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洋镜
作者:小克烈      更新:2022-12-08 15:18      字数:2240
  刘成看到这两个日照县衙的衙役对自己态度比较和善,而且又给自己提出了许多有用的指点。

  在临走的时候,便从怀中学着影视剧里的模样,塞给他们两个银元宝。

  这种现代工艺品店里的银元宝,制作工艺很是牛掰,内部完全是空的,仅仅十克银子就能够做成一节手指大小的银元宝。

  再加上并不是九二五纯银,一个小银元宝只需要不到五十元,刘成觉得用来在古代可以方便使用,一咬牙大出血买了不少。

  丁德和李二牛看着。手中亮闪闪的银元宝,眼中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喜。

  丁德就是高个子差役,李二牛就是那个矮个子差役。

  现代机器制造出来的银元宝,不仅上面花纹精细,图案清晰,而且抛光如同镜面。

  丁德和李二牛就是县衙里最底层的两个衙役,根本没有见过这般成色上等的银子。

  特别是那圆润的元宝造型,更是惹人喜爱。

  “这,这使不得呀。”丁德一边满脸堆笑向刘成说道,一边手中紧紧攥着银元宝。

  “先生不拿俺当外人,二牛记下了!”矮个子李二牛把银元宝赶紧揣进了怀中说道。

  刘成并不知道,现代社会十克银子才五六十块钱,不到普通人半天的工资。

  而明代,一两银子足够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

  十克银子,也就是三钱银子,是丁德和李二牛差不多十天的薪水。

  这有了银子开路之后,丁德和李二牛对刘成的态度更加充满了讨好。

  “现在官府根本没有什么人过问僧籍的事情,先生,既然打算还俗了,这身装扮就换一换吧!”

  刘成一身野和尚的装扮,行事自然不太方便。

  “这城内哪里有卖衣服的?”刘成问道。

  “先生,要不我给你带路吧!”丁德说道。

  刘成想了一下,自己初来乍到,有这种官府的差役带路,必然会更方便一些,便点头答应。

  在丁德的带路下,刘成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了县城当中。

  日照县城规模很小,周长不过二里多,相当于现代一个三四十栋楼的小区大小。

  县城内全都是灰扑扑的建筑,只有几个商户的招牌幡子是醒目的颜色。

  日照县城实在是太小了,商业规模也相当的小,根本没有合适的成衣店,全部都只卖成匹的丝绸布料。

  不过,有家店铺经营卖二手衣服。

  刘成在一堆衣服当中挑了半天,总算挑到了一件合适自己身高的儒衫,又选了一顶帽子,盖住了自己那板寸发型。

  当他掏出银元宝付钱的时候,店铺老板是惊疑不定。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般做工精良的银元宝,在确认成色没有问题之后,把这个银元宝小心翼翼收入了柜台暗格当中。

  刘成则拿着找零的散碎银子,在丁德的带领下,前往不远处的一家杂货铺。

  正所谓人靠衣裳马靠鞍。

  刘成换上这一身儒衫之后,竟然还真有几分风度翩翩的样子。

  “日照县城太小,没有什么文玩铺子,当铺砍价又太黑,先生想要卖铜镜的话,这安记杂货铺是最合适不过!”丁德在前面一边走着,一边对刘成说。

  “我的镜子不是铜镜,而是玻璃镜。”刘成解释道。

  “玻璃?什么是玻璃镜?”丁德一脸懵逼。

  作为明代一个落后的小县城,丁德这种身份地位低微的差役,根本不知道有玻璃镜的存在。

  刘成笑了一笑,没有过多解释。

  两个人很快来到了一间商铺门前。

  商铺规模不大,沿街两层明代风格的小楼,门前挂着一个牌匾,上书“安记丰德”。

  刘成想了一下,让丁德在外面茶摊喝茶等他,自己一个人进了这间店铺。

  安记丰德号内,掌柜的安宝山正坐在椅子上悠闲的喝茶,旁边两个十四五岁的伙计忙着擦拭货架上的灰尘。

  丰德号经营南北杂货,大到山珍人参,小到针头线脑,店铺虽然不大,经过安家三代人的用心经营,在日照县内算是小有实力。

  掌柜的安宝山四十多岁,为人和善,开门做生意从来没有与人红过脸。

  安宝山刚刚沏了一壶老茶叶末,还没有来得及喝两口,就忽然感觉店里光线一暗。

  抬头望去。

  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把门框堵的严严实实。

  “好一个彪形大汉!”安宝山光看身影,还以为是来了哪一个江湖人士。

  “掌柜的可在?”

  安保山立刻听出是一个外地口音。

  “鄙人是小号掌柜,客官里面请坐!”

  安宝山立刻起身相迎。

  刘成走进这家杂货铺之后,立刻就感觉眼前光线一暗。

  明代的商铺沿街,但是窗户和门都太过低矮,里面又没有电灯,哪怕是白天也显得有些昏暗。

  刘成看到杂货铺内零零种种货物比较多,码放也比较整齐,显然经营还有声色,看起来颇有些实力的样子。

  一个面貌和善,头戴竹筒巾,身着青绒道袍的中年商人,向自己迎了上来。

  刘成刚才与丁德交谈当中知道,现在商人们都流行穿各种样式的道袍,算是一股浓浓的大明风尚。

  “尊客如何称呼?”

  掌柜安宝山看刘成穿着虽然普通,但气度不凡,心中微微惊讶,有些猜不透他的来历。

  刘成现在背了一身债务,急需要在两个时空倒钱。

  他根本没有什么心情跟这个掌柜的多客套,便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在下叫刘成,原来在青州摩云寺挂名,现在已经还俗,打算在此地置业安家,手中有两件宝贝,不知道掌柜的收不收?”

  掌柜安宝山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寺庙或道观里的出家人,往往都有一些常人难以获得的宝贝。

  “哦?刘公子手中的宝贝是何物?现在在哪里?”安宝山连忙问道。

  他看到刘成身上并没有什么行囊背裹,还以为是什么大物件,不方便带过来。

  “是镜子!”刘成紧接着说。

  “啊,原来是镜子啊。。。”安宝山脸上微微有些失望。

  铜镜这个东西,除非是万里挑一的古物,否则顶多也就值个三四两银子,买卖家都没有多少赚头。

  但是。

  当刘成把手伸进袖中,掏出两个巴掌大小的玻璃圆镜之后。

  咣当一声。

  掌柜安宝山手中的茶杯,瞬间跌落在桌子上。

  茶水和茶叶撒了一桌。

  可安宝山却已经顾不得这些。

  他的声音已经因为激动微微颤抖。

  “这,这这是泰西镜?!”

  安宝山在小小的日照县里已经算是见多识广的人物,他知道当年有一个泰西番僧利玛窦,曾经的一万历皇帝进献了一面泰西琉璃镜。

  传说中的泰西琉璃镜,晶莹透亮,映之纤毫毕现,小小一面便可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