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作者:Humpy      更新:2022-05-02 14:22      字数:2192
  宋琬今年才及笄,这事她一直以为没人会知道,毕竟她的及笄礼早就办过了,还办得那么繁盛。

  “你是怎么知道的?”她抹了抹湿润的眼角,有些感动的询问,“这可不是能从知府的情报里知道的东西。”

  沈长陵笑:“江婆婆告诉我的。”

  那日他到村外面的那座小屋去拜访老人家,本意只是想打听一下关于宋琬的消息,没想到一说起她,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大概是因为很久都没有人可以聊天了,老人一说就唠唠叨叨说了很多,止都止不住。江婆婆的这个样子让沈长陵想起了远在京城皇宫里的皇祖母,她老人家也是这样,一提起自家小辈来就特别爱说话,从他们尿裤子到认错字的各种糗事,老人家总是百谈不厌。

  看着江婆婆说宋琬的样子,沈长陵就想起了当年和各宫女眷聊自己的皇祖母的样子,不由得微哂,便坐在那里听了下去。这一听,还真听得不少趣事。

  “听说你当年还学母鸡蹲在鸡窝里面孵小鸡?”沈长陵调笑道,然后不出意料的换得宋琬的怒视。“等等……等等,你就是这么对待记着你真实年龄的人的?”沈长陵缩头避过宋琬作势打来的手,连声求饶,一副十分害怕的样子。

  两人就这样闹了一会儿,等差不多都累了,就收了手,双双并肩坐在草地上看萤火虫。

  “话说,”沈长陵忽然想起来及笄礼那事,心下好奇,于是随口问道。“知府那群人怎么会记错你的年龄?”在他的印象里扬州知府虽然干了不少坏事,但对宋琬的确是发自真心的疼爱,但他们怎么会连这么疼爱的人的年龄都不记得呢?沈长陵猜想或许其中有什么隐情。

  听到这个问题的宋琬有些不自在,显然沈长陵也注意到了这点。“不想说的话就别说了,”他道,“我也只是随便问问。”

  “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宋琬摇摇头,道,“你可能不知道,不,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李远大人曾经有过一个女儿。”

  直到如今,宋琬还是习惯性的称呼李远为“大人”。

  “具体情况我也不怎么了解,只是以前听曹知事和府衙里的人提过几句。”

  李远当年刚到扬州的时候,也不过是弱冠之年,十八、九岁的少年血气方刚,又年少轻狂,总是少不了那么几段风流史。

  李远也不例外。

  本来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可麻烦就麻烦在,李远风流的对象是花街柳巷的一名女子,这女子还不是什么才名远扬的花魁,只是一个在花街柳巷里随处可见的,籍籍无名的,靠着卖笑和卖身勉强度日的风尘女子。不仅如此,李远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娶她为正妻,两人还有了一个孩子。

  这一来可就炸锅了。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尤其是扬州城里那些仰慕李远的富家千金们,她们早就知道李远这人只是朝廷放下来磨练的,迟早有天要回京城当大官,因此都摩拳擦掌的想要钓得这个金龟婿,从此就能摆脱商贾的低贱身份,直跃龙门。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最不可置信的就是她们,贴身的侍女和小厮们都被自家主子们赶到了大街上,让他们去打听这女的到底是使了什么狐媚之术才迷住了她们英明神武的知府大人。

  “后来呢,他们俩怎么没在一起?”沈长陵问道,“李远又变心去跟了哪个富家小姐吗?不对啊,我也没听说他娶过妻妾……”

  宋琬没有理会他的胡言乱语,而是继续在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对于自己的亲事引发的震动,李远不是没有察觉,但他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他是扬州知府,只要管理好扬州就行了,至于别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有选择的自由。

  但显然别人并不这么想。

  不仅扬州人无法理解这桩亲事,连远在京城的魏巡也无法理解。他直接发了一份加急信给他,要他立即取消这桩婚事,再不济,也决不能让那个女人当他的正妻。

  “娶个小妾随便玩玩可以,但正妻之位,一定是要德才兼备的姑娘才能担住重担。”魏巡在给李远的信中如是写到。

  但李远清楚的知道,魏巡所谓的“德”和“才”真正是在指什么。

  于是他提笔写了一封回信过去,信上写着:“多谢丞相好意,但李某心意已决。纵使须因此久居扬州,李某亦无悔。”

  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信掀起了更大的风波。

  也不知道事情是从哪泄露出去的,反正一夜之间,扬州城里好像各处都知道了知府大人为一风尘女子放弃了锦绣前程。说起这事,大家都不禁纷纷叹惋。

  李远还是没有管这事。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怎么说是他们自己的事,与他无关。但事实证明,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么洒脱。

  “曹满知事说,当时府里也有不少人在议论此事,许是哪次不小心让那个姑娘听到了,她承受不住压力,于是在某天趁大人离开的时候跑到城外投河自尽了,”

  对于宋琬的猜测,沈长陵不以为然。“哪儿有那么多巧合?”他说道,“那姑娘敢嫁李远,自是知道她随之要承受的压力和非议,心里不坚强点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人,扛住了那么多的闲言碎语过了知府的门,又怎么会因下人的几句话就崩溃自杀?”

  宋琬不置可否,她当时也问过曹满这个问题,只不过也没能得到回答。

  “或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这是她偷听到的曹满对李远的回答。

  “不过幸运的是,当年那女子虽然跳了河,却没忍心杀掉自己的孩子,于是把她放到了一个藤篮里头,让她顺流而下。”

  沈长陵听故事听到这里,忽然觉得情节有些耳熟,仔细一想,“那个孩子不会就是你吧?我记得你也是在河里被捡到的。”

  宋琬摇头:“并不是,时间差了一年。”

  但因为对亡女的思念,李远一直记错了宋琬的年龄,再后来,大家也都慢慢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