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卖山货(4)
作者:依依兰兮      更新:2022-04-29 22:54      字数:3872
  “下午的会要不要把老支书和村民代表们都请来?我觉得还是请一下吧!”

  “好,都请!咱分头去通知。”

  “行!”

  四个人分好工,这才各回各家。

  因为村里竹林较多,家家户户都有很多竹林,所以笋干没能卖完,香菇干不够卖,沈小霞一一跟老同学解释了。又告诉他们,村里还有一些别的土特产,这几天会开个淘宝店铺,到时候请过去逛逛,请大家多多捧场。

  大家都很捧场,表示很期待淘宝店。

  虽然卖土特产的淘宝店不少,可老同学当然更加可靠啊。老同学说那是货真价实的土特产,那肯定就是!

  下午的会开了三个多小时,大家对这件事都表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和积极。因为大家家里都有笋干卖了。

  想想还能卖点儿别的,当然高兴。

  沈小霞也很高兴,但也没有忘记泼冷水让大家冷静。

  因为都是农家各家出产土特产,全天然绿色无污染是真的,全手工制作也是真的,但质检这一块是空白也是真的。所以,更要注重质量。

  利益当前,光靠自觉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出一个规章制度,还要有人执行监督。

  监督的人选老支书当仁不让。但是光老支书一个显然也不够。

  他年纪大了,以后东西若是多起来了,他一个人看不过来。

  还得加两个年轻人,让老支书带着才行。

  还有,光是这么零零碎碎的小打小闹也不成,沈小霞有个计划,今年先把东西放上去卖,然后看看口碑怎么样,看看哪几样最好卖,来年便成立专门的小组,以家庭为单位,大家报名,一起种植、收获。

  比如几家人多种豆角,做豆角干、另外几家人多种红薯,做红薯粉等等,这样产量会更加稳定,也方便管理。

  当然了,笋干除外,因为这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

  村公所这里可以专门腾空一间屋子,买一些货架回来,用来存储这些东西。都是干货,存放起来还是不费事的,只要防潮就行了。

  大家一开始只知道有东西然后卖出去就行了,听沈小霞这么一说,居然理出条条框框这么多规矩道理来,都有些新奇新鲜。

  但仔细一琢磨,可不是呢,沈书记这才是想的周到啊。方方面面的问题全都考虑进去了,按照这么来的话,将来会减少许多麻烦!

  若是叫他们自己来想,他们是肯定想不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的讲究规矩的。

  “沈书记是文化人,这读书读多了还真的是有用啊!”

  “可不!”

  今天开会,也只是提了个框架,具体的细节沈小霞回头还得慢慢的琢磨,从网上查一查相关资料,参考参考。这种事儿也只能她来,别人不熟练,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法做。

  等整个规章制度都完善好了,大家再一起商讨改进,最后公布。

  至于找人管电商和监督质量这一块,老支书表示他回去琢磨琢磨谁合适,跟村委商量之后,再去跟人提。

  这可是个重要的事儿,不仅仅现在需要这么两个人,等手剥橙下来了,同样也缺不得啊。

  第二天,沈小霞和刘姐、文主任一起去了县城里,将所有的包裹统统发货出去了。

  一件事儿完成,大家都松了口气。

  现在镇子上还没有快递点,没办法,只能往县城里来。不过按照现在物流的发展速度,相信要不了一二年,镇子上肯定是会有快递点的。

  辛苦也只是暂时的。

  到了那时候,正是手剥橙结果成熟的时候了。

  发好了快递,刘姐去逛街买点儿东西,沈小霞和文主任两人便去找周副县长,想跟他说说电商的事儿。

  沈小霞昨天连夜整理了一份报告,将卖笋干和香菇干的事儿简单扼要说了一遍,村民们家中都有些什么特产、有能力做什么、他们村打算怎么做,怎么管理等等,在报告中列得十分清楚明确。

  因为昨天就跟张秘书打了个招呼,所以今天两人来了很快就见到了周副县长。

  周副县长浏览了一遍报告,又细问了一些具体细节,听得也十分高兴,笑呵呵道:“好事好事,这是好事呀!要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干部都像沈书记你们村委班子这样有心、把百姓的事情装在心里,何愁我们的乡村不致富啊!这个主意很好,你们做的很好,这个网店尽快开起来!”

  周副县长又笑眯眯道:“到时候,我也上去下一单!”

  沈小霞和文主任也都笑了起来,“好啊好啊,那我们先谢谢周副县长了!县里也支持,那么我们一定会尽快把网店开起来!”

  周副县长点点头,很痛快说道:“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们就说。”

  沈小霞笑笑:“现在没有什么,都是小问题,我们都能解决。就是跟领导汇报一声,如果能够帮我们宣传宣传,那就更好了!”

  周副县长哈哈大笑:“可以可以,这不成问题!”

  沈小霞和文主任连连道谢,又说了些关于乡村旅游方面的其他事儿,好一会儿才离开。

  今年比较仓促,土特产不算多,但笋干还有不少呢,还有红薯粉、槟榔芋、土鸡蛋,数量都不算少。

  自打村里说要搞乡村旅游,无论有无信心、信不信的,大部分的人家都比往年多养了很多鸡。

  毕竟农村鸡好养,吃的东西也少,白天放出去就行了。哪怕没有城里的游客来呢,年节也能杀了吃肉、能拿到镇子上去慢慢的卖掉。

  这种事儿很容易跟风的,一来这事儿不费事,二来万一真的有人来旅游吃掉卖掉呢?看到别人家买了二十只小鸡仔,自己家也去买二三十只。

  一来二去的,村里散养的鸡就多了起来。土鸡蛋当然也就多了。

  有的人家现在一天能收十个以上,家里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一小截。

  网店开了起来,这土鸡蛋可以说是能长久供应的,目前来看算是最稳定的了。

  沈小霞的定位,这网店也不跟淘宝上其他同类型的网站竞争,就是卖给熟人,要个回头客。

  如此,买卖供求应当可以正正好。

  如果将来有人想要干成养殖专业户,到时候可以让养殖户自己开个网店,那又是另外一条路了。

  大约一个星期的准备之后,樟树湾村的网店便开张营业了。店铺名字很本色、朴实,就叫樟树湾村的土特产。

  沈小霞把网店地址往研究生同学微信群、大学同学微信群、朋友圈里一发,惹得同学们一阵嘻嘻哈哈调侃,这名字好,接地气。

  郭衍这天居然也在,大学同学微信群里,他是第一个出来的,“恭喜,支持!”一出,底下接着一长溜的接龙。

  朋友圈下边,他也是第一个点赞,并且转发。

  很快,点赞转发的就多了起来,包括张秘书、覃技术员、两位专家老师等等,大家都十分支持。

  陆陆续续的,有人开始下单。

  其中土鸡蛋最为抢手,因为这是实打实的原生态绿色鸡蛋,在大城市里基本上别想买得到,比超市里卖的那种草鸡蛋还要靠谱。

  豆角干、萝卜干、板栗干等也有人买,本来数量也不多,刚好够。卖完之后就下架了。

  之前没有卖掉的笋干没几天也全都卖出去了,好些村民家里本来留了点儿打算自家吃的,也都拿来卖掉了。横竖要不了多久,又有新鲜竹笋可以吃了,这么好的价钱不卖了,会感觉有点亏。

  几天之后,还在货架上的,就只有土鸡蛋、红薯粉了。

  这好几天,可把大伙儿给忙得够呛。

  但是这种忙碌,是让人又充实、又快活的忙碌。

  农家人哪有不忙的?春耕秋收,砍柴种地,一年四季少有闲暇的时候,像现在这样的忙碌,忙一分便有看得见的收获一分,是最值当的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大家伙也有了经验,知道该怎么打包了,动作又快、打包得又漂亮好看。

  老支书也挑选好了两个人,一起负责电商这块,包括检查质量、称重、打包、发货、经营账号等等。

  当然,这不能让人家白白干活儿,村委特意组织大家开了会,达成了一致,今后卖土特产,都会按比例抽一点点钱存入公账上,作为电商这一块的日常运营管理费用和给村里两个人的工资。

  等过一阵子,还得配一台电脑,购买一些必要的物件,特意腾了一间屋子出来,方便处理事情。

  账目这块,唐会计会负责审核,每个月在村公所外的公告栏上公布一次,详细列明各项支出。

  通过网络平台卖出特产很方便,而且价格要比卖给镇子上收购的商贩要高不少,大家也都赞同,没人有意见。

  不然万一因为没钱运营村里断了这条路了,那可就一点钱都赚不成了。这个账大家还是会算的。

  沈小霞便将这一次会议以及会上形成的意见形成了规章制度,一项项写明存档,在墙上也张贴了一张,以后这一块的事情,便按照制度来做。如果想要更改其中内容、或者添加别的条例,就得开村民大会,至少到会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成。

  沈小霞想了想,索性又请教了老支书,以及从网络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如何鉴别笋干、香菇干等干货山货的窍门,整理了一套挑选甄别的标准出来。

  这往后即便没有检查者的经验和精准的眼光,按照这标准挑选,也能挑选出合适的产品。

  沈小霞这么做是为了更加规范这件事,让村民们心里开始生出讲规范、标准的概念,会为以后减少许多麻烦。

  樟树湾村真的想要将乡村旅游与售卖各种土特产、手剥橙发家致富,该规范的就一定得规范起来。随心随性那都是不行的。

  这种事一开始不做好,以后想要改就会比较困难。

  而且,很难说检查员以后会不会因为跟谁家有矛盾而故意挑刺针对,有了对照的标准在,想要这么做就不得不有所顾忌了。若是做的太过,可以向村委维权。

  沈小霞没想到,这些内容一添加进规章制度里去,获得了所有村民们的称赞和拍手称好。

  要知道人心有远有近,很多人心里其实都有些担心卖东西的时候被无端刁难,有了这样的规定,可想而知让人心里安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