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长勺之战(一)
作者:云垂天地间      更新:2022-06-01 01:00      字数:1879
  管仲在推行新政时遭到了巨大阻力:很多老牌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破坏,他们联合起来搞对抗;尤其是那些希望从支持小白登基得到好处的人,他们抵制得最为强烈。那些人要么公开反对,要么消极怠工;甚至连高、国两人也对新政表现出不满情绪。但是齐桓公的态度是坚决的,于是这场改革就演化为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激烈斗争。

  为了争取高、国两大家族的支持,齐桓公在军权上做出了巨大牺牲。齐师由上、中、下三军组成,君主是最高军事长官,各军没有固定统帅,由君主在战时临时任命。现在齐桓公决定把上军和下军的指挥权移交给高傒和国懿仲,把两卿的军权固定下来,自己只保留对中军的指挥权。

  这个办法马上收到了成效。齐桓公把两大家族争取过来,同时也把两人推到了保守派的对立面——反对者们现在把高国二卿也当成敌人对待了。

  对立双方的矛盾越发尖锐,动乱一触即发。齐桓公感到十分忧虑,因此他决定与某个中了彩的诸侯打一仗,把国内的矛盾转移到国外去,但是在选择交战对手时却颇费了一番脑筋。

  鲁国和谭国是摆在面前的两个国家。管仲认为如果与鲁国开战,齐国可胜可败;如果与谭国开战,则齐国必须战胜;但是依目前的形势,很多人都想看齐桓公的笑话,肯定不会尽力,所以对谭国开战没有胜算。结果鲁国就很幸运地(从结果看)被选定为交战对象,齐鲁之间这才爆发了长勺之战。

  齐国需要一个战争理由,齐桓公随便翻翻口袋就替鲁国人找出了几个罪名。据说鲁庄公有一次喝醉了酒,借着酒劲咒骂齐桓公说,齐小白不过是个靠装死窃取君权的小流氓,公子纠才是配得上一国之君称号的大英雄云云。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好多。

  齐桓公最后为鲁国人安上三个罪状:其一、恶意涂黑齐国最高尊严;其二、妄图谋害齐国二号人物管夷吾(即鲁庄公追杀管仲之事);其三、勾结齐国的顽固派对抗变法,破坏国家安全。

  齐国人向鲁国人递交了战书,鲁庄公决定在长勺迎战敌军。长勺在曲阜以北,当年周成王把中原殷民的六个大宗封给伯禽,以帮助他建立鲁国,其中一支就被称为“长勺氏”;这支殷民的聚居地就叫做长勺。

  鲁庄公的日子过得也十分煎熬。鲁国遭受了一系列挫折之后,鲁庄公的威望降到了冰点。国人质疑他的领导能力,认为他在处理与齐国的关系时没有原则、过于软弱;鲁庄公则对质疑者采取了一些过激手段进行惩罚。

  结果人们却说,鲁庄公忘记了复仇,他先前与杀父仇人打得火热,结果丢了郕国、后来又输掉了干时之战、曲阜也被敌军围困。他没有胆量找齐国复仇,却把脾气撒在国人身上!他马上就要蜕变为暴君了吧!照这个趋势下去,鲁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吧!?

  面对国内忧患,鲁庄公也急需和老冤家好好打上一仗,借以挽回颓势。

  但是鲁人的情绪十分低落,他们认为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结局已经注定,剩下的就是鲁侯到底还要把人丢到什么地步的问题。鲁庄公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应对目前的局面。

  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人,他原来是名宫廷侍卫官,后来因伤退役,就到郊外的一个小城邑里当了一名地方官。他决定进宫去,帮助鲁庄公化解战争难题。

  曹刿的同乡劝他说,战争都是那些吃肉的贵族老爷们谋划的,你进去掺和什么?君主反复无常,说错一句话就可能把命丢了。

  曹刿说,肉食者都是弱智群体,那些人目光短浅思想狭隘;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的,却看不到内在的。

  曹刿把一些珍奇野味献给鲁庄公,鲁庄公于是留他在宫中吃午饭,席间两人便谈起战事问题。

  曹刿说:“齐国强鲁国弱,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战又关系到鲁国社稷安危,请问君侯要怎样应对战事?”

  鲁庄公说:“我的衣食不敢专享,一定要赏赐给他人。”

  曹刿说:“这些都是小恩小惠,赏近臣有余,赏众人不足,又如何能遍赏国人?国人不会满意的。”

  鲁庄公说:“祭祀使用的牺牲和玉帛不敢违背礼仪,不敢超越规格;祝辞诚实真切,不敢妄言。”

  曹刿说:“对鬼神的信用不能遍及国人,再说鬼神也从来都不会庇佑国家。”

  鲁庄公说:“寡人知错了!对于国民之事,虽然不能遍察,但一定会做出公正处理。”

  曹刿说:“取信于民才算忠于社稷,鲁国虽小也可以一战,请让我跟随君侯出战。”

  鲁庄公于是大赦囚犯,很多蒙冤受难的人都重新获得了自由;他又救济生活贫困的人,减免了国人的税负,惩办了许多为害一方的恶棍。

  国人看到君主重新振作起来,便一改失落颓废的心态,对鲁庄公又恢复了信心,作为周公后代的荣誉感也重新树立起来了。他们相信正义站在自己这边,决定狠狠教训一下那个刚刚登基的小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