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卖山货(5)
作者:依依兰兮      更新:2022-04-29 22:54      字数:3835
  没两日,有人跑来问,自家亲戚也有些笋干啊、香菇干、豆角干啊等等农家特产,保证拿过来的都是好的,让老支书他们尽管检查,可不可以通过村里帮忙卖一卖?

  一个人打了头,其他人听到风声了,陆陆续续的有好些村民都来问。

  十里八乡的谁家还没有个亲戚啊?

  自家的山货都已经卖完了,既然能够帮一帮亲戚、做个人情,何乐而不为呢?这又不需要自家付出什么。

  沈小霞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但也没有立刻答应,召集文主任等、村民代表们一块儿开了个会。

  这是对大家都没有害处的事情,大家都没有意见。

  一位村民代表说道:“就一点,咱得先顾自个村里的,现在是这样,明年、后年也得是这样,咱自个村里的东西先卖完了,才能帮别人。这没问题吧?”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本来就应该这样!

  “没有个自己人不顾先顾别人的!”

  “那可不!”

  “那、那要是万一有谁偷偷的把亲戚家的东西说成是自个家的呢?”

  大家一愣:“对啊,这怎么办?”、“这肯定不行!谁这么干就不要他家的东西了!”、“我看也是!这一点也让沈书记写到那个那个——规章制度里头!”

  然后大家又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条条框框的总结了好几条规矩。

  比如樟树湾村没有给人垫钱,按照次序登记斤两、本人签字画押,一个星期一结,卖出去了的到时候会通知村里其中某个人,让给其他人带个话,一块来拿钱。不愿意的,不卖便是。

  又比如每星期一、二两天收购,其他日子让大伙儿就不要来了。不然谁也没空天天在这守着这事儿啊。村委还有许多别的事情要做呢。

  还有就是,仓库有限,也不可能收购东西太多。每一样都有上限,笋干是三百斤、香菇干一百斤等等,收购数量达到了,暂时便不收了,等都卖出去了再收。

  每一斤的抽成比本村的多一毛钱,除此之外,打包、邮寄的成本当然也摊在他们自己身上......

  沈小霞笑着一一记录起来,表示会公示出去,大家回去也都跟大伙儿说说,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或者有没有别的什么意见。如果没有,那就这么办。

  这是沈小霞很愿意看到的,看到村民代表们已经能主动的想到完善规章制度,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自己的努力和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十里八乡各家各户亲戚关系相互攀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攀扯起来那是很复杂的,樟树湾村通过网上高价卖光了山货赚了许多钱的事儿早已如一阵风般传遍了周围村寨,别的村里谁家不羡慕呢?

  羡慕之余少不得埋怨本村的书记、主任不好,干啥啥不行,讲空话第一名。有脑子灵活的,开始找上樟树湾村的亲戚,求个门路。

  这种利人不损己的事儿如果不做,势必会得罪人,将来会不会引发什么矛盾也不好说。

  帮是可以帮的,但是得按樟树湾村的规矩来。也不拘泥于亲戚不亲戚,外村人只要信得过樟树湾村的、只要愿意遵守规矩,都可以来。

  村民们都表示这样好,反正自家的利益不受损就行了,那个钱让十里八乡的亲戚们挣了也挺好的。

  消息一传开,第二天早上天没亮就有人跑到村公所排队了。

  沈小霞起床之后看到,差点没吓一大跳。

  文主任早已得到消息,也过来了。唐会计、刘姐、老支书等也都来了。

  老支书很是自豪,笑呵呵道:“还是咱沈书记有本事!行了,也不好让大伙儿等,咱这都开始吧,也不用着急,慢慢来,咱得检查仔细了,不好的东西绝对不能要!”

  大家都笑着称是。

  于是,老支书带着两个徒弟检查品质以及维持排队的次序,唐会计称量,刘姐挨个记录,文主任把称量记好的东西带到村公所腾出来的空房间分门别类放好。沈小霞是看哪儿需要帮忙给哪儿帮忙,有人问什么问题的,顺便解答......

  所有人忙得热火朝天。

  “我这笋干挺好的嘛,乍不行呢?”

  “我们收购的标准都贴在外头公告栏呢,大婶可以去看看。你这太碎了,品相不符。”

  “哎哟你们可真龟毛,碎点乍啦?那要吃的时候还不得切碎?味道还不是一样!我这可都是好的,又不坏!”

  徒弟被抢白,老支书不乐意了:“在咱村就得按咱的规矩来,这不是一开始都跟你们说好了的吗?”

  那位大婶还想嘟囔,周围众人不乐意了,纷纷指责她啰嗦、无理取闹、浪费大家的时间。那大婶没有办法,虽然不太高兴,也没有再做什么了。

  还有人带了土鸡蛋来的,没有无理取闹,但是卖惨。

  七十多岁头发花白了大半的老太太,带来了三四十个土鸡蛋,家里困难,很是可怜。

  “这不是林七婶吗?唉,儿子窝囊,儿媳妇又厉害,老太太挺可怜的,要不就收下呗!”

  “是啊是啊,这次就算了,顶多让她下次不要这样了嘛!”

  “我看也是,总不能让老人家再把鸡蛋带回去呀!人情多少要讲点的嘛,做人不能那么死板!谁没有个求人的时候呢你们说对不对?”

  “对对,就是这个道理!”

  老支书很不高兴,文主任等也有些不快,在众人七嘴八舌之下,拒绝的话是真不好说。

  毕竟,真要认真拐弯抹角算起来,基本上都是亲戚。对一个过得不好的七十来岁老人,实在没有人忍心苛刻。

  老支书也只能不太高兴的诉苦叹道:“哎哎老嫂子,你这真叫人为难了啊!这不都说的清清楚楚的嘛,你咋就——哎,这可真是!这让我们怎么办呢这......”

  沈小霞也有些头痛。

  这是第一天,这规矩是无论如何都要立起来的。否则,明天、后天、以后怎么办?

  今天来个七十多岁的,明天再来两个八十多岁的,那怎么办?

  收了他们的,那后天来个六十多岁的、五十多岁的,也带了土鸡蛋来,收还是不收?又凭什么不收?

  樟树湾村这么做本来是做好事,是给大家行方便,别到头来一句好话捞不着,反而还要落下一堆埋怨和责怪。

  可是,这一边倒的情形,加上尊老爱幼实属应当,这时候一定要拿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说事儿,的确有点儿太冷漠无情了。

  老人可怜,也是真的可怜......

  这事儿不对,也是真的不对。

  沈小霞想了想,上前接过老人手里的一篮鸡蛋,大声向众人道:“可能许多人还不认识我,我跟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樟树湾村的第一书记,大家叫我沈书记就好。林七奶奶的这些鸡蛋,我个人掏钱买下了,这些鸡蛋呢,不会放到网上去买,我自己买了自己吃!价钱,是一样的价钱!”

  众人喧哗起来,都有些愣住。

  老支书、文主任等也愣住了。

  沈小霞挥挥手让大家安静,朗声认真道:“我们樟树湾村定下的规矩绝不会改,也不能改,否则,一切都会乱套,这对所有人都不好!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损害了我们本村人的利益,那么抱歉,我们只能停止收购别村的东西了!”

  大家都急了起来,“哄”的一下七嘴八舌的议论。

  “这不行啊,你们可千万别!”

  “咱都是规矩人,肯定按规矩来。谁不按规矩,就不要他的东西,不要连累我们啊!”

  “可不是呢!”

  “其实真说句公平话,林七奶这样做是有点不妥。”

  “是呀,可她也真不容易,唉,要是咱村也有沈书记这样的书记就好了!”

  “唉!”

  “......”

  沈小霞:“所以,我希望每个人来了我们这儿办事,都自动自觉的遵守我们这儿的规矩,请大家不要让我们为难。大家回去,跟各自村里人都说一说,拜托大家了!如果因为这些本来不必要发生的小事而坏了咱们村与村之间的交情,这太不划算了对不对?”

  “咱们做事嘛,就是要互相尊重。你们尊重我们的规章制度,我们呢,也乐意给大家帮忙,咱们谁都不让对方为难,这样不是很好?你们说对不对?”

  文主任立刻高声道:“沈书记的话就是我们樟树湾村村委、村民们的意思,大家都听一听啊!回头咱本来办好事儿的结果落得一身埋怨、亲戚间生出嫌隙来,那这事儿还不如不做呢!”

  周围嗡嗡嗡的,本村看热闹的村民们自然拥护自家人,外村的有的点头表示同意,也有的不以为然。

  “这就个别的嘛,要不是有困难,也不会那么做啊,偶尔通融通融也是可以的嘛,多大点事呀!啥规章制度啥的,整这一出奇奇怪怪的,我觉得你们这样有点过头了。咱都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一板一眼搞这么僵呢?谁还没有个求人的时候对吧?”

  “对对!”

  “我也觉得!”

  这话一说,外村人当然赞同。却惹毛了本村人。

  不消沈小霞、文主任等开口,本村人纷纷怼了回去。

  “对什么对啊,我们村大把土鸡蛋都没卖出去,大伙儿都在排队呢,乍还收你们的?没这个道理!”

  “呵,老话也是这么讲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乍通融啊?光通融你不通融别人那不是得罪人啦?凭啥咱干这得罪人的事儿啊?”

  “今天收了你们的土鸡蛋,来年要是我们的笋干没卖完你们也带了来是不是也得收啊?别的呢?是不是也得收啊!今年这个店铺开得晚,好多人已经上镇里卖了笋干了,明年啊,肯定多,到时候轮得到轮不到你们就不好说咯!”

  “这个规章制度是个好东西,反正我们都觉得好,你们觉得奇怪你们别来我们村不就行了!”

  “真正沈书记是个好书记,又聪明又稳妥,要是没有这个什么规章制度,还真是非得乱套不可。”

  “可不,我也看出来了!”

  “白给帮忙落不到一句感谢好话,还叫人挑三拣四不满意,啧,我看还是算咯!管这闲事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