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首善之名
作者:闲话风尘      更新:2022-12-08 20:40      字数:2527
  “郡仓粮谷已然散尽,库银仍是下落不明,灾民断粮在即。

  下官实在是束手无策、有心无力啊。”

  沈贺时而摇头,时而叹息,变得悲天悯人,神情哀伤。

  “跟本王秀演技,是吧?”

  “既然幽湖谷中并未搜出失窃官银,叶清玄的罪名便不能成立吧?”

  萧绍瑜敏锐地抓住沈贺言辞间的漏洞,当即反问。

  “言之尚早,也许是叶寇提前转移了官银,亦未可知呀。”

  “狡猾!”

  沈贺反应敏捷,令萧绍瑜一时哑口无言,他便话复前题:

  “幸有本郡望族刘氏愿出粮谷,以购灾民手中的洪涝之田。

  如此慷慨疏财之善举,自然需要九殿下这般尊贵之人主持,以正名分,以褒其德。”

  “恶心!”

  萧绍瑜白皙俊朗的面容,依旧保持着淡淡的笑意,内心却是极为厌恶、不耻此等趁人之危的伪善。

  “容本王三思。”

  “此善举已是万事俱备,箭在弦上,民心所向矣。

  下官午后命人来接九殿下,告辞。”

  “嗯?霸王硬上弓,当本王不存在呢!”

  待沈贺走后,压抑许久的范伯勋,再也忍受不住了,愤然发声:

  “此人太过跋扈,这哪里是请殿下?分明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东阳先生,你怎么看?”

  萧绍瑜散去笑意,挥手示意范伯勋稍安勿躁,问计李东阳。

  清流出身的李东阳,见惯了入品之族所谓的善举,此间之龌龊了然于心。

  他手捋须髯,从容说道:

  “以解黎庶之名,行兼并土地之实。

  此事早年于各州便已屡见不鲜,近年更是变本加厉。

  而陛下近年渐行宽仁,对士族约束乏力,此乃庙堂之因。

  虽于皇族与士族间愈发和谐,却遗远忧。

  前车之鉴,殷鉴不远。”

  纵容士族,是一柄双刃剑。

  皇族强盛之时,自然万族归心,开一代盛世,正如此时的南梁。

  然若皇族祸起萧墙、操戈于内,亦或重创于外,一旦势弱,士族的野心必然失控。

  李东阳是在隐晦地暗指前朝旧事,对南梁的未来深表忧虑。

  “父皇早年奋发有为,例行节俭至今不改,乃一代开国明君,不应不知其害呀?”

  萧绍瑜深表不解。

  梁帝在他心中的形象,无疑是伟岸的,这与他是否受宠无关。

  他不相信梁帝看不清纵容士族的弊端。

  “你为什么要妥协呢?”

  李东阳没有继续深说,而是献策应对眼下之局。

  “陛下的态度是容忍的,单凭此事,绝不是殿下的破局自救之机。

  殿下不如顺水推舟,博其一笑吧。”

  萧绍瑜默然了。

  他知道此举遗祸不浅,却也明白李东阳是对的。

  “泥菩萨过河,本王也是自身难保啊,对不住喽。”

  提及破局,因忧心父亲而心中一团乱麻的范伯勋,情绪稍有急切。

  “李长史,何为破局之机?”

  身为谋主的李东阳,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这个问题本身不难。

  难的是,如何在沈贺的眼皮子底下金蝉脱壳,神不知鬼不觉地去破题。

  “库银,只要追踪到库银的下落,范太守与叶谷主自然不辩自清。”

  “如何追踪?”

  “不能追查,至少现在不能。”

  “这又是为何?”

  李东阳给了他希望,却瞬即破灭,范伯勋更加疑惑了。

  “此案的唯一线索,是李逸提供的。

  殿下可以要求提审他,寻求突破,却避不开沈贺。

  一旦太子殿下得知殿下谋求脱离掌控,反而害了令尊,甚至牵连殿下。

  而且我不认为,能从李逸那里得到有价值的线索。”

  很简单,李逸若是清白,该说的必然都说了。

  若是同谋,必然不会吐露实情。

  总之,问不出什么的。

  如此,与其平白引起太子和沈贺的警觉,倒不如置之不理,以示顺从。

  当局者迷,李东阳一语点醒迷茫中的范伯勋。

  他沉默了,不再追问,因为他不想令萧绍瑜为难。

  时间不知不觉中已然过了正午,悬于万里晴空的骄阳,愈发炽热。

  然应郡衙之召而来的灾民,他们的内心却是寒如严冬。

  冰火两重天。

  “诸位,郡仓已无粮可赈。”

  沈贺的开场白,犹如一盆刺骨冷水,无情地浇下。

  于灾民寒冷的内心,已然冷水化作坚冰,他们被深深地刺痛。

  “幸有本郡望族刘氏刘员外,素怀仁德。

  愿慷慨解囊,以千金之谷义购洪涝之田,堪称毁家纾难。”

  灾民静静地听着,这是他们最后的筹码。

  高台之上的沈贺,举手投足间神情愈发激昂,似乎刘员外出的价格极为可观。

  “经首倡义举的南康郡王殿下核准,一亩地可得谷一斗!”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一斗谷?

  不过是延一家人数日之命,却要倾尽祖荫。

  灾民无不陷入深深地纠结。

  灰暗的眼眸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单薄的身躯,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是身无立锥之地的苟活数日,还是延续祖荫而甘愿饿死?

  “果然,恶人本王来当,善人你们来作,算盘打得挺精啊!”

  平白担了恶名的萧绍瑜,内心何尝不是备受煎熬。

  满腹心事,跃然深锁乌眉间。

  面色渐渐潮红,十指紧握,血色苍白,他已如坐针毡。

  “低调,本王再忍你一次。”

  身怀忠义的范伯勋,顿生“君辱臣死”的觉悟。

  或凝眉、或愤懑的他,更是无地自容,深深自责。

  此时的高台,于萧绍瑜而言,可谓炼狱。

  磨炼他的是:

  未泯良心的拷问,怒发千夫的横眉冷对,卑鄙小人的冷嘲热讽。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殿下请稍安勿躁,济阴郡望非只刘氏,热闹还在后面,静观其变。”

  李东阳沉稳的声音轻轻入耳,手掌轻触萧绍瑜耸起的肩头。

  萧绍瑜百般挣扎,终是散开握紧的手掌,于恢复红润的掌面留下深陷的指痕。

  处境艰危之下,他不得不暂时屈服于沈贺的淫威。

  他的内心更是盼望李东阳的预言,快点儿变为现实。

  “想捞油水么?你跳出来啊!”

  权衡再三,万般无奈的灾民,只能接受人世间的残酷。

  他们纷纷上前,准备签字画押。

  “九殿下的一番美意,老夫代济阴父老承情了。

  相信太子殿下若闻此事,也会对九殿下赞不绝口吧,呵呵。”

  济阴郡望刘氏家主刘广升,也就是沈贺口中的“刘员外”。

  他一身锦绣彰显富贵,丰腴圆润的白面,笑如春花绽放。

  见廉价兼并之事如尝所愿,他便来到萧绍瑜近前还礼称谢。

  济阴刘氏是太子妃母族庶支,论辈分,刘广升更是太子妃的叔伯辈。

  他自然而然成为,东宫利益在济阴郡的代言人。

  临行之前,萧绍瑜自然是做足了功课。

  故此,他对刘广升公然提及太子,并不意外。

  “得了便宜,来卖乖啊,真当本王是社会小白呢!”

  他笑了,笑得很清纯、很青涩。

  “刘员外客气了,首善之名非济阴刘氏莫属,本王可不能无功受禄啊,呵呵。”

  刘广升笑而摆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夫对济阴山水、济阴人有感情啊,桑梓蒙灾自当毁家纾难。

  然若非九殿下倡义在先,老夫恐亦无缘告慰父老。

  故首善之名,九殿下实至名归,可莫要推辞呦。”

  刘广升推辞的哪里是惠及众生的善名?

  明明就是剥削黎庶的恶名!

  洁己而污人,其心何其歹毒!

  恐怕今日之后,济阴人便要世代诅咒萧绍瑜了!

  “吃定本王了?

  哼,吃相太难看,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