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朝堂形势
作者:落墨客      更新:2023-02-01 03:56      字数:2010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杨兄运筹帷幄,我等拍马不及也!”

  傅家家主说完之后,剩余的两位家主也纷纷明白过来,眼眸中顿时亮起几分希冀之色。

  仁宣帝想要动他们,这无疑是个可怕的消息。

  但好在,还有那么段时间可以苟延残喘。

  甚至,只要能把北伐大业一直往后拖,这段时间可以无限延长也说不定。

  至少在他们这一代不会出事。

  既然如此,哪还管他洪水滔天。

  但也有人依旧忧心忡忡,道:“陛下毕竟雄才大略,会不会想出治我等的法子”

  此言一出,包括段青岩在内,所有人都微微皱眉,脸色颇为凝重。

  说实在的,仁宣帝这十几年来,看似不管事,任由五大世家做大。

  但实际上,整个朝堂,亦或者说整个乾都,自始至终都被其牢牢掌握在手中。

  若不是跟着太傅杨槐,只怕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和这位陛下作对。

  现在这番话,算是道出了他们心中最深的忧虑。

  面对仁宣帝,没人敢松懈,更没人敢小觑,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总归是没错的。

  杨槐见状,摇了摇头,浅笑道:“咱们这位陛下,是个极会布局,极有规划的人。”

  “既然安排了我们在北伐大业中死,那么在此之前,若是妄动我等,只怕之后的一系列布局也会跟着打乱,于他而言,得不偿失。”

  “再加上,今早在朝堂之上,陛下也说了,捐粮赈灾,全凭自愿。”

  “我等就算是捐得少了些,却也合乎情理,就算是陛下,只怕也难以找到借口对我等动手。”

  “不过不管如何,最近这些时日,我等低调内敛些,总归是无措的。”

  “尤其是老傅和老孙,花满楼和满园春看起来风光,但毕竟是做些皮肉生意的勾当,最容易出事。”

  “最近这些时日,你二人当好生约束门内后生和各自生意。若是出了岔子,让陛下得了对付我等的把柄。”

  “便莫要说老夫不讲情面。”

  孙家家主和傅家家主闻言,心中顿时一凛,忙不迭道:“杨兄放心,这些时日我等定当约束门内后生与永乐坊的生意,不会叫你难做。”

  杨槐闻言,这才点了点头。

  见状,孙家家主和傅家家主齐齐松了口气,同时心中颇为苦涩。

  他们两家看起来是乾都五大世家,风光无限。

  但其中辛酸,只有二人知道。

  这些年来,随着杨家和段家的起势,一些赚钱的生意和勾当,大多数都被两家瓜分。

  他们剩下来的三家,只能捡起些汤汤水水来吃。

  林家倒还好,底蕴悠久,本钱雄厚,还能撑。

  他们两家却只是近百年来才刚刚崛起的世家,实在撑不下去。

  无可奈何,只能把手伸向了永乐坊,做起了皮肉生意。

  虽说不论是花满楼还是满园春,都在极力包装自己,时不时就推出些花魁选举,文人诗会的活动,好让这张牌匾显得没那么重的脂粉气。

  但说到底,依旧是皮肉生意。

  和杨家段家这样在朝堂上根深蒂固的大家族比,终归是上不得台面的。

  但是没办法,这钱必须得挣。

  “既然如此,今日夜话就此结束,你等回去之后,务必谨慎行事。”

  ……

  最近数日以来,朝堂上的气压低得出奇。

  三十万斤粮食早已凑齐,发往沧澜郡。

  但不论是镇北王处还是沧澜郡守处,都不断有折子递上来。

  归根结底就一个意思:不够!

  自从三十年前,仁宣帝与镇北王联手肃清寰宇,重建秩序以来。

  大乾官场的风气便好了许多,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太平盛世,有些歪风邪气,也是难以根治的。

  就比如:贪腐!

  三十万斤粮食发下去,哪怕仁宣帝派遣钦差跟随,仔细督察。

  可真正能落到老百姓手上的,怕是也不足二十万斤。

  二十万斤能顶多少时日

  一个月

  还是半个月

  亦或是更短

  遭逢大灾,又吃不饱饭,民众聚集在一起,说不定是要滋生反意的。

  毕竟上一次大规模造反,就在三十年前。

  这股子风气可还未曾彻底过去。

  若是沧澜百姓当真造起了反,镇北王就在一边,镇压下来自然是神速无比。

  可要不要军饷要不要军粮

  赈灾本就花了一笔,若是再来一笔,还怎么北伐

  仗还没开始打呢,钱粮就见底了。

  这是仁宣帝所无法容忍的。

  可没钱就是没钱,没粮食就是没粮食,你再怎么雄才大略,千古明君,也不能硬生生变出钱粮来。

  所以唯一的法子,还得是从五大世家身上榨油!

  这油还得现榨,换而言之,就是不能晚咯,得尽快,否则沧澜的情况谁也说不准。

  只是但凡能在这朝堂上混的,也都是人老成精的货色,更别提是五大世家的家主了。

  他们仿佛也知道近期皇帝要拿他们开刀,所以不论行事还是为人,都格外低调。

  更是以太傅杨槐为首,抱团取暖。

  一时间,强势如仁宣帝,竟也拿这群人没什么办法。

  就这样,在越来越低的气压下,日子又过去数日。

  ……

  是日夜。

  甘露殿。

  已是深夜,本该熄了烛火的甘露殿却灯火通明。

  身穿蟒袍的年轻皇子们和身穿绯袍的朝廷大员们接踵而至。

  彼此目光中既有疑惑,又满是凝然。

  “都来了”仁宣帝清了清嗓子,淡淡道。

  来人共有四位,分别是太子项百川,二皇子项龙渊,以及三公中的两位,丞相魏青和太尉张浪。

  “今日在场的,不是我皇家人,便是朕之近臣,且都说说,对沧澜水灾一事有何看法。”

  太子项百川闻言,心中顿时一凛。

  父皇已经明言,在场的不是皇室中人,便是其近臣。

  可朝堂三公以及一位上公,却只来了两位。

  可见这段时间,五大世家的所作所为,确实给父皇留下了些不好的印象。

  可身为太子,以杨槐为首的五大世家文官势力,却是其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现在他们恶了父皇,要遭殃的怕是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