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困兽之斗
作者:夏莫焱      更新:2022-07-27 23:39      字数:3591
  耿燮在军事部署中心思极为缜密,每次战前都会做好万全的准备。经过几日的侦查和情报收集,他发现这场战役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当中凶险暗藏。

  师子虽为左贤王,但在屯屠何去世后已经逐渐被安国架空,如今军权被安国牢牢掌控,师子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将勉力相护,实则已是俎上鱼肉。

  持续的干旱致使河套地区万物凋敝,汉军长途远征缺少补给,匈奴人占得天时;南匈奴有精兵近两万,且匈奴骑兵最为骁勇,平原作战,匈奴人又占得地利。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还有更大的一层凶险是来自于北匈奴。

  师子送来的密报和王嵩在南庭安插的眼线都证实了安国串通北匈奴之事。据传当年金微山一战,北单于败北之际身边只剩数百骑人马,一直奔逃至西域。得西域诸国财力支持,单于之子达烨和单于之侄於除鞬各自收拢散落西域各处的匈奴旧部,经过三年厉兵秣马,慢慢也聚拢了数万兵士。北单于此战身负重伤,多年来旧伤反复发作,恐命不久矣,便打算提前传位于达烨,然而於除鞬已成气候,加封“关山王”,手下精兵强将不再达烨之下。

  在汉匈关系上,达烨继承了其父北单于的固执暴戾,力主开战,而於除鞬却认为北庭根基未稳,应继续厉兵秣马,不宜开战,与达烨成分庭抗礼之势。安国借北庭貌合神离之机趁虚而入,勾结达烨。如若此时南北匈奴成功联手,则大汉边境危矣。

  想来若不是当年窦宪因私心而网开一面,也不会留此后患,但事已至此,追悔已晚。如今,虽然耿燮的三万汉军剿灭安国的人马不在话下,可若北匈奴与安国前后夹击,汉军也得不了便宜,即使险胜,伤亡也必将极为惨重。

  故而师子连日多番催促,耿燮却迟迟未肯出兵,其所顾虑的正在于此。耿夑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既能确保平息南匈奴之乱,又能尽量减少汉军损伤。

  然而事情的发展急转直下,北庭很快传来消息,北单于竟已在数日前去世,达烨继承单于之位,这就意味着北匈奴随时可能在达烨的带领下,与安国沆瀣一气。达烨与关山王於除鞬手上各有将近两万人马,若三方联手抵抗汉军,则两倍于汉军,以少敌多胜负难料。当日夜里,耿燮紧急召来麾下将领共议。

  汉军各紧要处都加派了人手,烽火联营。

  邓绥在自己的营帐中远远瞧见耿夑麾下将领们都神情凝重的往中军大营而去,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便悄悄溜到营帐外,躲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偷偷观察里面的情形。

  只见数名汉军将领立于账中,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坐在主将之位的耿燮却一语不发。邓绥以前曾听邓骘说过南北匈奴的故事,这会儿在众人混乱的争论里,隐约听懂了七八分意思。她眼睛时不时的瞟向耿燮,看到他眉头紧锁,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存在,看来此战对他来说是有些棘手的。

  只听赵广勇不耐烦的冲那些争执不下的将领们吼道“都别嚷嚷了!难道我们大汉将士还怕这些手下败将不成?将军,您说这仗怎么打咱们就怎么打!”

  被他这破锣嗓子一喊,众将马上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沉默的耿燮。

  耿燮思忖片刻后,缓缓道“打法是有,但并不是上上之策。”

  “嗨!”赵广勇大大咧咧的嚷道“将军多虑了!依我看,先打了再说!”

  这时,一直沉默的站在角落里的邓骘突然站了出来,沉着的对耿夑道“将军,我有一个计策!”

  赵广勇面带不屑的睨着邓骘,毫不客气的打断他道“乳臭未干的小子,又乱出什么主意!老老实实听命就行!”

  此话显然是含沙射影的嘲讽邓骘当年自作主张上当被俘之事。若搁在以前的邓骘身上,早就横眉怒目,甚至与赵广勇动手干架也不出人意外。没想到,如今的邓骘竟然能够稳稳的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他完全无视赵广勇的讥讽,继续对耿夑道“将军,您担心南北匈奴联手,可是,北匈奴并非铁板一块。”

  耿夑眼中一亮“你接着说。”

  “南匈奴,安国与师子内讧,北匈奴,达烨和於除鞬不合。安国与达烨勾结,一旦成功,双方就会成为彼此的盟友,将来在关外一带就能所向披靡。师子纵然不值一提,可是,於除鞬会愿意屈居人下吗?”邓骘的眼中闪烁着笃定的目光,继续从容不迫的分析道“据我所知,这个关山王实力不容小觑,他的手下至少有两万以上精兵。安国和达烨一旦结盟,达烨第一个要扫除的障碍应该就是他。所以······”

  “你想让於除鞬倒戈?”赵广勇又粗鲁的打断了邓骘的话。

  这次,邓骘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却没有再说话,而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不可能!”赵广勇蛮横的喝斥道“我就说你这小子整天就知道出馊主意!於除鞬要是想干掉达烨,他早就动手了,何必等到现在?”

  邓骘迎着赵广勇挑衅的目光,毫不退让道“那是因为他在等,等我们大汉与安国达烨两败俱伤,他便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包括赵广勇。邓骘所说的并非毫无可能,甚至现在看来可能性极大,只不过他们之前都没有考虑到这一层。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耿夑站起身来,他的手背在身后,缓缓的来回踱步,这是他在陷入思虑时惯有的动作。

  “如果於除鞬的算盘果真如此,那么,我们与安国交战,倒是给了他可乘之机,”耿夑一边踱着一边自言自语道“根据探报,达烨和於除鞬现在已势成水火,如果我们不帮师子,北匈奴的内战很快便会一触即发,到时候,达烨自顾不暇,安国没有了北匈奴助力,绝不是汉军的对手。”

  赵广勇有些焦躁道“依将军的意思是,咱们撤军?还是就在这里干等着?我们是奉朝廷旨意来讨伐那安国的,灰溜溜跑回去,以后将军的脸往哪里搁?”

  只听邓骘有理有据的反驳道“我们的确奉圣命而来,但是我们的粮草补给不多,所以既不能撤,也不能在这里干等。我们要向於除鞬晓以利害,让他明白只有倒戈支持师子,不与汉军作对,才能保全他的势力,甚至打败达烨!”

  邓骘恰好说出了耿夑此时的想法。他不得不承认,邓骘的军事谋略,已经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了,可是,谁去做这个说客呢?

  “将军,”邓骘突然上前一步半跪请命道“属下愿意作为汉军使臣游说於除鞬!”

  “不行!”耿夑几乎不假思索的拒绝了他。

  关山王於除鞬,耿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此人性情狠戾,骁勇善战,以诡计多端著称,号称草原雄狮,匈奴第一猛将。金微山一役,是耿燮与其第一次交锋,也是因为他的拼死突围,北单于方得以逃脱。两年前邓骘被俘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当年就是於除鞬识破了邓骘的计谋,才助鲜卑人将邓骘一举击溃。如今面对的正是这个凶狠狡猾的关山王,他绝不能让邓骘再次冒险。

  “将军······”邓骘还想抗辩,却被耿夑一个严厉的眼神制止。

  耿夑摆了摆手,示意众将退下,此事关系重大,他需要再冷静的思量一番。邓绥躲在角落里,看着包括邓骘在内的众将领神情复杂的从中军大营陆续出来,只剩耿夑一人在内,眉头紧锁,脸色凝重。

  现在的於除鞬,就像一头困兽。安国达烨已经结盟,汉军战,他便有逃出牢笼之机;汉军不战,则他极有可能困死笼中。与其做困兽之斗,不如与汉军达成默契,解决安国和达烨两个麻烦,这不论对于汉军,还是对于於除鞬,都是事半功倍之策。

  耿夑断定此计可行。不过,於除鞬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派去与他会面的人选,须当慎之又慎。耿夑思虑片刻,逐渐拿定了主意。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推开了中军营帐的大门。

  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的护卫慢慢走了进来,待近前一看,竟然是邓绥。耿夑诧异的看着面前的小丫头。

  邓绥本来是鼓足了勇气的,可一看到耿夑严厉的目光,心里就怯怯的,语气也弱了许多,低声道“我···都听到了···将军,要派谁去见匈奴人啊?”

  看来她是怕自己派邓骘去,不过想来情有可原,毕竟当年邓骘被俘,她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于是,耿夑用带着些许宽慰的语气道“放心,这次我不会让你的哥哥去冒险。”

  “将军是不是要自己去?”邓绥直截了当的问道。

  耿夑吃了一惊,自己刚刚才做的决定,没想到竟然被这个小丫头看穿了。他迟疑了片刻后,盯着邓绥反问道“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邓绥有些怯怯的走到他的面前,直视着他的目光,轻轻说了五个字“我想跟你去。”

  耿夑愣住了。原本以为她是在为邓骘担心,万万没想到,她动的竟是这个心思。这个小丫头,到底要任性到什么时候!他几乎是用吼的声音斩钉截铁道“休想!”

  第一次真真正正见到耿夑对自己发火,邓绥全身颤抖了起来,说不清是害怕还是难过,她紧紧咬着嘴唇,差点咬出血来,拼命忍着几乎夺眶而出的眼泪。

  见她这般委屈,耿夑意识到自己方才过于凶了,毕竟还是个小丫头,不免有些不忍,便声音缓和下来道“匈奴人非常危险,我既然不让邓骘去冒险,更加不会让你这个姑娘家去冒险。别闹了,乖乖回你的营帐吧。”

  邓绥却如同石化了一般,一动不动的立在原地不肯走,带着有些哽咽的语气道“将军,这次我一定不闯祸,一定不插嘴!我一句话都不说,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从来没见过匈奴人,你就带我去吧!求你了······”

  面对如此无理取闹的请求,从来杀伐决断的耿夑竟然一时不知该怎么拒绝。从邓绥那双美丽清澈的眼睛里,他看到了执着的希冀和满满的渴望。

  “好吧······”

  当这两个字从口中说出的时候,耿夑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一个历经沙场刀口饮血的将军,竟然会陪着一个小丫头胡闹!可是不知为何,邓绥的眼睛中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当他注视着她的眼睛时,便再无任何抗拒的力量。

  既然你要撒野,我便只能奉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