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皇陵
作者:鹤翎散      更新:2023-03-13 02:07      字数:3210
  他盯着折子沉默许久,最终长叹一声,吩咐王公公道“去东宫,将太子请过来,朕有话与他说。”

  “是。”

  王公公没敢耽搁,亲自前往,到了东宫,意外地发现,太子着装工整,一丝不苟,面上带着浅淡的笑容,看样子是提前做好了准备,好似就等着他上门请。

  “走吧!”没等王公公说明来意,太子便开口道,且先王公公一步出门。

  整个人的气质,看上去与平日完全不同,今日的太子比平时更像一位储君,从容不迫,淡定矜贵。

  “圣上请您去御书房,有事要与您商议。”

  即便这话乃多此一举,可王公公依旧记得自己的使命,在路上坚持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嗯。”太子淡淡地点头,目不斜视,也没有趁机向王公公打探什么。

  太子在前,王公公、允公公和几个内侍跟在后面,沉默一路,谁都没有说话。

  这日,圣上主动召见太子,父子两在御书房谈了整整半天,太子还留在御书房陪圣上用午膳,最后带着轻松笑意回了东宫。

  外界虽然不知道父子两谈论什么,可太子出来时面带微笑,宫中有内线的朝臣都知晓了,纷纷猜测太子是否复宠。

  就连皇后,也双手合十,直念叨“上天保佑”,而后迫不及待地派人去东宫打探消息。

  太子对此闭口不谈,由着那些墙头草随风摆动。

  皇后派来的人,也让他以其他理由打发走,并下令东宫除必要之事,不可擅自离开走动。

  宫外猜测不断,宫内稳如泰山,太子的禁足依旧未解,时间一长,官员们更多的是观望。

  最先坐不住的是镇国公,这几日,他频繁对外通信,约见这些年给他出主意的神秘人。

  可那人依旧不同意见面,只给他回了四个字“不破不立”。

  镇国公琢磨了几日,不敢确定那人的意思与他所想是否一致,再去信询问,则如石沉大海,等了几日,也未有回信。

  正犹豫之际,有小道消息传到他耳中,得知正德帝有意废太子储君之位,另立祈王为储,镇国公惊讶担忧,又心有不甘。

  一咬牙,寻上皇后,和盘托出这些年神秘对他的指点帮助,隐去那些不利于己方的一面。

  “大哥,你糊涂。”皇后痛心疾首,显然不相信这个连身份都不愿袒露的人,能真心实意帮忙。

  “那人还知道我们什么事?”不知怎的,皇后此刻极度不安,“且不说废太子的消息真实性有多少,单论此人神神秘秘,助人如同儿戏就不值得信任。”

  “没准是旁人特意设下的圈套,就等着咱们去钻,好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太子在贱人的挑唆下,与她已经不是一条心了,仅凭皇后一个人,身处后宫,很难在错综复杂的消息之中,选出真实的那个。

  “我糊涂?”镇国公是陈家长房嫡长子,自小还没人敢指着他鼻子,对他指指点点。

  若不是这个妹妹是皇后,太子又出在她肚子,他压根不会如此忍气吞声,对她低头近二十年。

  “怎么?”镇国公冷笑,站起身,睥睨地看着皇后,“皇后做久了,就认不清自己身份了?”

  “老子告诉你,”他右手食指指着皇后,“若没有我,没有镇国公府,没有陈家,你陈灵算个屁?呵呵……”

  “你……”皇后听了这番话,反指回去,气得话都说不出来,捂着心口出,恶狠狠地瞪着镇国公,最终摆下阵来,颤抖的手臂,缓缓垂落下来。

  兄妹俩这般沉默僵持一刻钟时间。

  “西北曲家给我来了信,愿意助太子一臂之力,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镇国公不耐地看向皇后,眼中是势在必得的野心,与不容置疑的决心。

  西北曲家,皇后是知道的,守西北边境的军中二把手,边城守军三十万,其中有十万的兵权在曲家手中。

  “加上咱们公府的十万澧州军,你在宫中的势力和太子原本手头的权势,何愁大事不成?”

  “可,”皇后有些意动,“可是曲家在西北,被方家压制着,有什么动静,就会被方家发现,即便能脱身,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哎,这算不得问题,北戎集结大军在边境附近,方家为主要守将,还自顾不暇呢,哪里会注意到曲家的动静?”

  “什么?”皇后的心嘭嘭直跳,“你……你竟还勾结外族?这……这不行。”

  造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倘若还勾结外族,那是卖国,这皇位如何坐得稳?

  “我可没那路子,都是那个神秘人帮的忙。”镇国公有些得意,“他找的路子,问我要不要合作,我便借此机会,与那边搭上了线。”

  皇后不可置信的望着镇国公,内心极度挣扎。

  镇国公乘胜追击,“如今这关键时刻,你可莫要感情用事,这机会难得,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且如今太子翅膀硬了,根本没将你这个母后放在眼里,再过些时间,太子妃,王家那丫头成长起来,以太子对她的爱惜程度,还有你什么事?”

  为了让皇后点头,镇国公费尽唇舌,字字句句直擢皇后痛处。

  皇后一想到将来有人骑在她头上,作威作福,不将她放在眼里……这,如何能忍?

  “本宫是他母后,孝字当头,本宫还不信他们能越到我头上来。”

  “大哥先回去吧!容本宫仔细考虑清楚,你入宫时间不可太长,免得旁人生疑。”

  “是,那你好好考虑。”

  临走前,镇国公回头,神色轻蔑,瞥了皇后一眼,昂首挺胸大步离去。

  他清楚,皇后这是默认了,只是碍于脸面没有直说罢了。

  都是一个窝出来的,谁又比谁高贵多少?

  在宫门口,值守的方明舒看到镇国公一副小人得志的嘚瑟模样,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正好到了他换班的时辰,对接完,他立即离开皇宫,直奔渊王府。

  “表哥,我没看错,那老贼进宫时,强装镇定,可那面上火急火燎的,连我都看得出来,不信你去问徐三。”

  徐三是徐家三公子,正好与方明舒同一班次值守,二人关系还不错。

  “可他出来时,那紧张没了,还多了些目中无人的嘚瑟,这个可明显的,我不可能看错。”

  说完,方明舒往嘴里塞了一块鸡胸肉,含糊不清的继续道“表哥,我觉得那老贼与皇后肯定是在密谋什么。”

  周廷玉若有所思,他自然不是怀疑方明舒所说的真实性,而是再想镇国公到底想做什么。

  以他对镇国公一门的了解,那家人脑子都不太好用,他们自己肯定想不出什么高招。

  加上这一年多来,太子一党势力的折损程度,着实是过□□速。

  周廷玉不得不想镇国公府背后还有人,可到底谁给他们出主意?又是谁在帮他们?这个让周廷玉百思不得其解。

  在外人看来,定是祈王这边动的手,毕竟太子倒台,明眼人都知道会是祈王得利。

  可周廷玉知晓,他们并没有无故寻太子麻烦,想到这,他忍不住嗤笑。

  “密谋,有可能,也许一块密谋的还不止陈家,这陈家,恐怕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被他人卖了还感恩戴德的帮忙数钱。”

  方明舒停下,抬眼疑惑地望向周廷玉,木讷讷地问道“还有谁?”

  “难道这太子殿下还有别的帮手?”因为镇国公一直针对祈王他们,方明舒潜意识里也觉得太子与镇国公那群人是一样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也习惯性将他们混为一谈。

  周廷玉笑而不语,意味深长。

  ……

  转眼腊月过完,初春消雪,盛京城还算平和,井然有序。

  直至二月初,一道圣旨大告天下,如同一道惊雷,震翻政坛所有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正德帝按照太子周珩玉上书的折子内容,依法论罪,废了太子之位,另封其为静王。

  罚守皇陵三年,以示惩戒。周珩玉恭敬领旨,无任何怨言,当日便命人收拾行囊,择日出发前往皇陵。

  重臣们纷纷连一携二,一同入宫面见正德帝,希望正德帝三思,收回成命。

  正德帝一一驳回,私下准了周珩玉的请求,让王清如回家省亲。

  “此番情状乃儿臣一人所求,”周珩玉跪在地上,不禁哽咽,“王氏她……儿臣非良配,也不想耽误她,愿写放妻书……”

  他心中纵使有万般不舍,可原先一意孤行的决定,即便往后到了皇陵,也是危机重重。

  不仅母后舅舅那边不会放他自由,还有以往的政敌,乃至背后算计让他做垫背的,那些人都不可能轻易放过他。

  前路艰险,茫茫无定数,他自己都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将来,又怎会让心爱的人陪着他去吃苦,去冒险?

  正德帝看他这模样,竟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你可问过她的意思?”

  周珩玉一愣,茫然地摇摇头。

  “既然没有问过,不知她如何作想,你又怎能替她做决定?”正德帝活了半辈子,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软弱,对在意的事缺乏面对的勇气。

  他这样的人,若说不吃亏,才奇怪呢!

  到底是自己儿子,被皇后亲自教养,压抑多年,正德帝如今知晓,心中也有愧,遇上了,便干脆多提点几句。

  “你连问都不问,就替她做决定。那你这般做法,与你母后又有什么区别?”

  “她的将来,应当依着她自己的想法去过,而不是你觉得好,就让她按照你说的去做。”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