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公报(1)
作者:王冠波 姬春晖      更新:2022-05-16 06:02      字数:4148
  公报又称新闻公报,用于党政机关或者社会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是党和国家行使职权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公文。

  根据发文机关的不同,公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公报,适用于党政机关或社会团体发布重大事件、重要决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公报》等;另一种是联合公报,即政党之间、国家之间或政府之间就某些重大事项或问题经过会谈、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或达成谅解后,双方联合签署发布的文件,比如《中美联合公报》等。根据公报的内容性质的不同,公报又可分为事件性公报和会议性公报两种。

  特点

  公报是国家的党政机关或者人民团体发布某些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的文件,主要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三个特点。

  1.公报的效力、发文机关具有权威性

  公报是权威的党政机关发出的,其内容涉及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决策或者某些重要决定。这些决策和决定在效力上都具有权威性,要求下级机关和其辖区所有的人必须执行,不能违抗。

  2.公报的内容具有指导性

  有的公报是针对某些事项做出具体的规定,有的是就原则问题给予指导。但无论是哪方面的内容,都对其行文对象,包括下级机关和具体的工作人员行事具有指导作用。

  3.公报的发布具有新闻性

  无论是公报的文体形式还是公报的内容都是具有新闻价值的,都会被广泛关注,所以说公报具有新闻性。

  行文对象

  公报文体强调其“公”的特点,内容具有公共性、新闻性,行文对象同样具有公共性。公报的行文对象是所有可以和可能阅读到这个公报的人。当然,有一些公报的行文对象是具有侧重性的。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公报,行文对象侧重于法律工作者;再比如,药品监督局的公报,行文对象就侧重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工作者。

  公报的行文对象虽然广泛,但是公报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所有行文对象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理解能力。因此,公报在写作的过程中,要保持自身的政治性和专业性,把需要说明的事情庄重、确切地表达到位即可。公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就某些事项广而告之,让行文对象知道这个事情的存在,至于其对公报内容的认识理解程度,要靠自己对公报进行研究来提高。

  格式

  公报的格式有《办法》明文规定,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

  1.首部

  公报的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两个内容。

  (1)标题。

  公报的标题一般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只有文种,比如《新闻公报》等;第二种是写会议名称+文种,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委员会第×次全体会议公报》等;第三种是联合公报,写发表公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的简称+事由+文种三项内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等。

  (2)成文时间。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包括公报发布的年、月、日。

  2.正文

  公报正文包括开头、主体两个部分。

  (1)开头。

  开头也就是前言部分,不同的公报要写入不同的内容:事件性公报要用最鲜明、精练的语言概述事件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等;会议性公报要用最简明的语言概述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联合公报要用最得体的语言概述公报的来由,也就是何时、何地、谁与谁举行了什么会谈或谁对谁进行了什么性质的访问等。

  (2)主体。

  主体是公报的核心内容,要求完整、系统、有序地表达清楚需要公知的事件。常见的有三种写作方式:

  ①分段式,即每段说明一层意思或一项决定,并列或者递进式行文。

  ②序号式,即每一个序号后面表达一个意思,依次排列序号来行文。内容复杂、问题头绪较多的公报经常使用这种方式。

  ③条款式,即把会议或者决策的事情条分缕析地罗列出来。联合公报多用这种方式来行文。

  3.尾部

  尾部并不是所有公报的必要组成部分。事件性公报和会议性公报一般没有尾部;但是联合公报要有尾部,即在正文之后写明双方签署人的身份、姓名、日期和签署地点。

  语体的特点

  公报既是政治性的公文,也是新闻性的公文,语体上的特点主要有政治性、庄重性和得体性。

  行政公文中,公报由党政机关发布,代表一个国家、政府或者部门的形象,而且其内容具有指导性,所以语言上要注意突出政治性特点。

  公报的庄重性主要体现在行文用词选用书面语言上。行文语气要庄重,与发文机关的地位角色相称。

  得体性一方面强调公报中使用的语言符合发文机关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强调行文过程的规范性和程序性,以及书面语体的恰当性。

  遣词造句技巧

  公报可长可短,视具体内容而定。简短的公报则要锤炼词语,用最简明、庄重的语言表达出所要说明的意思。内容繁多的公报则要精巧地安排结构,层次分明,逻辑合理。

  首先,在句式选择上要做到长短句结合,错落安排。短句明快有力,长句可以清楚明白地表达复杂的意思。在表意清晰的同时,尽量使公报美观。

  其次,在词语的选用上,要选择表意明确、具体的词语。公报是广而告之的文件,绝对不能出现有歧义的词语,要确保每一句话只有一种理解方式,才能使行文对象都获得相同的信息。在涉及数字、年龄这些情况时,要写得清楚明白。

  最后,在修辞使用上,可使用排比增加公报的气势,公报内容多的情况下也可以恰当使用排比。但是其他的修辞就要斟酌使用,不可乱用修辞,影响公报的严肃性和庄重性。

  范文解析

  范文解析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

  (2009年10月28日)

  一、2009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在印度班加罗尔举行第九次会晤。

  二、三国外长注意到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方正在推进的合作,探讨了如何拓展新渠道,以深化和加强三方各领域合作,造福三国人民,促进区域和平与稳定。

  三、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三国经济发展状况已获改善,将有助于实现更快增长。三国加强接触有利于提升整体影响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推进多极世界发展,反映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

  四、在评估落实三方倡议时,三国外长满意地注意到,中印俄减灾救灾专家会议于2008年7月29日在俄罗斯萨马拉举行。三国确认未来在该领域的合作包括: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专家学者交流、重大灾害应对经验交流、紧急情况下国家灾害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联合举办会议和研讨会。下一次专家会议将于2009年适时在中国举行。

  五、三国外长欢迎于2009年11月或12月在新德里举行中印俄农业合作下一次专家会议。

  六、三国外长注意到,根据2008年9月在印度召开的首次中印俄医药卫生专家会议共识,确定下一次医药卫生专家会议将于2010年在俄罗斯举行。

  七、三国外长回顾了三国工商领域开展交流的情况,讨论了2009年9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长春举行的三国企业家论坛第二次会议成果。三国外长注意到,三国工商界的交流在增加,制药、基础设施、信息通讯技术和能源成为重点领域。三国外长讨论了未来如何使上述形式的会议对三国工商界更具意义,以抓住新机遇,扩大三国间贸易和投资。三国外长期待着在俄罗斯举行下一次会议。

  八、三国外长讨论了加强三方互动的方式。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领土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0%,拥有全球人口的39%,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国外长一致同意,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三国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气候变化、贸易政策、发展合作等领域开展对话,将为全球和平与繁荣做出重大贡献;三国在打击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贩毒方面采取的共同行动,将促进世界的稳定和全面发展。

  九、三国外长研究了国际形势并讨论了全球性重要变化。三国外长欢迎匹兹堡峰会将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强调未来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应体现代表性、平等性、实效性,确保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三国主张,G20未来峰会应根据透明、公平的原则在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轮流主办。三国外长强调,国际金融治理结构改革最终目标是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投票权的平等分配。三国外长敦促尽快落实G20匹兹堡峰会有关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量化目标,尽快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至少转移5%的份额,世界银行实质性增加发展中和转轨国家至少3%的投票权,同时确保发展中国家份额非自愿不稀释。

  十、三方重申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积极努力。三方强调联合国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是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遇,重申应对气候变化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规定以及“巴厘行动计划”,同时考虑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三国外长强调,愿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做出贡献。

  十一、三国外长重申,需要对联合国进行全面改革,使其更民主、更具代表性、更富效率,以更有效地应对当今各种全球性挑战。中俄外长重申,两国重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十二、三国外长重申,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及任何恐怖行径,无论发生在何地,均应予以强烈谴责。三国外长强调,反恐需要强有力的国际合作,特别是需要在联合国框架内开展。三国外长强调,所有相关方必须落实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有关决议,特别是安理会第1267、第1373、第1540号决议,以及有关反恐的国际公约和议定书,推动实施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为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三国外长敦促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尽快完成全面反恐公约谈判并予通过。

  十三、三国外长同意,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在能源领域具有互补性。俄罗斯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供应者;中国和印度是能源进口国,但也是工业品和服务的重要提供方。可通过建立能源领域的互惠关系进一步加强三国关系。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欢迎多边论坛加强讨论能源安全问题。建立一个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间长远利益的协调框架,能源问题方可获得最好的解决。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期待在新的基础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能源市场的公开、透明和竞争性,平衡体现有关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