假样、郑重其事的麻木表情,透着一种冷漠和淡然。

  但是陈部长后面的话,却针锋相对,完全出人意料。

  即使是见惯风浪、波澜不惊,经历过多次市场调查检验的丛蓝也吃了一惊。

  “有位热心的读者,对我们情感部的作家撰写的文章给予了评述。接受读者批评,是我们提高工作作风的必然途径。令我们总编部感到欣喜的是:这位读者的欣赏能力很高,对每位作家的评述都比较客观公正。尤其是对你!林晓荟!”

  林晓荟吃惊的眼睛表明:这一切都大出意料之外!

  心理学上有一个原理:

  “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孤独就会出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与别人只有很少的接触,但只要你对此满意,就不会觉得孤独。相反,即使你已经有了很多朋友,但只要你仍然感到需要更多更深刻的友谊,你依然会觉得孤独。

  也就是说:孤独感的产生,决定于你自己的预期。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惊讶!

  林晓荟从来没有预期过有人会针对她的文章,提出什么刻意的、专门的意见,真的出现这么一个人,将评述自己文章的意见上交给总编部,而那种惊讶完全超于预期,所以非同小可!

  更何况,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见她还一无所知!从陈部长的外在表情,是看不到那些意见的严重程度和正负面特征的。

  林晓荟像一只沉默的羔羊,用无助的惊讶和无声的哀鸣,等待陈部长口吐恶之花,吐出那个结果!

  “这位读者看来对我们的报纸非常熟悉,对丛蓝和汪佳信的文章都表示了赞许!”

  说到这里有一个语气上的自然停顿,这就表明:这也是陈部长我对你们俩个的口头表扬!

  “对于我们一些年轻作家,读者也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他指出我们的一些作家,比如晓荟,针对读者反馈的一些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过于理论化和书本化,不够接近读者内心,有隔靴挠痒和空头理论的嫌疑。

  这位作者的每一段评述都有很精彩的分析,读者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而我们的作家针砭点偏在哪里,都一一指了出来!总编部各位部长和我都认真看了看,感觉他提出的意见和我们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晓荟,这是这位读者的意见反馈,我们建议你好好读一读!”

  这些话对于极端爱面子的林晓荟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被人当众这样评论,林晓荟觉得脸红彤彤的!颜面扫地!

  她走过来,接过陈部长所说的那位读者的意见,果然非常细致。一排一排,一项一项,写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条分缕析指出自己文章中的不足。

  更为惊诧的是:这些意见简直无所不包,自己去年写的文章,刚来到报社的文章,几乎全都被翻出来做靶子。

  林晓荟觉得脑袋嗡嗡嗡的,她简直被这尴尬灼烧得没有感觉了!

  林晓荟的手有点微微颤抖,接过那些读者评议愣愣的。

  “不要小看读者的水平!我很欣慰我们报社有这样好的读者!不仅认真读我们的文章,还仔细研究、推敲、分析我们的不足,帮助我们改正错误!这种认真负责的读者,就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和市场关注度的最大动力!晓荟!你一定要仔细看看!”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陈部长一下子提到几次林晓荟的名字!

  参加工作之后加起来也不会这么多!

  林晓荟的眼泪有点按捺不住,脸上再也搁不住了!她眼圈红红的,接过那些读者意见,懵懵地回到座位上。

  好在下班的时候到了!同事们都在迅速撤离。安芷若看了林晓荟一眼,也无声隐退了。林晓荟“嘤”地一声哭出了声。

  泪眼朦胧中,她看到这样一则读者评议——

  “林可姐姐,我和一个离异男人结了婚。他的前妻也在同一座城市生活。我老公经常去见他儿子,逢年过节还和前妻一家人出去旅行。他说是为了孩子。还说我是没事找事,很厌烦我。我们已经生活五年了,我感觉我还深深爱着他,我该怎么办?”

  “亲爱的读者,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婚姻,还是两家人的婚姻。你既然爱他,就要接受他的过去。他爱自己的儿子,逢年过节弥补自己缺失的父爱,我觉得这事正常的。你要多信任自己的老公,不要因为互相猜疑失去家庭的和谐。你说你是深深爱着他,那就给他一定的自由的空间吧。我祝你幸福!

  ——林可姐姐”

  这段看来完全正常顺理成章的文字,林晓荟没有感觉自己说错了什么。

  但是,在那位尖刻的提出批评的读者眼里,却是自己缺乏生活经验,隔靴挠痒的证据:

  “信任”真的能解决这位哭诉者的问题吗?如果真如林可姐姐所言,无条件信任,这位不负责任的老公会不会更加变本加厉?和前妻搅不清楚甚至出现更多家庭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信任”问题,而是“责任问题”和“处理情感危机的问题”。

  爱自己的儿子是人情,和前妻儿子一起度假也符合人之常情吗?这位男人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现任妻子的感受?或者说他关心不关心自己妻子的情绪?

  如果他毫不在意,说明他们夫妻之间已经出现了问题。男人不是在尽责任而是在不负责任,这时候不是要信任而是要审视双方各自的处境和存在问题。一味信任、接纳都无法解决问题。

  在这段文字后面,还有这样一段刺目的话语——

  作为一个情感作家,我觉得不仅需要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专业知识,更需要对社会、人生、哲学等问题的深入领会和对人性的练达分析感悟。一个对社会人生毫无感觉的作家,怎么能够理解形形色色的社会,怎么能够洞悉千变万化的人生?

  所以林可姐姐的文章,文笔固然不错,价值观也可以,唯独就是有点隔靴挠痒,道理一大串,就是缺乏透析人性的尖锐性和实用性,属于浅显空浮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