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种果树
作者:依依兰兮      更新:2022-04-29 22:54      字数:5834
  这果树要不要种的问题一时半会、一天两天都不可能定得下来。

  沈小霞上网搜查了许多关于爱媛38号手剥橙的资料,以及其他省份靠种这个致富的资料,还特意打电话跟人取经咨询,又跟县里的覃技术员、市里的两位专家老师保持着联系,村民们有人来咨询,无论什么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游刃有余,极大的给了大家信心。

  文主任、唐会计和刘姐率先登记,每家都表示要种三亩。

  进入丰产期之后,亩产能达到四至五千斤,若是村里家家户户种上两亩、三亩,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了,扣除掉成本,也能赚很大一笔。

  这很不错了。

  有了文主任他们带头,陆陆续续的也有好些村民也登记了,有种两亩的、一亩的,也有零星几个是种三亩的。

  一个月下来,一共有十八户人家做了登记。

  再等一个月,应当还能有一些,先期能有个二三十户人家,已加上那四十亩,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沈小霞对这个结果已经相当满意了。

  入秋,覃技术员带着人下来指导嫁接、以及现场传授教学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个时候,那四十亩柑橘林已经大变样了。

  分成五份的界限划出来了,木栅栏扎扎实实的圈围了起来。

  果林里的杂草也都锄了一遍,蔫呼呼的晒在地上。果园里干干净净。

  许多村民都跟着围观,有些也打算种的,更是留了心思认真听讲,这都是来年自家也要用得到的知识。

  看到这现成的果园,许多人忍不住又眼馋羡慕起来,深深懊恼当时自己的手怎么就不快一点呢?

  覃技术员和专家老师们都说了,嫁接之后,明年就能开花结果、明年就有收成了啊。

  可不比自己栽种果苗强多了?

  大家心里无不纷纷感叹:不愧是文三叔啊,干啥都走在别人前头,要不怎么活该人家赚钱发财呢??

  还有人半玩笑半认真的游说陆广汉,让他把这八亩果林转让给自己。

  最大的理由就是拿陆广汉今年上初二的闺女陆琴说事儿:“这要是万一亏了,阿琴怎么办?她不得埋怨你啊!明年就初三了哦,初三要买很多书复习、吃饭也要吃得好一点,补一补,这不都得花钱啊?”

  说的陆广汉心里也有些忐忑起来。

  但刚好这天是周六,陆琴也在地里,仔细的跟着覃技术员学习,听见村民们的话便大声道:“才不会亏呢!有沈书记和覃技术员、专家老师们在,肯定能挣钱!这还是我的主意呢,我让我爸承包的,我才不会埋怨我爸!”

  大家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沈小霞、覃技术员等也都笑。

  覃技术员冲陆琴竖起大拇指:“说得好!有自信!”

  夸得陆琴有些害羞笑了笑。

  受这一刺激,到最后报名登记表示要种果苗的人家一共有三十一家,其中有四家跟文主任他们一样表示种三亩,十一家是种一亩,其他的都是种两亩。

  这算下来,也不少了。

  沈小霞立刻跟覃技术员和市里专家取得联系,转头召集大家开了会,又亲自领着大家上地里给做示范,要怎么整地、挖坑多宽、多大,果苗之间距离多远,坑里要怎样消毒、施肥......

  事无巨细,沈小霞和文主任等村委几个人跟着覃技术员,仔仔细细的全都自己学会,记在心里。

  如果他们自己不先学会的话,后头也没有办法指导村民们了。

  这一点文主任门儿清,特意跟沈小霞提这个事儿。留在家里种地的大多是上了些年纪的,至少也得四十岁往上,这一群人往往文化程度低,覃技术员指导的,他们不一定看一遍就懂。

  即使当时懂了几分,过后也难说会不会忘记。

  况且,大家日常做事懒散惯了,对自己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更多的是认为“差不多就行!”

  沈小霞深以为然。

  科学种植或者养殖,就得扎扎实实的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差不多也行!”、“就这样也可以了!”的态度是绝对要不得的。

  而覃技术员不可能长期驻扎他们樟树湾村,所以,他们村委几个基层干部必须得先将技术学会。

  果然,覃技术员离开之后,沈小霞和文主任、唐会计、刘姐对各家种植户一人一家的跟着、实时检查,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

  少不了一点点指导改正,光是这一项工作,就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

  九月中旬之后,一场秋雨,仿佛炎炎夏日的分界线。忽然的,便能分明的感觉到,即便是大晴天,那照射在身上的阳光也消减了几分盛夏的灼热,山风吹过的时候,扑面而来的不是挟裹着热空气的热风,而是凉爽。

  春秋两季,都是农家最为繁忙的时节。

  现下也是一样。

  水稻渐渐开始灌浆、渐渐变黄,距离收割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地里种下的红薯、芋头、玉米、黄豆等,也陆陆续续的开始收获了。

  樟树湾村多山少田,水田都是见缝插针的东一块西一块开坑在山谷、山坳平坦之处,其他地方能开垦种旱地的便种红薯芋头黄豆等,山上则是竹林与树木。

  农忙渐到,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

  沈小霞也仍然在忙,手剥橙的种植绝对不能失败,第一批种植的村民们心里忐忑紧张,沈小霞比他们要更紧张。

  她仍然在收集着各种资料,孜孜不倦的学习着相关知识。

  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同时,她也开始关注和思考销售的问题,未雨绸缪。

  而除了手剥橙,来年春天,乡村旅游的宣传一开始,肯定会吸引来一些游客,沈小霞更希望有那么两三户人家种一些大棚草莓、蓝莓、桑葚、火龙果等,到时候游客们来了,可以欣赏风景、吃农家饭,还能进行采摘活动,保管不虚此行,成为回头客。

  她便跟覃技术员和市里的两位专家老师请教。

  覃技术员在电话那头笑呵呵的称赞不已:“沈书记这个主意很不错啊!你们村子里的风景是真的好,到时候县里再帮你们一宣传,不愁没有游客过去。要是再有个草莓啊、桑葚啊什么的采摘,那就更好了!大家肯定非常有兴趣的!而且这种采摘活动是有周期的,比单纯的欣赏风景更吸引人,今年去了,明年有时间多半也会去一趟,既放松了心情、又有好吃的水果,多好的事呀!你们要是真这么搞起来了,不说别人,到时候我肯定带家人朋友过去支持,跟朋友、同事帮你们宣传宣传!”

  两位专家老师也表示这样做非常合适,对乡村旅游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和加分项,真做起来了,对农民创收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子。

  专家老师们热情的表示,可以挑选几本相关好书寄给她,苗子到时候也可以帮她联系,尽量弄来最好的,来年就能结果那种。

  如果要做这件事的话,最好越快越好。

  因为前期得选地,得搭建大棚,再加上订购苗子、栽种,时间也挺长的。

  沈小霞听了他们的回话也十分高兴,当下客客气气的道谢,回头便召集村委和村民代表开会。

  “啥?那手剥橙还没搞清楚呢,又要种这些?”

  “草莓、蓝莓什么的,我还以为沈书记之前是顺口说说呢,真的也要搞啊?”

  “啧,我看有点难!手剥橙大家都还没有接受呢!”

  “是啊,沈书记,咱要不慢慢来?等手剥橙见到效果了,销路好,不愁卖,那个时候再来搞其他的不好吗?这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啊!”

  “是啊,乐意搞的这不都搞了手剥橙嘛。既然手剥橙他们都不乐意,这搞大棚肯定也不会乐意啊!”

  “我看也是!”

  “......”

  沈小霞听着村民代表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衰,有些哭笑不得,只能放宽心,当他们是直性子,并且自我安慰:直性子其实挺好的,不拐弯抹角至少不用猜......

  文主任和刘姐维护沈小霞:“事在人为嘛!还没开始你们怎么知道不行?总要试一试吧?”

  “就是,这草莓、蓝莓、桑葚什么的见钱快,怎么就肯定没人乐意做啦?”

  沈小霞便道:“大家先别急着反对,先听我说说啊!这个肯定是能赚钱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提这个话对不对?”

  大家哄的笑起来,没有嘲笑的意思,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

  因为这个话几乎成了沈小霞的口头禅了。一听她这么说,大家便忍不住想笑。

  沈小霞也笑了笑,继续说道:“这事儿我已经想了好久了,也反复的跟覃技术员、两位专家老师联系过,这个事还是很有市场、是可以做的。专家老师们说了,到时候可以为咱们找最好的苗子,保证明年春天就能结果,明年春天就能挣到钱!还有,这也是有补贴的,补贴的钱绝对及时到位!如果想做的,现在就可以开始了,现在开始,等到来年春天游客们来的时候,就可以进棚采摘,城里人特别喜欢这个。咱村又有美景,还有好吃的水果,以后谁还能不记住呀!”

  文主任立刻附和赞成:“沈书记说的太对了!这个事来钱快,算一下不到半年就能挣到钱,划得来的!咱们沈书记书读得多,有学问,又是大城市来的,眼界也比咱开阔,她说合适,可以做,肯定错不了!”

  村民代表们交头接耳议论着。

  一人道:“沈书记,咱也没人懂这个啊,专家老师们也会教咱们吗?”

  沈小霞点点头,笑道:“那是自然!到时候可以请覃技术员多来几趟,覃技术员也懂这些,我也会跟着学,平日里帮大家多看看。”

  又一人问的更直接一点:“沈书记,补助补多少啊?”

  大家眼睛齐刷刷看过去。

  沈小霞便笑道:“这个会多一点,一个一亩的棚补助三千。”

  大家眼睛“唰”的亮了,惊呼起来。

  “这么多!”

  “是呀,不少呢!”

  有人立刻又想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沈书记沈书记,那这事儿要做成,得要多少本钱呀?”

  沈小霞顿时就有点儿怂了,但是她强做镇定,没让人看出来。

  要不是做这个要的本钱也多,她就不会这么纠结了啊。

  “一个一亩的大棚,包括钢架、大棚塑料薄膜、买苗子的费用、肥料、人工等等,总共加起来,大概两万左右就可以了。”

  众人瞪大眼睛:“......”

  “啊?多少?两万!”

  “嗬,那可不少啊!”

  “咱这村里能一口气拿的出两万的,一个巴掌都数不够吧!”

  “搞不得搞不得!”

  “怪不得这个补助三千块呢!”

  沈小霞立刻又笑道:“这有投资才会有收入啊,很正常,也很公平。而且这钢架和塑料薄膜是一次性投入,咱至少可以用十几年都不会坏。用到二十年都有可能!平摊下来,一年也是要不了多少钱的。还有啊,咱们人工费也可以不算,自己人辛苦一点,种个一亩、两亩嘛,自己能照顾,顶多请村民帮忙几天,对不对?加上补助三千,做起来的时候能省的地方还能省一点儿,而且我说的是最多两万,不一定用得到。算下来紧凑一点,自家掏个一万五也差不多了。小额无息助农贷款,很快就能把这个钱贷下来了。到时候草莓也好、蓝莓、桑葚也好,一成熟,钱不就收回来了?真细算起来,本钱真不多的。”

  文主任、刘姐等自然不遗余力的表示赞同,纷纷赞好。

  村民代表们却不看好,有人又开始提那没法给答案的问题:“沈书记,这要是万一卖不出去那怎么办?沈书记帮卖吗?橙子说是能放,多放放没啥,或者干脆留在树上先不摘。可这草莓、这草莓熟了不卖掉是要烂地里的吧?蓝莓我不太清楚,那个桑葚也一样,都是不经留放的东西呀!”

  “是啊是啊!”

  “我看也是这个道理!”

  沈小霞险些一冲动就说了包销路的话了,好容易忍了又忍。

  草莓、蓝莓这样的,暂时不用种那么多,这一开始她的计划是顶多每一样两户人家,各种一亩、一亩半就行,主要是为了配套游客游玩采摘活动。让乡村旅游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些。

  只要游客一来,根本不需要考虑销售的问题啊!说不定到时候还不够销的呢!

  就算万一卖不出去,直接采摘了,上县城里去买还能卖不掉吗?数量不会太多,肯定都能卖得掉的啊!

  可她即便明知如此,这时候也不好跟大家明着说。

  若是在这儿打了包票,手剥橙那边却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这是不行的。

  沈小霞只好努力的劝说大家,再三表示:“我一定会用所有的办法帮大家销售,我这不是说空话,我对大家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实打实的实话。怎么说,我就会怎么做到!城里人现在特别喜欢这种采摘水果的活动,这真的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咱们这儿门道有了、苗子有了、种植的技术指导也有了,顾客也肯定会有,真的不要错过啊!”

  村民代表们听着沈小霞的话,要说一点儿触动没有,那也不是。

  大家不觉安静了下来,末了有人小声说道:“沈书记,我们知道你是好意,你的话我们也都相信,可这老话说得好啊,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到时候——要是万一贷款还不上,那可怎么办啊!我媳妇在南边打工,一个月也才两千多块,家里小孩念书,日常生活用点,还有每年稻种、化肥、农药这都不便宜呀,实在没有闲钱再搞这个。”

  “沈书记要不我们再想想。回去我们也会跟村里人都说说,看看谁乐意冒这个险不!”

  “对对!”

  沈小霞也只能暂且如此,点点头轻轻叹了口气:“行吧,那你们回去想一想,顺便给宣传宣传,让大家想了解得更加清楚的,来村公所问我们。”

  “好的好的!”

  “行,没问题!”

  “沈书记,那我们先走了啊!”

  村民代表们很快一个个站了起来,打个招呼离开了。

  村委四人班子又商量讨论了一会,也都散了。

  对这个事并不怎么看好,所以文主任他们很贴心的好好的安慰了沈小霞一番。

  毕竟拿两万块出来,大家是真的不太敢。

  若是那真正穷得人受不住的,或许还有人会豁出去搏一搏。偏偏樟树湾村真正建档的贫困户并不多,只有不到十户,绝大多数都是日子能过得下去,勉强还凑合的。这样的人家偏偏是最无奈的。

  他们不到不改变不行的地步,反而更害怕改变。

  沈小霞心里十分惋惜,但是觉得,应当还可以抢救抢救。

  振作点吧,就算现在不行,或许来年就行了呢?只要有了游客来,就肯定会有人乐意做。

  可问题是,现在最好是有那么两个大棚可以在游客们来的时候采摘啊!

  只要有两棚最好活的草莓,沈小霞到时候就可以跟游客们夸下口,表示村里接下来还会有桑葚采摘、蓝莓采摘、火龙果采摘、手剥橙采摘,一年四季美景不断,好吃的农家饭尽有,好吃的水果采摘也统统都有!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如果什么都没有,宣传的时候没东西可说啊,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越想那可以底气十足的宣传语,沈小霞越不甘心,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有!必须要有!得好好的再想一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