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年轻的统帅
作者:夏莫焱      更新:2022-07-27 23:41      字数:3686
  已经在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中历经磨练的年轻将领邓骘已然是大汉军中冉冉升起的明星,可惜这颗明星一直以来都被耿夑的光芒所掩盖,显得不那么耀眼。如今耿夑离开冀州已有半年光景,撑起整个冀州军的担子便落在了邓骘身上,人们惊诧的发现,独当一面后的邓骘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象。他的杀伐决断要比耿夑更加狠辣,他的运筹帷幄也完全不输耿夑的老练,真可谓是天生的将才。

  但要说冀州军这么容易被一个年轻的后来者所驯服,也是绝无可能的。尽管耿夑长年来一直在扶持树立邓骘在军中的威信,可这对于那些追随耿弇叔侄多年,战功卓著的老将来说却不起什么作用。这些两鬓染霜的老将,岂会将一个在他们眼中乳臭未干的小子放在眼里。当皇上下令擢升邓骘为冀州都尉,领虎贲将军时,这些老将口中不说,心中却是一万个不服,这其中最刺头的,便要属赵广勇了。此人一向性情粗犷,口无遮拦,又心高气傲,除了耿夑,便谁也不服,更不要说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了。

  耿夑在的时候,冀州军如铁板一块,如今耿夑不在,这原本无孔可入的铁板才逐渐显现出了缝隙。最大的裂痕便在于老将和新帅之间,以赵广勇为首的老将和以邓骘、秦胜虎为首的新晋统帅。而即使在这些老将之间,也不乏派系之分。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战时共同抵御外敌时尚可压制,而在休战时期,便会生出无限事端。

  最初一个月,邓骘全然不动声色,不发号施令,也不急于笼络人心,他每日在各处军营走动,和各营的士兵一起吃一起喝。这一个月,他只在做一件事,观察。一个月之后,冀州军内部之间的各种嫌隙,乃至于有些不能为外人道也的故事,他都摸的一清二楚。正所谓谋定而后动,现在是时候动手了。

  邓骘非常清楚自己当下最大的障碍在于军威不足,这将会使他接下来的每一步路都如履薄冰。必须要借势树立自己的威信,恰在这时,赵广勇好巧不巧的撞到了枪口上。

  那日晚上,赵广勇与营中兄弟喝酒,酒意正浓之际,有人提到了邓骘,赵广勇便顿时怒上心头,将自己屈居一个小辈之下的不满和愤懑肆无忌惮的向众人发泄。他部下几个兄弟也纷纷抱不平,一来二去言辞愈发激烈,及至最后赵广勇甚至口出狂言,埋怨皇帝任人唯亲,重用外戚,非明君之所为。说到起兴之际,中军大营卫兵突然来通传,明日卯时三刻各营主将在中军大营集合,邓都尉有要事相商。

  赵广勇听罢冷笑道“哼,一个毛头小子,还敢骑在老子脖子上发号施令,等着,老子要好好给他个下马威!”

  第二日卯时一刻,邓骘便坐在中军大营主位之上,静候冀州军将领的出现。

  果不其然,卯时三刻,包括赵广勇在内的三位副将均未出现。

  邓骘一言不发,继续不动声色的等着。又过了约莫半个钟头,另外两个副将方才陆续出现,他们走进中军大营时便察觉到气氛严肃的有些不对头,有些不安的看向坐在主位的邓骘,可是邓骘却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摆摆手示意他们站到自己的位置。

  众将领纷纷面面相觑,多时的等待已经让这些武将们甚不耐烦,满腹牢骚,可是邓骘依然紧闭双唇,星目低垂,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似乎没有要解散的意思。直到辰时三刻,赵广勇才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慢慢悠悠的踏进军营,看都不看邓骘一眼,不以为意的对着众将领说笑道“赵某昨夜宿醉,让各位兄弟久等了!”

  邓骘不动声色的抬起头来,沉默的扫视了一圈,剑眉轻挑,一双寒星般的双目凛然有神。

  这时赵广勇不耐烦的嚷了起来“我说邓都尉,这么早把兄弟们都叫过来,到底何事啊?如果没什么屁事,赵某回去接着睡大觉喽!”

  邓骘没有回答,而是扭头向站在身侧的卫兵,冷冷问道“冀州军军纪,主将召集议事,如有人迟到,该如何惩戒?”

  卫兵惶恐的回答道“视情节轻重,杖责十至五十军杖。”

  “好,”邓骘面无表情的命令道“那就依律执行吧。”

  “什么?!”赵广勇一听要杖责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怒目圆睁,冲着邓骘大声斥道“你敢?!”

  众将领也纷纷面面相觑,倒吸一口冷气。

  “砰!”

  邓骘猛的重重一拍桌案,站起身来,一字一句语气坚决的命令道“都还愣着干什么?执行军令!”

  立即便有卫兵上前来,试图押住迟到的三名将领。

  赵广勇这下真的急了,手指着邓骘破口大骂道“邓骘!你别欺人太甚!当年耿将军在的时候,都没有人敢动老子一根汗毛,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仗着有个当贵人的妹妹撑腰,就不把老子放眼里了!别忘了,老子杀匈奴人的时候,你他娘的还在娘胎里呢!今天你敢动老子一下试试!”

  其他将领见状也纷纷向邓骘求告道“邓都尉,看在赵将军这是首犯,且年事已高的份上,这次就作罢吧······”

  邓骘丝毫没有理睬,用力一摆手,示意其他人都闭嘴,紧接着一步一步向赵广勇走了过来,眼睛始终逼视着赵广勇。赵广勇也毫不示弱的使劲瞪着邓骘,他原以为自己的气势可以完全压制住这个他口中乳臭未干的小子,可不知为什么,当邓骘站在他面前时,那双闪着寒光的眼睛有如两把利剑,让他从心底里生出一丝丝凉意。

  “赵将军,”邓骘盯着赵广勇的眼睛,逼问道“你可曾说过陛下重用外戚,非明君之所为的话?”

  赵广勇愣住了,他感到头皮有些发麻,后背上竟然渗出细细密密的冷汗。

  昨夜的酒意彻底消退,赵广勇猛的想起了自己酒后失言的这些混账话,只是他想不通为什么会传到邓骘的耳朵里,不过他绝不是一个畏首畏尾撒谎开脱的人,于是梗直了脖子道“老子是说过,不过那都是酒后胡言乱语而已,你小子不要借题发挥!”

  赵广勇的嗓门儿依然很大,可是细心的人不难听出,他的底气明显比方才矮了一大截。

  “好!赵将军果然有担当!”邓骘朗声道“酒后失言、违反军纪,那就双罪并罚,五十军棍!赵将军,得罪了!”

  接着,他转身环视着众将严声命令道“本将相信赵将军只是酒后胡言,从现在开始,此事就此作罢,再有私自外传或私相议论者,按军中造谣生事罪论处!”

  “哈哈哈哈!”赵广勇抚掌道“五十军棍老子领了便是!”

  说罢,他突然凑近了邓骘,紧紧盯着他,冷笑一声道“邓骘,真有你的!”

  五十军棍对一个纵横沙场多年皮糙肉厚的武将来说着实算不了什么,可是,这五十军棍却不只是打在了赵广勇的身上,更是打在了每个冀州军老将的心里。自此,邓骘的军威算是立起了一半,而接下来他要做的是另外一半。

  很快,冀州军迎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变革。

  要说冀州军的来历,还得从王莽篡汉时期说起。彼时天下四处揭竿而起,群雄逐鹿。耿氏一族原本是茂陵望族,耿弇之父耿况时任上谷太守。耿弇自幼喜好兵事,与光武帝相识于蓟城,后随光武帝攻克邯郸。后更始帝忌惮光武帝,意图瓦解其在河北的势力,立其为萧王,令其率部返回长安。耿弇识破更始帝阴谋,向光武帝请缨回幽州增发精兵,以成大计。光武帝遂拜耿弇为大将军,令其北上征发幽州十郡兵马。耿弇回到上谷斩杀反对势力,率幽州兵南下,随光武帝转战河北,屡立战功。建武元年,光武帝拜耿弇为建威大将军,以当年的幽州兵为基础,融合河北一带各派系的兵力,重新组建了冀州军,雄踞河北,北上抗击匈奴来犯,守卫大汉疆土。所以冀州军自组建以来便天然带着不同的派系印记,只不过在耿弇这位不世出的优秀将领的带领下,逐渐融合在了一起,成为大汉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邓骘现在要做的竟然是将这支精锐之师重新分解,再重新融合。这是一个大胆到有些疯狂的举动,但这绝不是邓骘一时头脑发热的决定。

  他自十六岁加入冀州军,如今已经有整整七个年头。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冷眼观察着看似铁板一块的冀州军,逐渐发现隐藏在这块铁板底下的那些隐隐的缝隙。耿夑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可是在整治军队上,似乎也有力不从心之处,于是这些缝隙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态势逐渐扩大,直至今日,在邓骘成为冀州军新的统帅后,愈发明显。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筹谋,邓骘开始行动。

  他将冀州军各军营全部打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组建了步兵营、骑兵营、车兵营、弓箭营四大兵营,老兵和新兵融合,老将和新将互调,彻底打破了原来各自为营的局面。

  除此以外,邓骘还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他将这支特别的队伍取名叫“苍狼骑”,全部是他亲自精心挑选的一帮胆识过人的骑兵,交给骑兵校尉秦胜虎来统领训练。在邓骘的计划中,这支“苍狼骑”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未来冀州军还将面临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和来自四面八方虎视眈眈的敌人,“苍狼骑”将在接下来每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作为特种部队,可以潜入敌方阵地,可以带头冲锋陷阵,也可以在危急时刻率众突围。因此,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骑兵,必须有着最快的速度、最准的箭射和最凌厉的刀法。为达成这一目的,邓骘命令秦胜虎将这支虎狼之骑带到苍岩山下秘密训练。

  尽管冀州军中的将士们对邓骘这般破旧立新之举微词颇多,但经历了之前杖责赵广勇之事,众人对邓骘已经心存忌惮,所以也只能依令行事。

  发生在冀州军内部的这一场变革终于按照邓骘的部署展开了。在推进的过程中,各方阻挠依然层出不穷,可是所有人都低估了这位年轻将领的决心与意志力。

  历经近半年的碰撞与打磨,邓骘方才欣慰的看到自己的战略已经逐渐开始显现成效。原本心有嫌隙的老兵和新兵逐渐融合到了一起,原本居功自傲,各自为政的偏将副将也大大收敛,派系之争正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弥合。而他苦心打造的“苍狼骑”也显现出了远超一般兵种的强劲战斗能力。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邓骘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场变革竟然为他带来了又一次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