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章1125工程
作者:我是天界人      更新:2022-06-06 11:29      字数:4522
  1125计划

  央视申请了这一次的颁奖晚会的直播,主持人用热情洋溢的声音像人们介绍了这一次的诺奖颁奖晚会,尤其是王峰这个主角。

  以前之所以没有介绍是因为有没有我们的人获奖,当然就草草而过了,难道花那么多的篇幅在自家的中央台上介绍别人家的诺奖得主吗?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这一次是自己人获奖了,而且还是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这样的代表性的奖,那自然是不一样了。

  不仅仅要宣传,而且还要大力宣传才行,不仅仅是中央台,还有很多的电视台都主动做了转播,依大家察觉风向的能力根本不需要谁来提醒。

  然后就是各种网络媒体了,也是非常自觉地进行了转播,同时进行了置顶和解说,和中央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

  尤其是热搜,还有微博等等

  王峰家的房子已经被注册成了文物,在王峰的父母和王峰夫妇本人百年之后,就会被文化局给进行回收,在装修等等,最后进行展出。

  当然,这些对于王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毕竟他现在本人还在瑞典,考虑到国内的很多媒体现在一定会想要采访他,估计提着东西来拜访的人也不少,所以王峰干脆就和金莉莉在瑞典的梅拉伦湖度过了一场婚后旅行。

  时间是过得飞快,人们总是健忘的,在十天半个月热度减下去之后,谁还会记得一个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诺贝尔化学奖呢?

  毕竟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而诺贝尔化学奖本身并没有什么娱乐性,也没有什么人敢在这上面开发什么娱乐项目。

  除非是想要顶风作案,不想混了。

  相比起诺贝尔奖带给他的荣誉,王峰还是对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加感兴趣一些,比如说待遇问题,以及个人的地位,还有领导力等等。

  诺贝尔奖是一面大旗子,大到甚至很多的长江学者和不少的院士级别的大佬也愿意跟着诺奖大佬混一下,尤其是那些自己手中的经费并不是很充足的院士,还有那些本身的项目并不怎么吸引人的院士,又或者是干脆就是理论研究领域的学者。

  这些科学家们在经费等支持上并不如那些做应用的大佬们,所以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的矜持,已经有不少的人在王峰的邀请下过来了。

  这无疑将会极大地加快他的研究进度,给他的研究所也能带来很多的新鲜血液。

  毕竟他们过来的话肯定不是一个人就过来了,那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了吗,他们要过来的话也是拖家带口过来的,一个人带几个学生过来那都是少的,多的带上十几个混得不如意的学生,王峰也不拒绝,只要自身的水平足够,同时有没有什么不良的记录就行,而且还要能过得了政审。

  后者对于他们来时应该是最容易的看,毕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参加过不少的大项目了,个人资质是绝对能过关的,缺的只是这样的机会而已。

  所以大概十几天之后,等到晚饭回到庐州这个地方,整个研究所已经焕然一新了,由原先的的小鱼小猫三两只,到现在的大鳄鱼大鲨鱼都有好几条,更不要说他们还有自己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了。

  也就是王峰现在的成就和地位能够镇得住这样的一支队伍,否则的话那是根本不行的,不管是谁来,都得先面对一场在会上的学术争端,这样的争端和对错无关,毕竟在进行之前谁也不知道对错。

  这样的学术争端只和路线相关,只和荣誉相关,只和利益相关。

  当然,如果是像王峰这样刚刚获得诺贝尔奖,携带者诺贝尔奖的余威从瑞典归来的大佬那就要另说了,毕竟这相比于院士的头衔,那又是另外一个层次了。

  不过哪怕是如此,王峰也在会上听取了一场异常激烈,充满了争执的报告会。

  在王峰回来之前,新的项目就已经立项了,虽然上面对于新的装置的体积不是特别满意,但是对于其能力和功率还是相当满意的。

  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乏燃料的无害化处理”这一项工程,旨在打造一个巨大的,能够有效地减少其中的放射性元素的危害的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将乏燃料的放射性速度增快一万倍。

  这些放射热可以用来发电,给装置本身供电,也可以用来干别的,反正都可以,这也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处理这些堆积如山,同时却又极具危害性的乏燃料,毕竟里面的放射性,有可能会持续上千年甚至上万年才能自然放射完。

  如果能大大加快这个过程,那就再好不过了。

  所以上面的目标主要是三个:

  第一,就是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发出能够加速倍数更高的加速器,上万倍的速度还是稍微慢了一些,毕竟乏燃料中有不少的放射性元素的处理期限就已经达到了数万年。

  第二,那就是开发出在保持原有功率的基础上,但是体积能够大大减小的装置,毕竟怎么说呢,大家对于功率确实很满意,但是这个装置的体积还是太大了,同等功率的内燃机的体积还有重量都更加小巧,同时结构也更加简单,更加可靠。

  第三,这个倒是还没有任何样品,但是却非常重要,优先级甚至还要在前两者的上面。

  那就是开发能够实现普通的,稳定的核素和具有强烈的放射性核素之间相互转化的装置,因为既然已经打开了核电池的大门,那么就必须要考虑以后的使用问题,也就是需求问题。

  然而不管是核电站还是中子试验场能够获得的放射性物质都是比较有限的,不可能满足得了到时候的需求。

  尤其是在前两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最后一个问题的矛盾将会格外的突出,这就需要未雨绸缪了。

  而会场上讨论的就是这三个问题,或者说主要是前两个问题,因为大家对于第三个问题都不太了解,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围绕着学术路线和工程路线展开的,其中一个院士提出应该把这一个问题的难点转移到工程上,也就是说应该将资源向工程组进行倾斜,主要解决超导磁轨的问题和冷却液的问题。

  开发更好的超导材料,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加强大的磁场,或者更加容易获得强磁场,以此来解决加速倍速不足的问题,以及可靠性不佳的问题。

  这个很容易理解,毕竟我们在应用科学的能力上要强不少,这种类似的问题解决起来自然也更加地容易,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

  基于这个工程技术条件,我们就有可能造的出体积大大减小,同时可靠性大大增加的装置了,到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单位愿意为我们的东西买单,借此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这个项目组就能够不断地持续下去。

  这个提议其实主要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当然,也能够兼顾到第一个问题,但是对于第三个问题就无能为力了。

  相比起这个来说,第一个路线就比较收到王峰的青睐了,那就是从学术路线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现在的一切都是依靠理论科学的突破来实现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回归到本质上去,继续选择从这个路线出发,来解决剩下的问题呢?

  现有的装置确实体积比较大,但是这是在理论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学术派相信只要我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上来,那就一定可以在不远的将来解决这些问题。

  或者说到了那个时候,这些问题将不再是问题,那将会是一个能够随手解决的,不会造成什么困惑的小麻烦。

  磁场的强度不够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于其内部的关联机制还不够了解,加速倍率不满意也不过是我们对于其内部的关联机制了解不够透彻,运用不够合理罢了。

  ......

  老实说后者其实是比较符合王峰的心理预期的,因为他也是这样想的,毕竟他作为这个项目从无到有的缔造者,他确实很清楚,我们目前之所以转化的条件如此苛刻,就是因为我们对于其中的关联机制不够了解。

  如果我们能够揭示其中的更多的密码,那么也许就不需要这么苛刻的条件了。

  当然,这个只是王峰的猜测而已,算是直觉;但是同时王峰也有了一个疑惑,那就是仅仅依靠理论的突破,能够解决上述的三个问题吗?

  最后一个应该是可以的,那是这一次的主角;但是前两个问题,王峰却不相信仅仅依靠理论突破能够实现,最起码不管理论多么先进,想要归到实际应用上,都必须要落到工程上。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也就是说,工程系院士的建议必须要安排上才行;至于理论的突破,那更是重中之重,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实验经费怕是就不太够了,到时候免不了像上面在打报告。

  而且退一步讲,就算是没有后者的考虑,仅仅是人家投奔过来,加入到研究所里,那王峰肯定也不可能让对方闲着。

  所以至此,1125项目正式立项,共分为两个大的板块,一个是学术部,另外一个是工程部,这两个部门共同使用剩下的经费,只不过需要王峰的审批。

  当然,王峰只是审批大头,具体的如何分配,还有分配的方案,那是他们学部部委的职责,至于监督的问题,那更是会计的职责,那就不是王峰要管的了。

  既然决定了分两头走的战略,那么自然要承担这个代价,不管是搞工程建设的研究,还是搞理论的研究,那都是花钱的大头,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也不为过。

  别的不说,搞工程的,尤其是这种从无到有的工程,首先材料就是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最烧钱的项目。

  材料学的任何突破都是从无到有的,也是用钱生生地堆上去的,只有足够多的钱才有可能在材料学上实现突破。

  至于高温超导材料和降温效率更高的材料,或者说传导温度更快的材料,这些都是材料学界的难题,很不容易解决的,就算是砸几个亿下去也不一定能听得见响声的那种。

  尤其是前者,学术界已经在这上面砸了十几个亿下去了,而且还是dollar,想要解决的话,还不知道要再砸多少钱下去。

  之前王峰是直接使用的中核集团的成果,那是用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的经费做的,要是他们自己的话,肯定是做不起的。

  当然,以目前来说实验室的资金还是做得起的,但是要是没有出什么成果的话,那就不太好说了。

  至于降温材料,那没什么好说的,都是用的液氮,但是需要考虑的是材料导热率,需要兼顾导热率和抗腐蚀性等等,也挺麻烦的,但是这并不是重点。

  和工程上的这些难题比起来,学术上看起来要简单一些,但是其实难度也不小。

  这需要极其强大的数学分析能力,才能够在这些个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到合适的,有价值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合适的整理,才能解释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只见存在的关联机制。

  这一部分枯燥无味,而且非常容易出错,一旦出错那就是血本无归,因为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一旦出现问题,一次实验就是颗粒无收。

  不像工程部,还能获得一堆具有极高的分析价值的破铜烂铁,可以用来分析数据,提高下一次实验的成功率。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是需要王峰来管理的,那就是安全性的问题,虽然安全性的问题上面确实一直很重视,但是在1125项目落地之后,现在这个重视程度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根据李佑民的说法,这附近驻扎了一个全副武装的作战营,军区机场更是专门划拨出来一个武装直升机的中队,专门用来保护研究所的安全。

  一旦出现什么紧急状况,在5分钟内,一线作战部队就能反应过来,同时如果有需要的话,武装直升机可以随时支援,哪怕是你躲到山里面,也很难逃得了。

  不得不说,上面想的的确是相当的周到,基本上解决了研究所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