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京城
作者:Humpy      更新:2022-05-02 14:20      字数:1098
  在离国的官场上,一直有条心照不宣的规矩:“新官不内放,旧官不拒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刚踏上仕途的新人,他若是未来想有所出息,就需要先到地方打拼一段时间。因为在地方任职期间,他能够处理政事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各类官场规则和手段,身边也没那么多手段圆滑、贪天之功的同僚,更不用担心无意间得罪某个执掌重权的大人,压得自己再也不能翻身;而对于已经在地方执政多年的官场老油条来说,天子脚下永远是仕途发展最好的土壤。在京城任职的御史,官阶不过正七品,但当他奉命外出巡检地方政事时,却敢对当地的四品知府颐指气使,而知府还只敢连连称是。由此可见,光凭地位来说,京官绝对可以站在全国官员鄙视链的顶端。

  因此地方官们挤破了头的想进京,而受到他们的影响,刚入仕的新人们也觉得留京才是最好选择。但若这新人是个好苗子,又有幸被某个大人看中,有意栽培来当后生的,就会被安排出京,到某个地方先磨炼一段时间。待他做出了成绩,京中自会有人上奏接他回来,给他安排与他能力更相匹配的位置。

  而李远正是这样一个人。

  考科举的时候,他的文章被主考官魏巡看中,直接点他做了当年的会元。殿试上,他毫不怯懦、侃侃而谈地从容也颇得沈珏赏识,状元之位也因此收入囊中。但与往年前辈们的去向不同,他没有选择去国子监,反而主动请求皇上将自己调往扬州。但是恰逢扬州知府王潼告老还乡,位置空缺出来,在魏巡的大力举荐之下,他毫无悬念的接手了知府的位置。

  走马上任后,他也的确没辜负魏巡的赏识,扬州就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就任知府第十年,扬州的税收贡献占到了当年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一,震惊朝野。魏巡借此提出嘉奖李远,将他调回京城,担任户部侍郎,皇上也欣然同意。

  然而升迁的旨意送到扬州,却被李远原模原样的递了回来,还附上一封言辞恳切的陈情表,说他挂念身染重疾的祖母,祖母居于淮安,是故他不忍远行,希望陛下能宽恕他十年,十年之后待他给祖母养老送终,再为陛下效尽犬马之劳。

  只是李远没能等到下一个十年。

  仅仅过了八年,他便因沈长陵的事被调任镇江,又过了一年,还不到五十岁的他就主动递上奏折,请辞还乡。

  “听朝里和他相熟的官员说,他辞官后回了淮安,在那里办了个东林书院,平日里一边照料祖母,一边给乡里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讲学。偶尔有学子慕名来访,他也热情招待人家,同他们谈经论道、指点迷津。”

  随着马车停下,李远的故事告一段落,顾晓却听得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李远可真是个奇怪人,根本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沈长风笑笑,没有答话。他先下了车,然后掀开帘子,伸手来扶顾晓。

  “走吧,桃花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