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作者:李恕恕      更新:2022-05-30 18:47      字数:4534
  几个人来到了湖边凉亭,如鱼和不为一人在凉亭下面的长椅上铺上帕子,一人在旁边摆上鱼食,赵学尔站在湖边,望着一池翠绿绿的荷叶,眼睛顿时松乏多了。

  脚下有几尾小鱼游来游去,赵学尔一手端着食盒,一手撮了点鱼食洒下去,引得鱼儿们蜂拥而至,搅起一片水花。

  待得鱼食吃完了,它们又各自散开,很是舒展自在。

  赵学尔见了,不由得微微一笑,心情很是舒畅。

  她把食盒放回长椅上,不为见了,鼓励她道:“皇后既然喜欢,何不多喂它们一些?”

  赵学尔平日里除了晚上睡觉,多是呆在内书房,而且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不是在桌案上写写画画,就是在翻阅什么资料,纵然偶尔休息,也是读书和写字,有时会与如鱼下下棋。

  在不为看来,赵学尔的生活实在枯燥无趣得很。

  所以今日赵学尔好不容易出来散散步,她便想让赵学尔在外面多呆一会儿。

  赵学尔摇了摇头道:“它们原本舒散自在,无忧无虑,我这一把鱼食下去,倒搅扰了它们的清静。”

  比起鱼儿们争相哄抢鱼食的激烈场面,她更喜欢看鱼儿们在清澈的池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们无关。

  赵学尔正兀自享受这份清静,这时北辰宫的一个侍女急急往这边走了过来:“皇后,孟夫人来了。”

  赵学尔性子喜静,再加之前朝后宫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往往分身无暇。

  偶尔空闲的时候,她更喜欢一个人看看书、写写字,或者像这样闲适地赏景观鱼,悠然自乐。

  所以,她并不喜欢别人有事没事,频频前来拜访。

  但因着孟廷曾经救过她的性命,所以每次孟夫人来,她虽然没有多欢喜,却也尽到礼数招待。

  这次也一样,她被孟夫人搅了清静,却仍然点了点头道:“带她过来吧。”

  不等那侍女走远,赵学尔又嘱咐如鱼道:“今天天热,切几片凉瓜来。”

  如鱼和侍女应声退下。

  赵学尔原本自在地坐在凉亭外围的长椅上,既然来了客人,她不好再这么无状,便走到石桌旁边的石凳上正襟危坐。

  如今虽然天气热,但已然入秋,石凳上凉性重,不为早已经很有眼色的在石凳上铺了帕子。

  很快,她们便看见孟夫人在侍女的带领下疾步往凉亭走来。

  孟夫人亲手拎着一个食盒,方走到凉亭外面的台阶,便放下食盒,恭恭敬敬地跪拜道:“臣妇孟陈氏,拜见皇后。”

  赵学尔颔首温声道:“起来吧。”

  孟夫人这才起身,拎着食盒,规行步矩地进了凉亭。

  她把手中的食盒稍微往前递了递,笑容满面地道:“昨日藏夫人邀我们几个去她的别院游湖,景致虽然比不上御花园的别致,倒也有一番野趣,特别是她家的莲蓬,鲜嫩爽口,得了众人的称赞。平日里皇后有什么好东西总是想着我们,我们也拿不出什么好的来进献给皇后,便请皇后尝尝这外面的野味。”

  孟夫人没想到赵学尔今日会在御花园接见她,而且赵学尔的身后刚好有一片池塘,而池塘中又刚好有一大片荷叶,和星星点点的莲蓬点缀其中。

  如此一看,她手中的莲蓬顿时有些多余。

  所以,她便说请赵学尔尝尝野味,以此跟这满塘的莲蓬区分开来。

  赵学尔于这些人情往来的事情上并不在意,倒没有看出孟夫人的窘迫,只点了点头道:“多谢你和藏夫人还想着我,坐吧。”

  不为赶紧上前接过孟夫人手中的食盒,带孟夫人过来的侍女则搬了凳子放在她身后。

  孟夫人这才逃过一劫似的松了一口气,在凳子边儿上坐了。

  她来拜见过赵学尔几次,也大约知道赵学尔的性子,若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她说话的时候赵学尔也会应着,但却不会主动提起话题与她闲聊。

  所以她每次都是有事说事,没事就直接说几句请安的话刷刷存在感便告退。

  藏夫人让她带的莲蓬她已经带了,赵学尔也已经说了感谢她和藏夫人惦记,说明藏夫人在赵学尔心里已经留下了印象,那么这桩事情她也便算办妥了,接下来就是余力的事情了。

  孟夫人正要说话,这时如鱼带着人上了茶和几盘瓜果点心。

  因着余力的事情不好让别人听见,孟夫人便先闭嘴不谈,只等这些人忙完。

  如鱼的动作很快,十分利落地就把整个石桌摆得满满当当。虽说赵学尔只让她切几片凉瓜来,但她也不能当真就只摆上一盘凉瓜,不是待客的礼数。

  尤其这个客人的丈夫还曾经救过赵学尔的性命,她心中也是甚是感激,便更是殷勤招待。

  待一众侍女退下,赵学尔身边只余下如鱼和不为。

  孟夫人知道她们是赵学尔的贴身侍女,赵学尔什么事情都不会避讳她们,才开口道:“前几日休沐,劳余少卿盛情,请了我家将军去他家品酒。酒到酣时,便说起了他近日的烦恼之事。”

  孟夫人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观察赵学尔的反应。

  虽说孟廷答应了余力要帮这个忙,而且她和孟廷也都觉得冤家宜解不宜结,想要劝赵学尔与余力结个善缘。但她此时面对的终究不是一般人,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后,掌握着他们一家子的前途和命运。尽管她觉得这对赵学尔是一件好事,也得看赵学尔愿不愿意,不然若是说得多了惹恼了赵学尔,反倒得不偿失了。

  赵学尔一听孟夫人提起余力,就知道孟夫人今日不只是来刷存在感的,而是带着任务来的。

  因着她对余力这个人没什么好感,此时见孟夫人试探着向她看来,她也只是用平静的目光回视孟夫人,却没有主动开口询问。

  这下孟夫人确是为难了。

  若是赵学尔皱着眉头表现出十分厌恶的样子,她便知道这件事情只这样略略提过就好,而不必多说,更不必强求。

  又或是赵学尔主动开口询问她提起余力的用意,她也好接话把之前想好的说辞说完,也算完成了此次进宫的目的。

  但赵学尔就这样冷冷清清地看着她,看不出喜,也看不出厌恶,倒叫她不知如何是好。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孟夫人的错觉,她忽然觉得赵学尔对她的态度跟之前大不一样了。虽然赵学尔一个字都没有说,孟夫人还是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压。

  因着孟廷曾经救过赵学尔的性命,赵学尔感念孟廷的救命之恩,虽然往常待孟夫人也没有多热情,但她还是时时收敛自己,尽量表露出比较温和的一面,不让孟夫人受到冷待。

  但此时孟夫人提起余力,事关前朝之事,赵学尔便不自觉地露出严肃的表情。她对待前朝之事向来认真,并不肯因为孟夫人是救命恩人的妻子而有所放松。再加上她身为上位者的威仪,便令孟夫人感受到无穷的压力。

  孟夫人心中思量再三,心想她既然已经提起了这个话头,便是赵学尔不喜,也来不及收回了,倒不如把话说完,让赵学尔知道她的用意,知道她是为了赵学尔好,也比这样说了一半,搁在半空中的好。

  于是她稍稍调整了一下状态,又露出满面笑容来,道:“也不知道余力是从哪里听到的,说是皇后不满他升太府少卿,因此日日提心吊胆,夜不能寐,竟至日渐消瘦,看着好不可怜。我家将军听说了这个事情以后,想了好几日,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必须要告诉皇后一声才行。”

  “倒不是为了余力,而是为了皇后。一来余力升了太府少卿这些日子,也没听皇上说过要撤了他的话,想必他这太府少卿的位子是坐定了。既然如此,皇后何不透露出一些善意出去,一方面让余力和郑婕妤承皇后的情,一方面也让皇上知道皇后大度呢?”

  孟廷夫妇最终决定帮余力劝赵学尔,虽说也为了赵学尔好,但更多的是因为害怕得罪了余力和郑妙音,从而遭受无妄之灾。

  但赵学尔和郑妙音,一个是正宫皇后,一个是妾室妃嫔,不用想也知道他们是对立的关系。

  所以孟夫人言辞之间句句都是站在赵学尔的立场上去表达,丝毫没有表现出为余力说话的态度。

  她说了这许多话,本以为赵学尔就算不愿意听从她的建议,至少也会因为她的用心而感动。

  谁知赵学尔的面色竟然越来越阴沉,比方才更加难看了。

  孟夫人顿时心中一惊,以为自己说错了话,犯了赵学尔的忌讳,赶忙跪下请罪:“是臣妇无状,冒犯了皇后,请皇后恕罪!”

  她心中此时无比愤恨孟廷,只怪他贪图余力送的小蹄子,竟然把她推到了这风口浪尖上,也不知赵学尔会不会看在孟廷这个救命恩人的份儿上而饶了她一命。

  赵学尔此时阴沉着一张脸,可以说与孟夫人有关,也可以说与孟夫人无关。

  因为她此时心中想的是:余力是怎么知道她曾经向李复书提过要撤换他的呢?

  赵学尔曾经让李复书撤换余力,也曾经让卫亦君派人看着余力,但这些事情她都是私底里与李复书和卫亦君商量的,当时他们身边除了比较亲近的伺候之人外,根本没有旁人。

  那么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

  又是怎么传到余力的耳朵里去的呢?

  难道是她或者李复书的身边有了余力的奸细?

  这个想法又立马被赵学尔给否定了。

  因为她和李复书身边的这些人,几乎都是从李复书登基之后就跟着他们的了,甚至有些人是他们从宫外带进来的。

  余力若是如此有先见之明,在那么早之前就在他们身边安插奸细,也不至于李复书都登基一年多了都没有升个一官半职,最后还是靠向李复书进献美人才被想起来。

  那么便是她和李复书身边的人被余力收买了。

  但这个想法又立即被赵学尔给否定了。

  因为余力只是个外官,与宫人们接触的机会实在有限。

  而且余力只不过是个刚升了太府少卿的四品官员而已,她和李复书身边的人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余力而冒险背叛他们。

  那么既能够轻易接触到她和李复书身边的人,又有足够的资本许诺好处收买他们身边的人,便只能是宫里的人了。

  会在意这件事情的人,而且还与余力关系匪浅的人,赵学尔只能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郑妙音。

  郑妙音是李复书的妃子,有很多机会接触赵学尔和李复书身边的人。

  而且她是三品婕妤,属于高位妃嫔。李复书在美色上还算节制,如今宫中的高位妃嫔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便更加突显出她的身份尊贵。赵学尔和李复书身边的宫人受不住威逼或者诱惑,被她收买也属正常。

  最重要的是,她深受李复书的喜爱。

  宫中的妃嫔们争相模仿她弹琵琶、唱歌,便足以证明她受李复书宠爱的程度,该是独领风骚,风头无两。

  而李复书的宠爱,便是她收买人心最大的资本。

  赵学尔不由得回想她第一次见到郑妙音时的情形。

  当时郑妙音与其他的妃嫔们一同来给她请安,郑妙音安安静静地坐在人群之中,并不突出。

  朱倩在她面前挑拨离间,郑妙音却仿佛没有听懂似的,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辩驳;在北辰宫外被朱倩找茬,明里暗里的讽刺,郑妙音不但不恼羞成怒,反而让如鱼给她找个嬷嬷教她宫中的礼仪。

  赵学尔当时只以为郑妙音胆小怯懦,心中甚至有些可怜她。

  如今看来,郑妙音实则是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赵学尔原本以为郑妙音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与其他妃嫔毫无二致的美人儿,宫中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

  所以尽管赵学尔不满余力用郑妙音换取官职,却没有迁怒于郑妙音,也没有把郑妙音怎么样。

  却不想郑妙音进宫才这么短的时间,就有本事收买她或者李复书身边的人。

  赵学尔不得不重新评估,留郑妙音在宫中究竟有没有危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