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节
作者:青青绿萝裙      更新:2023-04-26 16:40      字数:3458
  第447章 做媒人说媒、相亲、拉人?脉, 这是最考验后?宅太太能耐的事。放到现代,等于单人?撑起一个猎头公司。程丹若有心物色两个人?选, 借此和边家拉拉关系, 眉来眼去,啊不,互相熟悉一下, 看看能不能“交个朋友”。然而, 她社?交圈太窄,查无此人?。遂求助于幕僚。姜元文居左, 金仕达坐右, 大家面面相觑。“山不就我?, 我?去就山, 你们觉得?什?么人?家合适, 我?回头找机会套套近乎。”程丹若鼓励他们,“大胆说。”金仕达才到京城,待得?最多的是茶馆酒楼, 结交各方人?马, 对后?宅不熟悉,选择闭嘴。姜元文也?差不多, 结交文人?才子,对小姑娘也?不熟。不过?,他有一个优势。“其实——”胖子畏热, 他掏出帕子擦汗,“夫人?不必舍近求远,子圭兄的二女年方十五, 正值说亲的年纪,我?们也?发愁呢。”左钰的女儿?程丹若来了精神, 立即道:“仔细说说。”姜元文叹了口气?,道:“照理说她这岁数,两年前就该寻摸起来了,可子圭兄去了贵州,家中孤儿寡母的,就耽搁了。”左钰生?有两子一女,长子养到八岁没?了,幼子堪堪启蒙。女儿今年十五,两年前本在说人?家,谁想祸从天降,左钰被发配到贵州,原本有意的人?家,或是不敢蹚浑水,或是看不上了,反正没?了音讯。姜元文估摸着,只要?皇帝在位,且没?发生?大好事,左钰有得?在贵州待了。外甥女和外甥的前途,自然落在了他这姑父的身上。听程丹若的口气?,边小郎还不错,当然试试再说,万一捡漏了呢。程丹若问:“叫什?么名字,性格如何?”“悦娘,悦然的悦。”姜元文苦苦回忆,“性子的话与拙荆相似,进退有度,这样,改日让拙荆带过?来,让夫人?亲眼瞧瞧。”他明白,以左家现今的境况,左悦娘能得?程丹若保媒,嫁入官宦之家,无疑是个不错的归宿。女孩的青春蹉跎不起啊。程丹若道:“好极了,这两天就带过?来吧。”姜元文一口应下。两日后?。姜太太就带着左悦娘上门作客了。“家里动土不断,乱糟糟的。”程丹若招待她们,“怠慢了。”姜太太和左钰样貌相似,生?得?端庄秀丽,带外甥女恭敬地福身问安:“给夫人?请安。”“不必多礼,坐。”程丹若先随意聊点家常,“左先生?捎过?来的信,家里人?都收到了吧?他在贵州日子清苦,但在书院教课著书,好在不寂寞。”“收到了,多谢夫人?照拂。”姜太太十分感?激,“兄长秉性耿直,若有什?么得?罪之处,还望夫人?海涵。”程丹若道:“左先生?学?富五车,尽心讲学?,我?亦十分敬重。”她这才看向侍立的左悦娘,“这是悦娘吧,真是个好孩子。”“罪女不敢当夫人?夸赞。”左悦娘双手紧扣,眼神微微垂落,从不乱瞟,嗓音不高不低,吐字清晰。程丹若问道:“平日在家做些什?么?”“读书练字,做些针线。”“读的什?么书?”“学?完小四书后?,就读了论语。”左悦娘回答,“诗词只读李杜。”……好正经,不愧是左钰的女儿。程丹若点点头,和颜悦色道:“前两日,有人?送了我?两盆海棠,在外头放着,你去瞧瞧。”左悦娘知道是打发她,忙起身道:“多谢夫人?。”“别?客气?,你姑父在我?们家就和自己家似的。”程丹若笑了笑,让小雀带她出去赏花了。小孩子一走,大人?说话就方便许多。程丹若和姜太太道:“光灿应当同你说过?了,我?想为这孩子说门亲事,边家的情况,左太太可清楚么?”姜太太道:“嫂子知道,若是孩子好,家里没?什?么不满意的,就怕人?家看不上。”“看不看得?上,问了再说。”程丹若道,“你放心,有我?义父的脸面在,纵然不成也?不会碍着孩子。”姜太太缓缓点头:“多谢夫人?费心。”程丹若问:“就是不知道孩子自己怎么想。”“悦娘是个懂事的孩子。”姜太太叹气?,“兄长刚出事的时候,嫂子就病了,全靠这孩子里外打点,照顾母亲,督促弟弟读书,周全得?很。”程丹若不得?不再问得?明白点:“孩子自己愿不愿意?”姜太太道:“父母之命,岂有不愿意的?”“关门过?日子,即便不喜欢,也?不能有疙瘩。”程丹若委婉道,“孩子越是懂事乖巧,越不能让她们委屈。”姜太太迟疑少时,道:“总要?见了人?,才知道喜不喜欢。”“七月份,我?准备去趟惠元寺。”程丹若挑了自己熟悉的地点,“悦娘在家也?闷得?紧,不如大家一道去,也?好有个伴儿。”姜太太答应了。“还有一事。”程丹若欲言又止,“有些冒昧。”姜太太态度摆很正:“您有什?么吩咐?”“我?想问问,悦娘裹脚了没?有?”左悦娘仪态很好,全程瞧不见裙下的鞋,程丹若没?法判断她,“惠元寺毕竟在山上。”“我?们家是缠得?窄脚。”姜太太提起裙摆,露出一双窄平的绣鞋,鞋头尖尖的像纺锤,“并不妨碍走路。”程丹若摇摇头:“骨头容易变形,还是不好,好在不碍行走。”她没?过?多纠结这个问题,“那就这么说定了。”-程丹若和左家达成一致,等到边御史?拜访燕子胡同,谢玄英便“刚好”上门送鲜梨,聊了两句。晏大爷委婉地回绝了边家。边御史?叹口气?,没?露出推搡之色,反而道:“给子真先生?添麻烦了。”晏鸿之喝着他送的茶叶,安抚道:“我?家隐娘自幼娇惯,要?你们家多迁就,我?心里也?过?意不去。”这话给足了边家脸面,边御史?自不计较:“是我?孙儿没?有福气?。”此时,谢玄英才佯作初闻,道:“您孙儿一表人?才,看着就是可塑之才。”做出一副思索的样子,“不介意的话,让内子留意一二如何?”边御史?露出讶异又感?激的表情,忙说:“若宁远夫人?愿意帮忙,再好不过?。”他苦笑,“我?们家不求什?么高门贵女,只要?懂分寸、知进退,能替我?孙儿分担一些,我?便心满意足了。”谢玄英若有所思:“这倒是巧了。”边御史?问:“怎么说?”谢玄英道:“在贵州时,内子为汉学?寻访先生?,恰巧得?知左子圭在黔,便让他到书院做了个夫子。他家有个女儿,亦是到了说亲的年纪,听说是个大方沉稳的好姑娘,只是……”他面露迟疑,“左子圭近况不佳,说亲也?难,便委托内子留意。”晏大爷便接口,挑破难处:“左家这情况确实为难,我?看还是挑个家世清白的举子稳妥。”谢玄英顺势道:“我?也?是这意思。”两人?三?言两语铺好了后?路,才等边御史?反应。边御史?稍稍沉吟:“左子圭的女儿……他是左章公的儿子吧?”左章就是左钰的父亲,姜元文的岳父,曾经的文坛名人?。“不错,就是他。”谢玄英赞道,“我?在贵州见过?他,博闻强识,可惜性情过?于刚直,太不知变通。”边御史?和左钰不熟,可归宗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低阶官员被发配是知道的。左章又是名人?,在他读书的年代,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一直听闻左子圭之名,不过?无缘得?见。”边御史?并不在乎左钰的现况。他不是犯了谋逆大罪,而是因言获罪。直谏不阿,从来都是文人?钦佩的行为。皇帝不可能在发配了左钰后?,再株连家人?,运气?好,新帝登基大赦天下,他照样可以回来做官。且有了这次直谏的经历,反而是今后?升官的资本。当然,即便以后?在贵州回不来了,左家也?不是不能联姻。只要?左家姑娘足够好,也?可弥补没?有岳父提携的遗憾,再说……边御史?瞥了眼谢玄英,怀疑左家早就投靠了对方。若如此,将?来的情形谁说得?准?晏鸿之见状,适时开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难得?都在求姻缘,说不准就是缘分,不如见见再说。”边御史?笑道:“子真先生?说得?是。”他朝谢玄英拱手,“此事可否委托给宁远夫人??”谢玄英道:“承蒙不弃,自当尽力。”遂敲定相亲。-两方有意,程丹若要?做的就是合情合理地安排时间地点。她头回说媒,特意请教了柳氏。柳氏十分高兴指点她,细碎地说了不少要?点。比如,一定要?了无痕迹,假装是自然而然地偶遇,女方要?矜持,可以让姑娘家偷偷看上一眼,但男方不能看到姑娘家的样貌,娶妻娶贤,论才色便沦为下流。成了不论,如果没?相中,男方要?体面地回绝,不能有损女方颜面。如果男方过?于失礼,会连累媒人?,此外,虽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女方同时挑选几家无妨,却不能一天相看两个,该有的尊重还是要?有。她听了一肚子的注意事项,回头和谢玄英感?慨:“没?有经验,就得?从头学?起。”谢玄英瞥她:“没?相看过?很遗憾?”程丹若:“也?没?有。”“哼。”他轻嗤,“你尽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