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卖山货(2)
作者:依依兰兮      更新:2022-04-29 22:54      字数:3487
  “那就拜托文主任通知一下,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所有的山货必须质量有保证,绝对不能以次充好,那都是我的同学,不然我可没法跟人交代了。”

  “那是那是,这还用说?谁要是连累了沈书记没面子,必须原价赔偿,村委绝对不会放过他!”

  再一想,这不行啊,到时候东西都混在一起卖,谁知道卖出去的是谁家的?没法分啊。

  文主任便道:“要不这样,这山货收的时候呢,请老支书帮忙吧,让他给好好检查检查。老支书那双眼睛,嘿,没人能骗得过他!他比较懂行。”

  “真的?那太好了!一会儿我就去老支书家!”沈小霞笑着说道。

  如果老支书主持,那更好了,他老人家德高望重,村里家家户户都服他,哪怕是最刁钻难搞的人家,也不敢不听老支书的。

  这样可以省掉自己许多麻烦。

  刚她脑子里还在想呢,光想想特别刁钻难缠的那几家万一到时候拿了些劣质山货来,自己想要拒收,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才能解释得通......就忍不住头痛。

  两人商量好,文主任便开了大喇叭开始广播通知,沈小霞去找老支书。

  老支书一听沈小霞说还有这么好的事儿,这卖出去的价格比镇子上的一斤要多将近二十块钱,自然十分高兴,毫不犹豫的便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

  这种事儿不是他来做还能是谁?

  “这个事儿交给我小沈你就放心吧!卖给你同学的山货,那肯定是一等一的好货,我一定一点一点的仔细检查,绝对不会让人掺进来半点儿不好的!这我懂,前几天村委不是才给大家上过课嘛?质量最重要,必须有保证,要以诚待人、热情好客!”

  沈小霞哈哈大笑,连连点头:“老叔说的太对了!”

  这个价钱肯定是比镇上的高的,镇上的是中间贩子,要赚差价,沈小霞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按的还是市场价略低了一点儿的价格卖给老同学们的。

  饶是这样,也比村民们卖给镇上小贩要强太多了。

  文主任大喇叭一广播,全村一下子都知道消息了。

  左邻右舍凑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天!这一斤能卖这么多钱呐!比卖镇上强多了!”

  “可不是,我家还有十几斤笋干,我算一算,好几百呢!”

  “哎哟我可后悔死哦,早知道前阵就不拿镇上卖了!”

  “......”

  大家议论着,有着急的已经拎着装着山货的口袋往村公所去了。

  沈小霞组织大家排队,老支书看过之后,唐会计称量,斤两对上了,卖家签字确认。

  挨个顺序往下排,卖的时候谁排前头的先算谁的,若是最后没人买了,剩下的便给退回去。

  大家都没有意见。

  这是最公平的办法了。

  那先来找沈小霞的初中生的麻大婶特意跑过来看热闹,正眉飞色舞的告诉大家,这是她儿子想出来的好主意,他儿子找的沈书记,沈书记告诉她,她家的东西全部卖掉了。

  “我家笋干三十八斤,香菇十三斤,按照沈书记给价格算,我儿子说一共是两千七百四十五块呢!幸好我先头没空去镇上,就没卖,这会儿倒是白捡了个大便宜了哈哈哈!我儿子啊就是能干!当然了,也全靠沈书记帮忙......”

  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林,区别只是多少,笋干很多人家都做的,卖给镇上小贩,也能补贴一点家用。

  听得麻大婶这么说,无不羡慕。

  纷纷夸她家小勇真的是聪明,这才是读书的娃,脑子灵。不像自家的那根木头,一点想法也没有,都不知道帮一帮家里......

  不然的话,自家的笋干也能卖出去了啊,不用在这排队了!

  麻大婶当然得意非凡,爽朗大笑。

  果然没出文主任和沈小霞所料,有一家特别难缠的,还是找事儿了。

  带来了六斤笋干,面上、底下都是好的,中间掺杂着好些明显颜色不对劲儿的。

  却瞒不过老支书那双眼睛,老人家动作利索,三下两下全部给挑出来了。

  老支书刚开始挑的时候,那家大婶只咧了咧嘴,忍住了没说什么。但是随着老支书的动作越来越干脆利落、接二连三不停的挑,那家大婶终于急了,“哎!”的一声伸手捂住阻拦:“老支书,这差不多了吧?你这再挑可要把我的挑没了!怎么别人家的不挑,单挑我家的呀!”

  围观村民们闻言哈哈大笑起来,都在看戏。

  老支书道:“你别拦啊,我这还没挑完呢!你还问我?你看看你带来的跟别人带来的,这能一样吗?大伙儿谁看不见呀?”

  那家大婶不服气,“我觉得我家的就挺好的!我这不是炭火烘的,是太阳晒的!是晒的!颜色当然有点不一样,正常的嘛......”

  老支书摆摆手:“你可别这么说,这不对劲就是不对劲,没你这个说法!咱村大把的竹林,这好的笋干是个什么样的谁不知道呢?你这不能不能!你可别乱来!回头人家沈书记的同学买了这个吃出问题来怪沈书记,你让沈书记怎么跟人解释?”

  那家大婶不服气:“沈书记都没说不行,老支书你也太过了!”

  沈小霞心里暗暗叹气,“文五婶,我不懂山货,所以才特意请了老支书在这帮忙把关,老支书说的话就是我的意见。”

  “其实我同学要是真买了不好的吃出问题来,骂我一顿我认了,我跟她赔礼道歉、退款赔钱这都是小事。可这事儿要是在我同学群里一传开,就不会有人再买咱村里的东西了,你说对不对?”

  沈小霞温言细语的说了这么一番话,原本神情闲适、嘻嘻哈哈围在边上觉得有趣看热闹的村民们顿时不干了,纷纷指责起文五婶来。

  “五婶你这不对啊,你这笋干肯定是放在太阳底下晒的时候淋了雨了,才会变成这种颜色。说不定还有发霉。这种笋干带着一股怪味,咱自家都不吃,哪儿能卖啊!”

  “没错,我家去年也有点儿淋了雨,后来只能扔了。这个没法吃的。”

  “沈书记前几天上课我记得你也去了嘛,咱以后是要接待城里游客的,必须要讲诚信啊,不然人家来了一次谁还会再来?”

  “就是,要是搞坑蒙拐骗那一套,不等于自找绝路吗?连累了整个村子,好意思不好意思?”

  “别管好不好意思,反正我坚决反对!”

  “对,我也坚决反对!”

  “......”

  文五婶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有点下不来台,不由得恼羞成怒,一把抓过自家装笋干的袋子,把老支书挑出去搁在一边的坏掉的笋干气呼呼的往袋子里装,口中忿忿:“我不卖了!我不卖了!你们一个个乱说话,欺负我老实呗!我懒得跟你们扯!我还不信了我家这么好的笋干还没人要了,我上镇子上卖去!”

  文五婶怒气冲冲的拎着自家的笋干走了。

  村民们一阵嘘声切语。

  “真是,什么人呐!”

  “还能不能好好的讲道理了?”

  “就是,明明就是她的错。想连累咱们呢!”

  “沈书记你别往心里去啊,有的人没见识就是这样,别理她就完事了。”

  “咱村将来要是真搞不好这个乡村旅游啊,肯定就是这种人害的,咱不能姑息。以后大家都盯着点,谁要是干了什么破坏大家伙儿利益的事儿,咱大家伙儿都不饶他!”

  “没错!”

  “大家都安静一下,”沈小霞也没想到自己一句话会惹来村民们这么多的话,不过,倒也不能说是坏事,她便说道:“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简单的说呢,就是、就是在城里人看来,咱都是一伙的,若是咱村里有谁不讲诚信,卖给人家的东西以次充好,人家会认为咱这儿的人全部都是那样的人。以后咱们的果子还能卖给谁呢?还有谁来咱这儿游玩、吃农家饭呢?”

  “比如咱们自己,如果被人骗了,肯定也不会再相信别人,对不对?咱们的乡村旅游还没有正式开始呢,这个时候,咱们更要做到最好,让大家都看到咱们的诚意、愿意上咱们这儿来花钱消费。”

  “如果咱只看得到眼前这一点点芝麻粒大的利益,光想着这点儿小钱,那么永远也不要想赚大钱了!”

  “这小钱跟大钱比起来,你们说说,什么更合适?”

  “......”

  这就是机会主义教育,抓住机会灌输正确思想,才能引导着大家往正道上走,走的越来越远、路越来越宽。

  村民们听得纷纷点头,露出几分若有所思的神情。

  老支书吆喝:“沈书记的话大家都听见了啊,光听见不够,得记住!想想咱是要发家致富的,就得看得长远!不然将来怎么卖果子?都记好了啊!”

  “谁要是不守规矩,要乱来,以后咱村里就不带他玩!这个话我先放在这里,将来真的有什么不要怪我不讲面子!”

  “沈书记是文明人,我可不是!”

  大家“哄”的笑开了。

  “谁说的?老支书也是文明人!绝对是!”

  “就是!老支书再文明不过了,我是服气的。”

  一场风波总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