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袁绍主盟
作者:开先洞人      更新:2022-06-02 12:40      字数:4435
  袁绍不敢推脱,只得接受了各路诸侯们的好意。

  张飞可不干了,只见他嘟嘟囔囔着说:“喂,你们这是几个意思啊?”

  张飞口出狂言,刘备这个汉室宗亲就在帐中。

  怎么盟主之位,不是理所应当由刘备担任吗?

  怎么众人推来推去,根本就没有,把刘备这个汉室宗亲,放在眼里呢?

  孔融见张飞出言不逊,又见卢门中人,忙着安抚袁绍,于是就命令帐中的袁绍军亲卫——将刘备一干人等,乱棍打出中军大帐。

  张飞吃痛,想要反抗,被刘备强行拖走了。

  刘备哭了——三弟,你能不能不再坑哥了,好吗?

  袁家死了人,正是同仇敌忾的时候,张飞这么一闹,刘备军算是,彻彻底底的被诸侯联军,给忌恨上了。

  居然在紧要关头争权夺利,毫不顾全大局。

  刘备又被坑了,只能仰天长叹。

  为什么当初,要用汉室宗亲的身份,拉拢关羽和张飞呢?

  扯了虎皮做大旗,牛皮吹破了之后,真的是后患无穷了。

  刘备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被坑了。

  第二天,酸枣大营西面,袁绍军连夜赶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

  兴汉侯刘正,得众人之望。

  奉请袁绍,登坛祭天。

  袁绍整衣佩刀,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盟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

  我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

  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天人共鉴!

  读完之后,纷纷歃血为盟。

  参与会盟的诸侯们,听了这番慷慨陈辞之后,无不涕泗横流。

  歃血之后,诸侯主将下了祭坛。

  刘正扶袁绍升帐,帐下按照爵位和年龄,分排座次。

  刘正喝了几碗酒之后,借着酒劲对众人说:“既然大家都奉立二师兄,作为联军的盟主。就应该听从调遣,服从命令。同扶国家,不要以兵力强弱,斤斤计较。”

  袁绍也说:“袁绍虽然不才,但是知书达礼。如今承蒙大家公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更何况,大家助袁门报仇雪恨。

  袁门上下,无不感恩戴德,更是不敢怠慢大家。

  袁术也当众保证,支应粮草,绝对不会出任何的纰漏。

  刘正见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说:“盟主,请吩咐!”

  袁绍拿出金丝翠玉刀,放在了帅案之上。

  袁绍命令:

  兴汉军立即出发,作为大军先锋,拿下汜水关,不得有误。

  刘正高声应诺,接了令箭。

  刘正出了酸枣大营,带着讨董支队,到汜水关东面的密林下寨。

  这汜水关的背后,就是洛阳城的咽喉要地虎牢关。

  它起着桥头堡的作用,是关东诸侯联军与董卓军的首战之地。

  由于汜水关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接引精兵数千,轻装急进,奇袭洛阳城。

  因此,汜水关成了董卓军的前哨。

  ……

  虎贲中郎将李肃,劝说吕布归董之后,依旧回到汜水关,协助华雄和胡轸,把守关隘。

  在李肃的建议之下,董卓军分立两营,约定以战功论英雄。

  胡轸与华雄之间的竞争,常常是败多而胜少。

  如今对阵联军,当然想要好好表现一番,好让天下英雄都知道——董卓军中,有大将胡轸的一席之地。

  ……

  建安元年三月十八日,夜。

  联军中有一支人马,是那鲍信军。

  济北相鲍信,见卢门五郎势大,其余诸侯,均在夹缝中求生存。

  为了避免联军,成为卢门中人的囊中之物,他找来弟弟鲍韬商议对策。

  鲍韬说:“大哥,兴汉军大部队,齐头并进。速度肯定快不了。”

  鲍韬的言下之意,就是兵贵神速,抢在兴汉军之前,与董卓军交战。

  若是斩将夺旗,这联军讨董的首功,就是鲍信军的了。

  鲍信知道——弟弟鲍韬,统兵十年,纵横济北国中无敌手。

  那董卓军,不过是近几年,才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

  把守汜水关的三位,更是无名之辈。

  不如让猛虎出笼,吃掉董卓军的小鸡仔。

  也好叫天下英雄都知道——济北国中,也有豪杰。

  鲍信说:“二弟,鲍信军扬名天下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说完,鲍信传令三军。

  鲍信命令:

  先锋大将鲍韬,率领三千精兵,连夜出发,进攻汜水关。

  为了确保行军速度,鲍信调集军中大小马匹,凑够了三千匹,总算是让鲍韬部,以马代步,火速西进。

  然而马匹良莠不齐,导致了奔跑速度天差地别。

  鲍韬赶到汜水关下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千人了。

  鲍韬只能硬着头皮,向汜水关上的董卓军,通名搦战。

  ……

  华雄三人站在关墙上面,见鲍韬一个人,在关下耀武扬威,心中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是谁给了他勇气,汜水河吗?

  华雄犹豫了,守关一事,责任重大。

  鲍韬以千军搦战,要么是本领过人,有都亭侯吕奉先的本事。

  要么就是心怀鬼胎,暗中算计出战的将领。

  李肃也搞不清楚状况。

  董卓军的细作,把精力都放在了,卢门中人的身上,哪里有功夫理会,一个小小的济北相。

  至于鲍韬,更是闻所未闻。

  李肃见那鲍韬,身穿青鳞甲,头顶青鳞盔,手中玄铁挝,身后得胜青鳞披风,随风卷残云,万里起尘埃。

  胯下黄鬃马,也是塞上良驹。

  虽然说比不上赤兔马的雄骏,但是也自有一番风采。

  胡轸见鲍韬大出风头,心中更是难受。

  他曾经自负勇力,然而先是统帅之才不如徐荣,战阵威风输于华雄。

  董卓军中,来了天下无双的吕布之后,胡轸更是自惭形秽。

  如今远离京师,不仅被主将华雄,压得喘不过气来。

  好不容易董卓军与联军开打。

  还没有来得及,与联军主力正式较量呢?

  关下居然来了,一个使奇门兵器的无名之辈——鲍韬。

  一番耀武扬威,令董卓军的西凉健儿们,颜面扫地,羞愧难当。

  胡轸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胡轸说:“华将军,李参军:守关之要,在于士气!”

  如今万军,屯于关中,鲍韬仅凭千人,尚且视咱们若无物。

  要是联军主力赶到,那咱们岂不是要拱手投降了吗?

  这可是涨联军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呀!

  要是不能打击鲍韬的嚣张气焰,咱们必定士气受挫。

  胡轸请战!

  华雄说:“凭险而守!”

  关下贼军,区区千人,胆敢强攻关城,那是自不量力。

  咱们占据地利,又何必与敌人强行接战,平白无故的损耗军力呢?

  李肃也说:“胡轸将军,还请三思!”

  江湖传言:

  有三种人不好对付——一是还俗的道士;二是挂甲的女人;三是奇门兵器的使用者。

  城下敌将鲍韬,手中的玄铁挝,更是闻所未闻。

  胡轸说:“无妨!”

  胡轸自忖——鲍韬的玄铁挝是独门兵器,自己的血月巨斧,重五十斤,也不是吃素的。

  胡轸命左右亲卫,抬出血月巨斧,坚持请战。

  士气可鼓而不可泄,华雄不好横加阻拦。

  李肃见胡轸战意十足,也不好伤了壮士之心,就不再相劝。

  胡轸领兵两千,大开东门,出关迎战。

  鲍韬见终于骂出一将,心中大喜。

  催马冲锋,通名搦战说:“济北鲍韬,玄铁挝下,不死无名之鬼!”

  胡轸平推血月巨斧,架住了玄铁挝,大声说:“凉州胡轸字文才,送你归西!”

  血月巨斧,势大力沉。

  胡轸人高马大,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鲍韬初战胡轸,在身量上吃了亏。

  两人走马交战,三合既过!

  胡轸立功心切,鲍韬扬名事急。

  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全军出击。

  鲍韬拦下了胡轸,董卓军群龙无首。

  鲍信军纵横中原,全凭战阵显威风。

  如今面对一倍之敌,也能分庭抗礼。

  ……

  正在这个时候,南面密林之中,杀出一支人马,为首三人。

  中间那人,身穿勇士甲,头戴勇士盔,手中双股剑。

  身后大白披风,胜似冰雪色。

  胯下大白马,名字叫的卢。

  左后侧一人,绿衣绿帽绿披风,手中青龙偃月刀,寒气透出百米之遥。

  右后侧一人,碳染盔甲英雄躯,黑色披风豪杰气。

  手中蛇矛丈八长,万中之中斩敌将,探囊取物显功夫。

  三人身后,是千名安城劲卒。

  水陆纵横无敌手,汜水关下逞英雄。

  ……

  这刘备三兄弟,怎么会出现在战场上的呢?

  这得从诸侯盟会说起。

  当日陡闻噩耗,众诸侯都以袁门遭遇凄惨,公推袁绍作为盟主,统领联军,报家仇国恨。

  唯独张飞,以为刘备是汉室宗亲,强索盟主之职,怜悯之心,不见踪影。

  北海太守孔融,自承儒教,对于不义之人,深恶痛绝。

  于是就一顿乱棍,逐出刘备三兄弟,不许他们参与会盟。

  原有的座次,也当众取消了。

  刘备本以为诸侯谦让,他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他万万没有想到,袁门惨案当前,居然不识时务,犯了众怒。

  张飞是个浑人,刘备可不傻。

  兴汉侯刘正,就可以令他们兄弟三人,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联军大将,有近百人。

  关羽和张飞,再是勇武,也是力所不能及,于是就含恨退场,失去了与诸侯并肩的机会。

  张飞说:“大哥,咱们回安城吧!在别人帐下听令,我不习惯!”

  关羽捊着长髯,若有所思。

  刘备说:“二弟,三弟,你们忘记了,梅园三结义的誓言了吗?”

  刘备说完,放声恸哭。

  关羽和张飞,忙低头请罪,安慰爱哭的刘备。

  简雍待三人哭完之后,才提出了建议:

  联军讨董,天下大义所在。

  半途而废,更会惹人非议。

  将来再以汉室宗亲身份,行走九州大地,只怕会大打折扣。

  不管讨董的路有多难,刘备军的立场和决心,不许动摇,不能改变!

  刘备问:“宪和,联军不要咱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简雍说:“诸侯不纳,自军西进!”

  简雍以为,联军首战,必在汜水关,于是就建议刘备:

  大军提前出发,到汜水关东南面的密林埋伏,等待时机。

  刘备也觉得,在酸枣大营之外徘徊,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于是就趁着,联军调度的功夫,提前带兵出发了。

  刘备军全是步卒,又专挑小路行走,以免与联军遭遇。

  才刚刚进入预定地点,就见鲍韬在汜水关下,耀武扬威。

  董卓军守将气愤不过,开关迎战。

  战过三合,两将旗鼓相当,又引军混战。

  一时之间,平分秋色。

  刘备立功心切,一马当先。

  这才有了,大军杀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