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善人
作者:小克烈      更新:2022-12-08 15:18      字数:1182
  这两个看守城门的差役,一听说刘成要开善堂,立刻是肃然起敬。

  不!

  不是肃然起敬,而应该说是充满了畏惧讨好。

  刘成一头的短发,便觉得自己在明末伪装成和尚是最合适的。

  一个和尚还俗,做点行善积德的事儿。

  开个善堂粥棚,应该非常合理。

  但是刘成却并不知道,在明代如果要开善堂,一定是在官府有相当大的靠山,而且还要与灰色地带的三教九流有交情。

  刘成以为的开善堂是散尽家财富,扶危济困。

  其实古代的开善堂,也是一门极其赚钱的生意。

  从富商百姓当中获得募捐,拿出一部分赈济孤寡妇孺或灾民,剩下的粮食钱财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楚。

  而且凡是在善堂当中寄身的妇孺老弱,也都是需要干活做工挣自己的口粮。

  一旦遇到大的灾荒年间,许多开善堂的“大善人”,更是会一边开设粥棚,一边贩卖妇女儿童等人口。

  所以说,没有强大的后台和雄厚的自身力量,一般人连开善堂这事儿,那是想都不敢想!

  这一高一矮两个衙役,瞬间化为刘成的舔狗。

  刘成看这两个衙役对自己态度很是和善友好,以为自己遇到了好人。

  他便说自己是从青州摩云寺长大,师傅说自己尘缘未了,便让他还俗,现在叫做刘成。

  刘成此行有两个小任务,一个是倒卖东西赚钱,另一个就是获得合法户籍身份。

  封建王朝对于百姓户籍管理也很严格,如果没有合法的户籍被官府捉拿,极容易被当成流民坐牢或发配边疆。

  “既然师傅没有度牒僧籍,那是还俗也就简单了,只需要在衙门里走个门路,便可得到户籍。”高个子衙役一听刘成要办户籍,立刻主动帮他出主意。

  摩云寺在青州南边的大山当中,山东有名的佛教寺院,许多达官贵人都去烧香许愿。

  其门下弟子,没有五百,也有三百。

  古代出家当和尚或者道士,都需要有官府发放的度牒,也就是合法的身份认证。

  这种身份还俗比较麻烦,而像刘成所说的这种没有正式身份的野和尚还俗就简单了。

  只需要花点钱,找一个地方官府入籍即可。

  “不过银子嘛,还是必须要使的!”旁边的矮个子差役提醒道。

  在衙门里面办事,任何事情都能成为捞油水的途径。

  正所谓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社会的这种潜规则,刘成还是有所耳闻的。

  “我身上有一些东西,不知道去哪里可以换钱?”刘成顺嘴问道。

  “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第二个路口左拐就有不少当铺和商号,先生可以去那里看一下!”高个子差役说道。

  “先生手里是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矮个子差役问道。

  刘成已经看出来了,眼前这个高个子比较实在,矮个子有些油滑。

  “我这里有几件做工精美的镜子,想要找个店铺,卖出去换点钱。”刘成淡定的说道。

  “哦,原来是镜子,它们都用的是上好的铜料,要是年岁再久一点,的确能值不少钱。”高个子差役说道。

  古代的镜子都是用铜铸造,然后再经过工匠的层层打磨,最后变得光可鉴人。

  古代的钱币都是由铜铸造,凡是铜制品基本就可以相当于跟钱币等价。

  但铜镜毕竟只是镜子,算不得什么金银财宝,两个衙役脸上微微有些失望。

  刘成所说的镜子,很明显不是他们以为的铜镜,而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