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赤狄灭邢(三)
作者:云垂天地间      更新:2022-06-01 01:03      字数:2008
  潞子信守诺言。两天期限一到,他立即命令骑兵作为先锋队全力追赶邢人,步兵主力跟在后面全速进发。

  古黄河的河道与今日不同。公元前602年以前,黄河古道从孟津开始到滑县为止,划出一个漂亮的、四分之一个圆的弧线,然后向北注入巨鹿泽;再从巨鹿泽向东北流去,最后在天津南部注入渤海;邢国就位于巨鹿泽西偏南约五十公里处。

  邢军成功地击退了赤狄先锋的数次进攻,为难民渡河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齐桓公、宋桓公和曹昭公各自率领军队刚刚在聂北(今山东聊城附近)会师,就在这时邢国的第一批逃难者闯进军营,联军连忙在两翼后方各划出一块地区,用于安置难民。

  随后赶来的逃难者越来越多,联军害怕这些人的突然涌入会给军营造成混乱,便派出大量军队拦截和指引他们从侧面进入安置点。大部分逃难者获得安全时,邢国殿后的部队已经和赤狄先锋交手了。邢军无法抵抗敌人的猛烈进攻,只是依仗有利地形苦苦支撑。就在邢军防线即将被突破时,华夏援军及时赶到了。

  联军士卒们对敌人发泄着无法压抑怒火,一拥而上,立即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局势立时间风云突变,刚刚还在肆意进攻的赤狄无力抵抗凶猛的进攻,反而转身逃跑了。联军不肯放弃这个难得的杀敌机会,在后面紧追不舍。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赤狄骑兵逃得太快而且天色又逐渐黑下来的话,联军是有信心把敌人全歼了的。

  邢国难民受到了很好的庇护,人们逃难时散落满地的财物也没有被联军据为己有,而是被军士们集中起来供失主们认领。

  第二天清晨,联军发动全面进攻,赤狄军不堪重压而一溃数里。两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华夏人的气势,联军一鼓作气将赤狄赶回黄河西岸,然后继续追击敌人,准备收复邢国。但是留在邢台的赤狄见势不妙,已经将都城付之一炬,转身仓皇逃进太行山。

  邢人望着眼前的废墟,不敢相信它原来竟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城市(周人把朝歌肢解了以后,邢台就是第一大了)。邢人最终放弃了在原地重建都城,而是在齐国和其他华夏诸侯的帮助下在夷仪(今山东聊城附近)复国。

  邢城始建于商代,商王祖乙在执政的第九年将都城迁至邢。后经五世一百余年,商王南庚又将都城从邢迁至奄。此后,邢就成为殷商一个重要的方国,被称为“邢方”;中华重器司母戊大方鼎便是武丁为邢国籍的王后妇邢所制。

  武王克商后将武庚封至邶国,邢地就包括在邶国之内。后来三监与武庚发动叛乱,周公东征灭邶,周成王便将周公的第四个儿子封于邢;因此邢与北燕、鲁同承周公一脉。邢国担负着阻止戎狄东进的重大使命,曾一度十分强大,最后还是被强敌所灭。

  邢国虽然与卫国同样被灭,但复国基础显然要好得多:故国迁来的人口众多,军事力量也基本留下来。但是谁又能想得到,二十几年后邢国却勾结宿敌,对曾经同病相怜的卫国兄弟大打出手,以至于最终竟被卫国所灭,从而退出历史舞台——是非暂且不论,这个结果真是令人唏嘘。

  这一年的后半年,鲁国又经历了两次战事,一次对邾国、一次对莒国。

  前面说过,哀姜在庆父刺杀鲁闵公后逃往邾国,后来齐桓公把哀姜从邾国押解回来并在半路上将她杀死。鲁国人非常愤怒,但是他们不敢对齐国人发火,就只能向邾国人泄愤了。邾国人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派出一支军队到虚丘驻守;虚丘是邾国边境重镇和通关要地。但是当时鲁国人正忙于恢复国内秩序,没有精力进攻邾国。

  鲁僖公的屁股坐稳后,鲁国依然没有对邾人摆出开战的架势,后来鲁人又与齐人谈判,准备把哀姜的灵柩从齐人那里要回去进行安葬。邾人以为鲁人的怨气已经消失、危机得以化解,所以就在九月份把戍守虚丘的军队撤回来。

  鲁国版图上有一个被称为“偃”的地区是凸入邾国的,邾军士卒归乡心切,他们不想再绕一个大弯,竟然冒险穿越鲁国领土。鲁国人事先已经得到情报,而邾人的鲁莽行动给鲁人以极好的开战借口,鲁军于是在偃地对敌人发动要击,最终将这支军队围歼了。

  冬季,莒国人又跳出来找鲁国的麻烦。原来季友在去年请求莒国交出庆父时,对莒人许诺以天量的贿赂。莒人交出庆父后,鲁人只履行了一小部分义务就毁约了——因为国家实在拿不出那么多的财产。

  莒国人数次交涉无果,便由莒子的兄弟莒挐率师伐鲁。鲁军主帅是季友,双方军队在郦展开战斗;鲁军以逸待劳,占尽地利优势大破敌军,莒挐也在与季友的单打独斗中战败被杀。鲁国取得两胜后,鲁僖公把汶阳的土地和费邑赐给季友。季氏便一跃成为鲁国最为强大的家族。

  初秋之时,久不出现于诸侯视线的楚国突然兴兵伐郑,这是因为郑国抛弃旧爱另寻新欢的结果。齐桓公可不能容忍新来的小兄弟受到旧主的骚扰,他立即召集了一次兵车盟会,准备出师援救郑国。但是楚国人似乎只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楚军围着新郑城示威性地绕行了一圈便撤军了。

  郑国此次虽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但是郑人都认为,以楚成王自傲的性格和糟糕的脾气,楚国迟早要对郑国发动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