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战争与和平
作者:静海流云      更新:2022-05-15 22:17      字数:2394
  本书已全部重新写,内容改动之大,完全等同于另开了一本新书,还希望各位兄弟朋友能够从头再看一次!

  ===============================================

  VIP章节将在明后天陆续解禁免费,所以,为了保护您的财产,本人不建议订阅VIP章节。

  ==========================================

  “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有说错。

  李承乾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审时度势,看穿颉利几次三番的羞辱李世民,就是为了逼迫他倾全力以自己进行决战,这已经很了不起。可现在和自己的舅舅的眼光一比,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了。

  其实,仔细的想一想,就连自己都能够看穿的阴谋,英明如李世民又怎么可能会被蒙蔽呢?自己竟然还急不可耐的想要去劝住人家,现在看来还真是可笑。

  而自己的舅舅不但一眼就看穿了李世民的真实想法,还在这么错综复杂的情况,精挑细选得帮着自己,选了一条最正确的路来走。光是这分心机和智慧,自己拍马也是追赶不上了。

  心里在暗暗佩服长孙无忌的同时,李承乾也在庆幸,庆幸长孙无忌是自己的亲娘舅,也就注定了在今后与李恪的政治斗争中,会成为自己最可依仗的力量,而不需要处处提防。至于说李泰和李治这两个小东西,大家都是外甥,想必到时候长孙无忌也会很为难的吧。

  搞定了今天庭议时自己所应持有的态度,长孙无忌的马车也快要进入宫门,就在这时候李承乾又想了一件事重要的事情。

  “舅舅,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要求您帮忙。”这件事说起来虽然也可以算是为公,不过在李承乾的心里,私心的还是要更重一些,所以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精明的长孙无忌看到李承乾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一下子就猜到了个七七八八。“太子想说的是范兴的事情吧,不知太子有什么打算?”

  见长孙无忌一下子就猜到了自己想要说什么,李承乾反倒放得开了,毕竟这几年时间相处下来,长孙无忌和自己真的是很亲近。“我想联系一些人,联名上书力保范兴,这次要不是范兴故意放弃绥州,朝廷恐怕真会中了颉利的轨迹,仔细说起来范兴这次不单无过反而有功。”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李承乾的观点说道:“事确是是这么一个理,不过自从三年前范兴向皇上献计以后,他在民间的名声就不太好,现如今又把绥州城给丢了,还穿着官服给胡人下跪,他的这些行为就等同于是叛逆,在这个时候太子实在不便出面救人。”

  见长孙无忌并不赞成自己的想法,李承乾一时间有些急了,他还想再劝一劝自己的舅舅。“舅舅,这范兴毕竟是我的长史出身,三年前要不是他拼死相护,我可能就要死在胡人的手里,而且范兴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现在国家有难,正是需要打击群策群力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作出这种亲者痛而愁者快的事情来呢?”

  李承乾的这一席话,长孙无忌又岂能不知,想当年就是他向李世民举荐的范兴。范兴其人是什么秉性,有多少真才实料他自然是最为清楚。只恨苍天不公,竟将人世间所有的冤屈都按到范兴身上。

  “殿下,范兴的事情就由臣来想办法周旋吧,这个时候殿下实在是不适宜出面来趟这个浑水,不过在皇上那里,如果殿下这边对范兴的事情没有任何态度,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我看不如殿下去求安康公主,殿下素来与安康公主亲密,如果安康公主能到皇上面前求情,其一未必就不如殿下,其二皇上也会从中知晓殿下的心思,知道殿下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范兴的事情这几天着实让长孙无忌费了不少的脑筋,原本他的心里也没有一个好主意。如果今天不是被李承乾这么一刺激,或许长孙无忌还得为这件事情烦恼一段时间。现在,两件大事基本都得到解决的良策,长孙无忌和李承乾的心也算是放回了肚皮。

  朝堂廷议中,因为李承乾是当朝太子,李世民自然是第一个就问他的意见。而李承乾也因为早已拟好了腹案,按部就班的照着长孙无忌的指点,豪气干云的向李世民讨要一枚令箭,一支劲旅,他这个当朝太子要亲自挂帅去与颉利一决雌雄,为国、为民一雪前耻。

  而不出长孙无忌所料,李承乾的这个主战的态度,不得获得了满班大臣的支持,就连李世民本人,对李承乾也是极为夸赞。连称自己能有如此一个儿子,大唐能有如此一个太子而欣慰。

  当然,朝堂上的诸为大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被耻辱和仇恨蒙蔽了双眼,就连李承乾都能看明白的激将法,自然也会有不少人同样能够看得穿。只不过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在当朝太子以及绝大部分大臣,甚至就连皇上本人都放出口坊要血战雪耻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胆量来触犯众怒的。

  唯一有这个胆量,又具备这个眼光的人,就是因为李承乾当了太子,便一直闷闷不乐,郁郁不得志的蜀王李恪。

  在他看来,今天是一个机会,一次绝好的展露自己才干的机会。只要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在父皇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将来未必就没有机会,想父皇当初不也仅仅只是一个秦王吗?

  打定主意后,李恪完全打乱进宫前早已岑文本商议好的对策,出列反驳道:“父皇,儿臣不占成此时此刻与颉利进行决战,自从三年前父皇采纳魏大人的安人理国策,推行抚民以静的国策以来,我大唐的国力和民生已开始呈现出好转迹象,想必在不久的将来我大唐的国力就可完全恢复,儿臣认为到了那个时候在与颉利一决雌雄,方能稳操胜券,而现今如若贸然与颉利一战,实属胜算不大。”

  实际上,李恪原本与岑文本之间商议的,也是要力主一战。因为在他看来,自己那个懦弱如鸡的哥哥,必定会出来劝阻父皇不要出兵的。

  不过李承乾今天的表现,着实出乎李恪的预期,而他本人又实在是不愿意,跟在那个他看不起的哥哥后面附和。所以,李恪急中生智,临时改变了既定策略。而在他看来,李世民最终也必然、也只能采纳他的这个见解。如此一来,便可以提高他在朝中的威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