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事记(2)
作者:王冠波 姬春晖      更新:2022-05-16 06:03      字数:3107
  范文最具特色的是事记内容包含了相互关联的两部分内容,一是“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的早期历史”,二是“中国复关的历史经过”。这样的结构形式很好地点明了题目中“复关”两个字的含义,做到了内容与题目的相互照应。

  范文在行文中严格地以时间为顺序,“××日至××日”都写得很明确,语言非常精准。这是一篇标准的大事记,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范文解析二:

  ××有色集团2010年大事记

  时间大事件备注

  2010年1月31日××有色集团公司与××地区座谈会在××市举行×××写作了《××有色集团××地区有色矿产资源整合与开发方案》,就有色集团“十一五”最后一年及“十二五”前两年在××地区的矿业整合与开发向××地委、人大、行署、政协作了专题报告。

  2010年2月2日在自治区旅游工作会上,××铜矿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成为××乃至西北地区首家有色矿山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略)(略)(略)

  2010年8月2-2010年8月15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率有关部门人员赴××州,对××金矿、××铝厂和有色地质××队开展了工作调研。

  (略)(略)(略)

  续表

  时间大事件备注

  2010年11月15日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一行到×××金矿检查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

  (略)(略)(略)

  点评

  范文《××有色集团2010年大事记》是一篇典型的表格式的综合性机关工作的大事记。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大事,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表格中 “备注”一栏,方便工作人员把重要事件中需要行文对象注意及认真对待的事情标注清楚。大事记中,连续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时期概括说明,像范文中“2010年8月2日-2010年8月15日”的写法。

  经验分享

  大事记的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内容要真实

  大事记的写作必须坚持客观求实的原则。尊重史实,反映事实真相是大事记的最大价值。大事记中与事件或活动有关的人、事、时、地、数字等的描写都必须真实准确,不能凭主观臆断或者道听途说去编造,否则大事记就会失去其客观价值。特别是时间的写作上,力求具体到日,清楚明晰地再现事件发生的时间线索。

  2.内容要完整

  首先,要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写大事记,不能间断。其次,不要遗漏应该记载的事件与活动。再次,尽管每条大事记文字极其简短,但其所载的要素应力求齐全,包括有关事件或活动的起因、过程、涉及的部门、人员及结果等,都要完整地再现。

  3.主题要突出

  大事记要记载“大事”、“要事”,突出其重要性,不能事无巨细地将所有事项都写进去,必须突出重点。所谓重点,是指本机关、单位或团体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所采取的重大部署、措施,以及所做的决定、决议;全国、全省、全市以及全县的大事、要事在本机关、单位或团体的反映;本机关、单位或团体召开的重要会议情况;本机关、单位或团体的组织变动情况,诸如主要领导人的调动、任免、奖惩等人事情况,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变动,人员编制的变化,等等;本机关、单位或团体颁发的和上级机关对本地区发布的重要指示、决定、规定、通知等文件;本机关、单位或团体在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财政贸易、文教卫生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科技方面的重大发明创造;本机关、单位或团体主要党政领导人参加的重大活动,重要的外事活动和出访;上级领导来本机关、单位或团体进行检查、指导工作的情况;本地区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后果,气象的重大变化、严重的自然灾害及对其善后处理的情况,重大的社会动态以及其他需要记载的事项。

  4. 记载要及时

  编写大事记,最好做到迅速、及时,力求“当日事当日记”,逐日进行记载,以免日后补记出现纰漏。特别是对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应在结束之时及时做出综合记载,不可拖延迟缓,否则容易造成大事记内容的不准确。

  第六编

  商洽性公文

  写作要领

  写作要领

  商洽性公文,又称“函”,是指不相隶属的平等主体之间为了达成合作、协作、委托等意向而进行协商洽谈时使用的公文。

  “函”有公函和便函的区分。公函是机关、单位或团体之间在公务活动往来中使用的正式公文;便函也适用于单位、机关或团体之间的公务往来,与公函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正式的格式要求,对标题、发文字号等事项要求不严格,只需要在文中写明发文机关名称、成文时间,然后加盖公章即可。

  “函”主要包括商洽函、问复函、请批函和知照函四种。

  一、特点

  1.形式灵活,适应性强

  “函”虽然主要用于平行机关、单位或团体和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或团体之间的交往,但有时也可用于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交往。比如一些一般性、事务性的询问和答复,就不一定用规范性强的请示和批复,而可以用形式简单灵活的函。所以,函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2.务实性强

  “函”是一种方便的公文,很多机关用函来解决事情,方便快速,可以省去很多正式公文的呈送、下发程序,有很强的务实性。

  3.平等沟通

  “函”主要用于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或团体之间互相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要求体现双方平等沟通的关系,这是“函”最特别的地方。在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双方又不是隶属关系的时候,不能使用请示和批复,只能用函,并且函的姿态、措辞、口气也跟请示和批复大不相同,同样要体现平等性和沟通特点。

  4.单一针对性

  “函”的内容必须单一,一份函只能写一件事项。函不需要在原则、意义上进行过多的阐述,不重务虚重务实,只要对询问的事项做出有针对性的陈述和要求即可。

  二、 结构

  “函”的结构要求主题突出,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首先,结构作为函的骨架,包括的内容很全面,但是在内容安排上又要有轻有重,有繁有简,详略得当,突出主题。这样,收函机关、单位或团体在看到函后就能很快把握要针对什么问题做出答复,或明白自己在工作中需要注意什么地方。

  其次,要做到层次分明。“函”的内容是一事一函,一般篇幅短小,在行文中一方面要合理地安排段落划分。同时,段落之间的内容不能相互包含,纠缠不清。另一方面段落之间的逻辑规律要合理,段落之间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或者轻重侧重;段落的安排还要与公文开头遥相呼应,增加函的逻辑严谨感,使收函机关、单位或团体能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函的内容。

  三、 撰写要求

  “函”的撰写要求很简单,做到一事一函,简洁明了。“函”就是为了方便不相隶属但是工作上有联系的机关、单位或团体之间协调工作,互相知照事项而产生的,因此力求简约、简洁,从而最快地达到目的,提高办事效率。

  这里我们讲的是公函的写作。在撰写公函的时候要注意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写,灵活是内容的特点,格式要做到规范。

  四、 写作经验

  在函的写作中要注意以下三点内容:

  第一,注意“函”与“请示”、“批复”等正式的公文的区别。函是向没有隶属关系的业务主管机关请求批准有关事项,以方便工作的。除非情况特殊,否则不能向隶属机关使用函。

  第二,在写作中要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无论去函还是复函,都不要转弯抹角,切忌空话、套话和空泛的议论;要直接明了,主旨鲜明突出,态度明确。

  第三,语言使用要规范得体,体现出函的用语特色。发函要使用平和、礼貌、诚恳的语言,体现对主管机关的尊重、谦敬。对级别低的机关、单位或团体要平和、不倨傲,对平行机关、单位或团体和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或团体要友善、平等。切忌在函中使用生硬、命令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