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王室婚姻
作者:三雪七星      更新:2022-04-28 12:36      字数:2147
  且不说剧辛凭借者骑兵之利先行一步,在燕赵边境,或者说在赵国送亲队伍的必经之路上。鲁迅先生说得好,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开辟出了交通四方的道路。自三皇五帝的部落时代,随着部落的迁移,我们掌控的地方越来越多,而为了命令的下达,遂有了道路。而后尧舜禹,夏商周,各朝各代为了方便管理,利用自然与人工,依势开凿道路,从而是我们中华之地从黄河流域向外发散。

  开凿道路何其艰难,更何况是在几千年之前。所以,也许踩出的小路无数,但是正而八经的大道却是有数的,这也是为何古时打仗有许多的经典案例都是靠伏击而成的,这不是因为什么神鬼莫测之能,其实是能供大队军马行军的路也就那么一两条,只需要熟悉这一两条道路上可供伏击之处,就基本上能够达到目的了。与其说是神机妙算,不如说事对于这一方地理的熟悉。孙膑两次伏击魏军是如此,诸葛亮如此(当然,是指神化后的诸葛亮)。对于后世交通便利之后的巷战却又是另外一种大法,与交通单一的年代有很大的不同。

  如今,接亲其实也是一样的。燕赵大路也就那么一条有驿站的,作为正式护送公主入燕的行动,道路肯定是一定的,所以,剧辛的准备是可以预料的,更何况,这次是接亲,双方是友好的,所以路线也是早就定好的。

  ……

  平原君带着人马悠闲的走着,这个赵国公子是一个讲排场的人,出门除了赵王给的五十军士,身边也带了二十个门客,战国之时,养士之风盛行。现如今最负盛名的恐怕是孟尝君田文,这个人养门客号称三千人,鸡鸣狗盗之徒也都收归门下。不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但是在这个时代,他确实一个列国都不敢轻易得罪的人物,他怒而联合诸国攻秦,下函谷关,同时,自己的母国得罪了他于是就率列国攻齐也就有了现在的五国攻齐后的格局,可以说,这与这个名满天下的齐国公子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平原君,如今不过刚刚发迹,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战国四公子的另外两位公子也在蛰伏之中,没有受到重用。只不过,孟尝君的时代已经快要过去了,或者说,随着齐国的倒塌,已经过去,之所以还在支撑,不过是因为他还是魏国的丞相罢了。自然的,只要他活着,凭着他的名声,也没有人会去出力不讨好的找他的麻烦。

  这一路上,由于送行的队伍很长,很多人步行,也是由于为了平稳公主的马车行的很慢,所以每日不过三五十里的样子。

  这一路来,路上还算顺利,有时在城里休息,有时则是在驿站安歇。

  第一辆马车里有一男一女,哦,准确的说是两个女子。那女扮男装的自然是受姬复之托前来保护赵贞的琴雨,那艳丽女子自然就是一身黑色裙装打扮的赵贞。

  “雨姐姐,我们是不是就要到燕国了?”

  “公主,你也太着急了,这是你第几次问我了。还没见到公子,心都飞出去了呢!”

  “姐姐又取笑我。等到我见了公子,一定让他收了姐姐,让姐姐你给我端茶倒水。”

  琴雨先是脸色一红,随后不依到:“妹妹休要开玩笑,我只不过是一个小护卫罢了,妹妹心好与我姐妹相称。在公子那里,哪有我的位置?”

  “看来姐姐是愿意了。我就知道你喜欢公子。你给我讲了许多公子的事情,若非关心公子,你怎么可能知道的如此详细,还处处为公子说好话。”赵贞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琴雨一副羞恼的模样,却不言语,只是心中有些恍然若失……姬复就要与赵贞结婚了。

  “殿下!”琴雨打断了赵贞,然后问到:“后面那个马车中的人是谁?”

  “哦,她是我赵国宗室中的女子,原来也曾随他的父亲在在燕国呆过呢,她叫做赵茜,今年十七岁了,早就该结亲了,不过她的父亲甚是宠爱她,没有强迫她结婚。这一次好像是父王亲自到她家府上她的父亲才不得不同意的。她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不愿她父亲为难,这才同意了。说起来,也是个可怜人,若非我如此年纪就出嫁,说不定她还能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呢。”

  “那位茜儿妹妹说不定因祸得福也说不定呢!”琴雨不满赵贞将姬复那里说成火坑,辩解道。

  “姐姐不嫉妒吗?”

  “我嫉妒什么,妹妹你才是太子妃呢。我什么都不是。”

  “雨姐姐,我自幼在宫中生活,打听过王室联姻的规矩。我这次算好的了,听说,为了避免宗室女子死后影响两国关系,也为了固宠,一般会选八个宗室女子呢,这次由于我比较小,又比较匆忙,本来威后不准备给我陪嫁的,但是父王却求了茜姐姐陪我,要不然,我这次真的就要闹笑话了。所以啊,我不嫉妒她,反而很感谢她愿意陪我到燕国。”

  琴雨听了,一阵错愕,原来赵贞这居然还是少的,王室婚姻居然是这样的。

  其实,战国之时,或者商周开始,天子诸侯婚姻皆是如此。往常都是陪嫁一些宗室中的女子,有些还是子侄辈的,为的就是打个年龄差,省的年老色衰之时被别人抢了宠幸,失去地位,而自家姐妹或者侄女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这就保持了政治上贵族之间的紧密性。一般王后若是早逝,通常会从这些陪嫁中升上来一个继续当王后,保持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稳定性。虽然在今天的人看来这有些荒谬,但这也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政治智慧。

  ……

  一行人来到一处地方安歇,此处乃是柏人县,这里曾经是尧帝的封地,有一处地方被命名为尧山,据传是尧帝观察水文的地方,明日,他们就要穿过这篇山区,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