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作者:Humpy      更新:2022-05-02 14:21      字数:1116
  “商人求‘名’,所为不过能得到与别的职业同样的待遇罢了。”李远道。

  “可现有的律法上已将他们与别的百姓一视同仁,若是遭到不公平的对待,直接像其他百姓一样来官府诉冤,依律处理便是。难道还需要朝廷单独立令维护他们吗?”沈长陵反问。

  “可问题正在于此,”李远回答,“商人受到的不公非为律法不公,而是民心不公。”

  李远在扬州当知府当了那么多年,各地的纷纷扰扰没少见过,学得最深的一个道理,叫做“大部分人都是群居动物,喜欢结伴而行”——为善事喜欢结伴,作恶时亦热爱合作。

  负责科举的考官敢收受贿赂,甚至故意给不交贿赂的商人之子的文章判低分,是因为他知道他站在大多数人这边——

  在贿赂中,乡试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考官、各地府衙、监考的衙役都能从中盈利,非商贾出身的考生们也乐于能因此淘汰一批强劲的对手。

  除了商贾,没有人觉得这事情不对,因为所有人都觉得从商人身上获利不过是拿回自己之前被他们骗走的东西。即使是观点稍微温和一点的人,他们也觉得向商人索贿并没有造成很坏的影响,相反还能让科举更加公平——因为商人的孩子们自小就享受着更优越的教育。

  而百姓们对于商贾的态度更加耐人寻味。他们一方面仰仗着商贾收购他们的生产品,同时也需要购买商贾南来北往带来的四方货物,而另一方面,他们又看不起商贾,觉得他们不过是地位卑贱的下等人,浑身铜臭的窃利者,要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他们的孩子连科举都考不起。

  士族和工农们就这样默契的维系着现状,而现状又恰恰验证了他们对商贾的看法。所以,即使是废除了不公正的律法,经商者在民间依旧过得很狼狈。

  沈长陵忍不住发出讥笑:“他们要真有你说得那么可怜,早就花钱换成农籍,买块土地当地主了。”李远张口欲言,却被沈长陵抬手止住,“就算是我不察民情,事实真如你说那样,可那又如何,难道本王还能操控百姓想法不成?”

  李远笑了笑,神色终于认真起来,表情里似乎还有几分欣慰。他低声叹道:“殿下三年不见,终是明白了些……”

  沈长陵十分讨厌李远那副欣慰的表情,这让他想到过去那个无力的自己。他打断李远的感叹,冷冷的切入主题:“我只想知道现在要怎么办。”

  察觉到沈长陵的不悦,李远也收敛了怀念的情绪,正色道:“不论草民之前说得是真是假,但想必殿下已经知道症结所在。”

  他道:“无论如何,在现在这种有求于他们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顺着他们的意来做这笔交易。商人求‘名’,我们就给他们‘名’,需要改民心,我们就为他们改。”

  “怎么做?”

  “当扬州水患万无退路之时,商旅们自发募捐善款,筹建义庄,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为嘉奖力挽危局的商旅,扬州知府特于城中立碑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