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不露也锋芒(2)
作者:安安      更新:2022-04-30 12:59      字数:5242
  “圣上,马车已准备好。”去而复返的临昭朗声道。

  “爱妃,快快回宫吧!朕得出行了!”

  “圣上忧国忧民,臣妾自是不该阻拦,但圣上的身体,臣妾却不能不顾。既然巡城,就请圣上带上臣妾一同前往。这样一来,皇上饿了渴了,总还有臣妾在身边照顾着,也省得臣妾这些日子在宫里担心来担心去,没睡过一夜安稳觉。”哀兵之计不行,景妃赶紧换辙儿,总得想方设法跟在他身边才行,等日子一长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就会变高。

  “城门重地,怎能如此?”奚桓强压着心中的厌烦道。

  “圣上,臣妾只是想尽心尽力地照顾您,陪伴您左右,绝不多言、绝不影响您视听,倘若圣上嫌臣妾麻烦,臣妾这就回苍都……”说着说着,景妃就掉下泪来,惹人怜爱。

  真是个会装算的女人!临昭一阵冷笑。昨夜回宫,他叫来御医一问,稍稍一推理,就将昨下午发生的事情猜了个八分准。原本他从不过问宫闱之事,但倘若有人敢危害圣上半根毫毛,不管这个人是谁,有多高的地位与后台,他一概不理,遇神杀神,遇鬼杀鬼。

  自从有了胭脂,奚桓的心越来越软,换了从前,景妃若敢如此,他一个眼神就能将她吓得花容失色,哪还敢如此胡搅蛮缠?照这样下去,他若不带她去,恐怕整个瑰云殿都得被水淹了不可。“罢了,就带你一起去。不过爱妃可要说话算话,不能多言影响朕。”

  成功了!景妃不敢置信,喜不自禁地连声称谢:“谢圣上恩宠。请您放心,不该说的话,臣妾绝不多说半个字。”

  “轻车上路,加上又是巡视城防,不便多人跟随,侍女不必前往。”奚桓又道。

  “是。”兴头上的景妃哪敢说个不字?赶紧取过侍女手上的食篮,打发她们各自回宫。

  见她还算识趣,奚桓再不多说,朝临昭走过去。景妃则一手拎着食篮,一手提着裙摆,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

  对于奚桓的决定,临昭自是无话,也很明白他这么做的原因,默契地冲奚桓笑了笑,一一将两人引上马车,然后与一干早已集聚的刺杀团成员跃上马背,寸步不移地护驾由宫殿内城前往外城东城门。

  一大早,被祝融点名的小炭与赵光二人就去将军营帐报到,还没等他们搞清楚自己职责所在,就被祝融安排随行去东城门巡视。

  这不,她与赵光两人随侍祝融左右,骑在马背上不停晃悠,时不时朝沿途的商铺行人看上几眼。他们的身后跟着一小队骑兵精英。一众约有三十来人,出了军营,一直沿着纵横交错的水道朝东城门急驰。

  途中,祝融开口问她:“小炭,赵光说你是苍都人,那你说说看雾都与苍都哪个更美?”

  听闻此问,小炭侧脸看向祝融,诧异之情十分明显,心想他身为雾都驻军最高长官,整日处理军政大事,怎会问起这等与军事相隔十万八千里的问题?

  “怎么?不敢说真话?”祝融笑了起来,自言自语地道:“本将留守雾都这几年,一直未回都城,越看雾都越觉得它漂亮。”

  “将军为复国不辞辛劳,属下佩服。窃以为苍都苍凉雄伟,气势十足。雾都烟柳缠绵,水路交通便捷,一幅水乡图画。即便如此,属下还是认为他国之都不能与故都相提并论。”她笑了笑。

  “小炭,我怎么听你说话文绉绉的?”赵光本粗人一个,听小炭这么一说,眉头揪结地问。

  倒是她楞了楞,想得更加深入。在皇宫时,桓时常派人送些书籍到她宫中,说是给她解闷,诗词歌赋、民间笑话应有尽有。可她的确未曾想过,自己怎么会吟诗诵词,还书得一手好字?难道真如桓所说,她是贵族之后?

  她在马上想得出神,浑然不觉城门已到,只听得祝融“唷——”一声勒停马匹,也赶紧勒停马匹。

  城门守备处的官员,见将军亲临,飞奔而来,为祝融牵马坠蹬,好不恭敬。

  小炭与赵光两人也跟着翻身下马,各自牵马走向城门边上的拴马桩。岂料赵光看到小炭的马一身泥色,便取笑一番:“你怎么回事?跟着将军出行,怎么连马都不刷干净?多丢人!”

  “丢人?”她吃惊地道,旋即一笑:“这马太皮,老爱在泥里打滚儿,我只要一刷干净,它总是又滚上一身……”

  “所以你就这样骑着它出来丢人现眼?”赵光责难道。

  她未作答,只迅速地将缰绳套在打马桩上,爱护有加地拍了拍马背。桓离都时曾交待过侍卫护她周全,不准她擅自离宫。为了顺利出宫,她强行抢了侍卫的剑,逼着侍卫为她牵马,结果一入马棚,她一眼就相中它。听侍卫说,它叫追风,是匹旷世神驹,与桓的座骑——逐月齐名。一路上,她早已领略它的本事,想不爱都难。然而,为了不被人认出身份,她自然要将它乔装一番才是,就故意为它涂了一身泥,让它看起来与一般马匹没有什么不同。赵光会感到奇怪,也属正常。

  “你们两个拴好马后随本将一同上城楼!”祝融大声地朝两人喊话后一边以手摭脸,仰头望向高壮的城墙工事,一边与身边的城门守将交谈。

  “是!”两人听令立时靠向祝融。

  谁知,一辆由不下二十人侍卫护卫着的马车飞驰过来,两人赶紧退回原地。城门前顿时扬起一阵呛鼻的烟尘。

  她自然地举手以袖掩住口鼻,看向仅停在面前十步距离的马车,恰见临昭掀开车帘,一个玄青色的带剑身影走下马车。是桓!他像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晨,一下子就夺走她全部注意力。不过,见得他的欣喜很快就淹没在疯狂的妒忌中,因为她看见桓牵着景妃下车,而景妃脸上正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说过此生只牵自己的手,为什么不算话?

  两人出现的同时,所有在场的军将并未三呼万岁,却很一致地行跪礼。只有她忿忿不平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他,黑白分明的瞳眸烧起一场剧烈的大火。

  “小炭,你还不快跪下?想找死吗?”赵光见她发呆,猛力地将她扯倒。

  虽然被迫下跪,她依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低头,而是直视奚桓。但奚桓使终背对于她,不曾回头。景妃则倚在桓身边,不多话。

  时刻处于戒备状态的临昭用鹰一样锐利的目光向四周扫视一阵,最后停在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奚桓处的小炭身上,多少看出异状。

  还好,奚桓下了赦命。一干人都爬起来,祝融见临昭看向小炭,很是大方地走过去,寒喧几句,而后招手让小炭与赵光过去。

  等她一走近,祝融单掌拍在她肩上,介绍一番:“小炭,这就是我说的临团主。快见过临团主。”

  “小的见过临团主。”她照章行礼,低头掩脸。

  “将军客气,我前日已见过他。”临昭一边回祝融话,一边仔细观察她,不动声色,过一会儿又才道:“听将军说,你武功不弱,箭术超凡。”

  一听这话,她暗自叫苦,万一被他当作奸细,可就小命玩完,却还得不慌不忙地应对:“是将军谬赞小的,小的不过习得皮毛之技,怎敢与团主相提并论。”

  “你不就是那个照顾庄卿的新兵么?”奚桓一转身,见得小炭,讶异地道。

  “怎么?圣上也见过他?”这下子,轮到祝融惊奇。

  “哈哈,前日他在庄卿帐中将汤水打翻,溅了朕一身,吓得哭鼻子呢!”想起前日帐中情景,奚桓邪美的双眼泛起丝丝笑意。

  “竟有这等事?末将怎么不知道?”祝融一听,觉得帝王所说与昨日见小炭比武的样子全然不相衬,不禁犯了嘀咕。

  几人的对话将原本观摩街景的景妃也吸引过来,打量小炭几眼,好奇地娇声道:“兄长,这就是你的贴身护卫呀?”

  这下完了!低着头的小炭拉着一张苦瓜脸,忐忑不安,又不敢多言,生怕被一群人识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景妃未带侍女。她暂时还很安全。

  “你可别小瞧他,他个子是小一点,长得是黑一点,武功可是一等一的好。”祝融忍不住在妹妹面前将她夸了一番。

  “能让祝卿夸赞,那一定算得上优秀。看来朕改日真得好好见识一下他的本事。”奚桓脸上笑容更加灿烂。

  “圣上,您不是说来巡城吗?太阳老高了呢!”景妃挽着奚桓,一只手举着丝帕去为他拭汗,十分亲昵,让此时正女扮男装的小炭一阵厌恶。

  毕竟当着臣民之面,前来目的又是巡城,景妃如此动作,奚桓不甚习惯,不着痕迹地放开景妃的手,避开她递过来的丝帕,正色道:“天气炎热,爱妃还是呆在车上比较凉快些。朕与祝卿一起上城楼看看。”

  虽不太愿意,景妃也不敢当众造次,听命走回马车。

  奚桓在祝融引领下,率一干人众从城楼侧面的台阶拾级而上,所行之处,守城将士均行跪礼。

  夏日炎热,即使在一日之晨,也能感受到热浪侵袭,随着时间推移,阳光越来越烈,这种侵袭就越来越浓重。等上了城门,一行人脸上都在冒汗。

  祝融与守城将领指指点点地向奚桓介绍整座城门的兵防部署。奚桓一边听,一边察看,时而点头赞许,时而出声否认,时而给出具体建议。

  小炭身在队尾,目光紧紧追随奚桓。赵光则不住打量着城下遍植榆柳的护城河。只有临昭,从见到小炭那刻起就未放松警惕。前日在帐中与小炭撞在一起,他觉察出小炭奔跑速度异于常人,若不是帝王之声阻断他思维,他当时就可发现她会武功。

  “临昭!敌军已至三十里外扎营,你说城门是按祝卿所言及早关闭戒严好呢,还是照常通行比较好?”在做决定之前,奚桓向来愿意集思广益,又尤其看重临昭意见。

  “关闭戒严。”临昭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

  奚桓皱下眉头,有点失望地道:“你也和庄卿意见一致!”

  “圣上认为不应该戒严?”祝融不解地问。

  奚桓想了想,未作答,对一干刺杀团成员及在场随从问话道:“你们中间,有无持不同意见的?”

  鸦雀无声!

  奚桓笑笑,目光从每个人脸上一一滑过,直到与小炭的目光撞在一起,“你这小兵,来,说说看,是否有不同意见?”

  她左右看看,确定桓是在叫自己,原本的失落感一下子减弱不少,大方说出心中所想:“自然是照常通行比较好。原因有三:其一,雾都人口密集,粮食蔬菜均来源于城郊,加上小麦刚收,佃农们也都趁这季节将粮食卖到城内,换取其它生活所需。如果闭城戒严就等于掐断城中食物来源。其二,这毕竟曾是雾烈国的都城,如今敌兵要夺城,老百姓做了一辈子雾烈子民,自然更为念旧,虽然我军入城后一直极力善待百姓,但军需中的很大一部分依然是从他们身上征收。战争时期征收重赋对老百姓的伤害非常大,只要敌军趁机散播舆论,老百姓必然不与我军同心。其三,雾都之大,仅城门就有十二座,单靠关城戒严,也是无法做到万全的,何不照常开启城门,严加盘查即可?”

  “昨夜来报,敌军先头部队已在离东城门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倘若不戒严,如何保证安全?万一敌军突然开战来犯,我军如何抵挡?”一个守城之将严肃地道。

  “是呀!这也是一个难题。”奚桓双手撑在厚数尺的城墙上,注意着宽大的护城河对面的一大片开阔的空地,若有所思。

  “这好办,可安排小队兵力在城外十里处放哨,一旦敌军有所动向,立即回报或者以狼烟警示。守城将士可随机应变,立即截断入城闸门。”祝融思量一阵道。

  “依我看,将军还应该多注意城中百姓的动向。毕竟将战,民心不稳,恐其突生变化……”临昭提醒地道,灼人的目光终于从小炭身上转开,俯视城下进出的平民百姓。

  祝融心中一凛,也将目光投在城下频繁过往的人身上。

  小炭借此机会赶紧退到最后,默默锁视着神情专注的奚桓,恨不能为他多分担一些忧虑,又怨他忘记了曾给她的承诺。

  “就暂时按祝融所说执行。”奚桓双掌连击数次,认真地道。

  “禀圣上,军师大人到了。”一个士兵急匆匆前来报信儿。

  “快请!”奚桓话音一落,军师衙禹浩已经爬完最后一级阶梯,只不过他脸色极倦,表情凝重,好像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来不及一一致礼招呼,快步走到奚桓面前,附耳细语。

  众人自然不知军师所言何事,只见他讲完之后,奚桓脸色大变,“巡城到此结束。临昭,派人送景妃回宫,朕要与军师同行。至于东城门防守,从今日起,祝卿须亲力亲为,妥善安排。”

  “圣上放心,臣自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得帝王托付,祝融表明心志。

  “走!”奚桓急急忙忙飞身越下数级阶梯。

  临昭与各杀手簇拥着也下了城楼。满城楼的士兵又是一次无声跪礼相送。

  小炭眼看他迅速掠至城下、亲自骑马与军师一行人离开。之后不久,景妃被几个侍卫护送回宫。

  城楼上绣锦的玄青旗帜依旧高高飘扬。士兵们顶着火日各就各位。祝融忙着嘱咐守将如何安排岗位。赵光与几个站岗放哨的守城士兵正聊得兴起。唯有她闷闷不乐,站在两个哨卡间,望向城中楼宇街道,一动不动,久久不语。

  “小炭,你怎么又在发呆?”聊完的赵光往她旁边一靠。

  她凝神静气,感觉眼前的城池很亲近,又很遥远,表情即淡漠又疏离。

  “小炭!”赵光又叫了一次。

  她回神道:“赵大哥!”

  “你在看什么,这么着迷?”

  “没……没什么!”她使劲摇摇头,然后转身挪了挪所站的位置。

  “你这么迷糊,经常有事没事就发呆。要是到了战场上,那还得了?”赵光数落道。

  她没吭声,脑中想象着赵光嘴里所说的战场,凝视眼前城池,有一种不忍的情绪遍布身心。许久,她突然想到什么,开口问:“将军呢?”

  “在城门下边向守城军士训话。”赵光看见一抹精光在她脸上浮现出来,惊了一会儿。

  “我找将军有事,先下去了。”丢下一句话,她头也不回地飞下城墙,翩若惊鸿。

  赵光呆了呆,感觉此时的小炭无比陌生,仿佛藏着许多秘密,并不真的那般平凡。可尽管如此,他还是抛却诸多想法,默契地跟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