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云山
作者:Humpy      更新:2022-05-02 14:20      字数:1212
  长江淮河一带多河多江,但不是每个地方都多水,云山不巧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

  作为淮河平原上少有的山岭,云山在周围的一众平地衬托下显得高大而巍峨。

  如此高大而巍峨的云山毫无疑问挡住了从海面刮来的携着湿润水汽的季风。因而在云山的阴面和阳面,人们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云山的阳面面朝大海,气候湿润,雨水繁多,这里的百姓顺着山势开垦梯田,修渠引水,每年收获的稻米不多,但也足够让他们丰衣足食。

  山阴面虽无天时,但胜在地利。云山坐落在淮河南岸,从北面下山,离最近的港口不过数十里。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蜿蜒漫长,支流繁多,其流域几乎覆盖了整个扬州地区。后来第三代先皇主持修建了京杭运河,运河贯穿南北,联通横分离国的三江与淮河,更是将离国的漕运发展到了极致。

  倚借着发达的漕运,淮河沿岸日趋繁荣,发展起来的大大小小的郡县城镇不计其数。

  对于居住在山阴面的人们来说,毗邻淮河,就相当于毗邻了扬州的大部分城镇。因此他们并不用依靠种植作物来自给自足,人们在山地上种满了果树,借着难得的干燥炎热气候,云山可以在夏秋季节率先产出扬州最甘甜的水果。村民把水果卖给港口那里前来收货的商人,然后用换来的钱再去买其他所需的物资。

  几十年来,云山人祖祖辈辈的生活皆是如此。

  然而惯例是用来打破的。这次打破惯例的是云山的新来者,原天水县县民。

  天水县与云山不同,天水县在紧邻淮河的冲积平原上,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里的居民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将水稻作为主要种植作物。而对于云山百姓来说稀缺的水,对于天水县民来说不过是随处可见的河流。

  而当经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相遇时,矛盾就爆发了。

  云山的百姓对于新来者截源引流灌溉水稻的行为深恶痛绝,天水县搬来的人们却是觉得云山人在上游筑坝拦水是在欺负他们人生地不熟。

  两拨人自持清高正义,谁都不愿与对方的人说话,他们之间沟通的方式便是今日你填了我镇的渠,明天我就去挖了你村的坝,吵得凶时大家抄家伙来场械斗,然后又能因为养伤消停一段时间。

  起初几年,天水县的县太爷念着自己是百姓的父母官,天水县的人又是因为自己的主张搬过去的,两边闹成这样他也有错。所以在两边吵起来的时候,他还会领着师爷和衙役拦在中间,黑脸把各人吓回家后,再一户一户地去跟人家讲道理。

  可是一直和稀泥也不是个办法,百姓间的矛盾在被延后,却也在不断累积,而积攒到不得不爆发的程度时,县太爷就算用乌纱帽也捂不住了。

  那一次两拨人打红了眼,连赶来拉架的县太爷都被他们拉进了混战中。

  县太爷本来就愁得没剩几根的头发在此次拉扯中全数阵亡。在床上躺了十天半个月后,任谁再劝他都不愿再去一次云山镇。

  “他们爱咋打咋打,老爷我不伺候了。大不了闹出人命,让衙役去把下死手那个倒霉蛋抓回来,季末写在奏折里还顺便可以加一下破案率……”

  县太爷愤愤地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