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五大世家
作者:落墨客      更新:2023-01-31 05:38      字数:2086
  不过他们倒还好,只是要做做样子而已。

  捐多捐少,仁宣帝其实并不在意。

  他在意的,乃是乾都五大世家!

  这五大世家,最久远的,可是足有数百年历史。

  自太祖高皇帝建国时就存在,一直绵延至今,说是与国同龄也不为过。

  家中财富,不知有多少。

  唯有让他们出点血,才能攒够赈灾沧澜郡的粮食。

  否则,便只有动用北伐大燕的军饷和军粮了。

  这样一来,仁宣帝心心念念的北伐大业,不说中断,至少也得延期了。

  众人心知肚明,所以一一将目光投向了太傅杨槐。

  杨家乃是乾都五大世家之首,杨槐则是杨家家主,更身居太傅之位,位高权重,在朝堂上足以代表乾都五大世家的态度。

  见众人看来,杨槐老神在在道:“微臣颇有家资,愿捐赠粮食五万斤,以资助沧澜百姓,还望他们早日度过难关,重建家园。”

  杨槐说的情真意切,若是刚入官场的新人,说不定还真要被他骗到了。

  可实际上,在场众人中,但凡是聪明人,听闻此言,无不冷笑。

  五万斤粮食看似不少,甚至都是魏青和张浪等人的十倍之多了。

  但那也得看看这五万斤粮食是谁来出。

  对他们而言,自然是不小的负担。

  可对四世三公,富可敌国的杨家而言,当真是九牛一毛。

  更何况,他的态度,便代表了其余四大世家的态度。

  想想看,连杨家都只捐了五万斤粮食,其余四家,还敢超过五万斤不成

  果不其然,在杨槐之后,其余四家家主先后表态,没一家超过五万斤的。

  大多都是四万斤左右。

  等粮食捐赠结束,林林总总下来,竟连三十万斤都不足。

  也就是说,这些粮食,连两万人吃上一个月都不够!

  如何能拿去赈灾

  这是逼着皇帝动用北伐的军粮啊!

  众朝臣像是预感到疾风骤雨般,纷纷低下头颅,不敢往上看。

  果不其然,仁宣帝脸色铁青,站起身来,看着老神在在的杨槐,连道三声好。

  世人都说商贾重利,但实际上,这些个世家,才是最为重利的。

  不看见实在的好处,那是一丝一毫的钱粮都舍不得出。

  仁宣帝虽贵为帝王,但面对这种情况,也不好发怒。

  那总归是人家的钱,不是他的钱。

  总不能人家不愿意掏钱,就要人家的脑袋吧。

  若是真这样做了,少不得要被挂上昏君的名头。

  “退朝,明日傍晚前,朕要看见三十万斤粮食发往沧澜,否则…哼!”

  仁宣帝一挥衣袖,转身离去。

  众朝臣纷纷起身,看向依旧老神在在的太傅杨槐,颇为感慨。

  这位看起来不声不响,还真是泼天的胆子。

  不过些许钱粮而已,哪里有命重要。

  万一惹急了咱们这位陛下,他是真能动刀子的。

  然而,就在众人散场,纷纷离去后,杨槐才收起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冷笑一声。

  “一群蠢货。”

  是日夜。

  杨府。

  乾都五大世家家主齐聚一堂。

  “杨兄,今日在早朝之上,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们每家多出些钱粮也无妨啊,何必因为此事而得罪陛下”

  “是啊,陛下本就看我等不顺眼,经历此事,今后的日子岂不是更加难过”

  面对众人的抱怨,杨槐依旧不动声色,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段家家主,同时也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段青岩。

  段家这十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已经隐隐盖过其他几家,成为五大世家中的第二了。

  这一切,基本上都是段青岩的功劳。

  这人的眼光,颇为不俗。

  见杨槐看来,段青岩也不藏着掖着,开口道:“诸位,莫要只看表象。”

  “目光应当放长远些,多看看来日。”

  “来日”其余三人闻言,顿时不解。

  “众所周知,陛下对我们五大世家向来不满。甚至有传言,要灭了我等。”

  “可为何,时至今日,依旧不曾动手”

  众人闻言,纷纷大惊。

  “不至于吧只是传闻而已,当不得真啊。”林家家主身子抖如筛糠,显然这句话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陛下何等人物,若是真想动手,岂能等到今日我等的坟头草怕是都已经三尺高了,这消息定是传言,老段你可万万不能相信。”傅家家主也说道。

  “不错,陛下虽说乾纲独断,但终归是圣明之君。不可能不顾名声,冒天下之大不韪灭了我等。”孙家家主道。

  段青岩闻言,顿时冷笑一声,道:“愚蠢!”

  “咱们这位陛下,为了他心里的千古功绩,什么都做得出来。”

  “之所以还留着咱们,不是顾忌什么名声,而是咱们还有用。”

  “什么用”林家家主声音颤抖着道。

  “北伐!”杨槐幽幽道。

  众人纷纷一惊,傅家家主更是诧异:“我们和北伐有什么关系”

  “陛下想拿我们做北伐的炮灰,借北燕的手,把这些年来尾大不掉的五大世家清理掉。”

  “到时候既保全了名声,又做了那鹬蚌相争后得利的渔翁。”

  “下场就是,咱们惨死,陛下完成北伐大业,成为比肩太祖高皇帝的千古一帝。”

  “懂了吗”杨槐语气冰冷,说出来话更叫人毛骨悚然。

  “那…我们岂有活路”孙家家主只觉手脚冰凉,打心底涌上一股寒意。

  在大乾,仁宣帝就是天。

  三十年前,是他和镇北王把这个支离破碎的王国重新扶上正轨。

  没有人知道他的手腕有多么高超,算计有多么狠辣。

  他们只知道,强如镇北王,也对他们这位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陛下敬而远之,即便被再三逼迫,也不敢生起反意。

  让他们和仁宣帝斗

  倒不如早些把脖子洗干净些。

  “怎么没有”

  “既然陛下要在北伐中动我们,那就意味着,至少在北伐前,我们是安全的。”段青岩嘴角微扬,如是说道。

  三位家主闻言,顿时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所以面对沧澜水灾,我们不但不能多捐钱粮,反而要尽量少捐!”

  “因为这样一来,陛下就不得不动用北伐的军饷和军粮。届时,北伐大业就得无限延期,我等自然也就保全了性命!”傅家家主理清了前因后果,眼眸渐渐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