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作者:霍妮      更新:2023-04-29 13:20      字数:4508
  原本是想着这次巴蜀旱灾之中,她也算不大不小立了个功劳,回到京城后总不会像之前那么狼狈。可没想到齐宣竟然带她回了家乡。虽然她表现得一直都很开心,但要说心里一点不犯嘀咕是不可能的。只是,她不想逼他什么,如果他自己觉得累了,顶不住皇帝和太后的压力,那她绝对不会纠缠。不管怎么说,自她遇到他开始,他就没亏待过她,如果就这样结束,也算是好聚好散。“姑娘想什么呢,很晚了,睡吧。”韵秋在旁边出声提醒。“嗯,王爷今天宿在哪里?”“在上次的客栈。”“知道了。”她是声音有些失落,任由韵秋给她卸了钗环,闷闷地上了床。韵秋看出她心里所想,却没有出声,只是笑笑,将油灯吹熄。第二天一早,怀安的百姓就看到一个奇景,有一只奇怪的队伍走在街上。说奇怪是因为,这队伍里的人要么是武将官服,要么就是全副武装的兵丁。可是手里拿的东西却不是刀剑,而是大雁和一只只红色的喜盒。领头的那个身着墨绿色的护卫统领官服,面容肃穆,正是严陵。他的身后跟着刘胜和小七,同样身着护卫官服,各自拿着一只大雁。身后还有十八个黑骑护卫,个个孔武有力,虽然没有骑马,但也是威风凛凛,手里捧着大红的喜盒。这是提亲?于是,在昨天刚刚看了元家一门三举人的热闹后,众人又跟着这些人去了元家。这一次元家可就事先没得到通知了,元清翰来开门时看对严陵的装扮还愣了一下,第一反应是杨铭的什么人前来报复了。直到他看到那两只大雁,才算反应过来,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意,“诸位里面请。”不多时元晋安等人赶来,看到正厅里的阵仗也是愣了一下。严陵上前一步,抱拳拱手,“元先生,在下颖王府护卫统领严陵,今日登门乃是代表我家王爷,前来向贵府提亲。”第129章 信“提亲?”元晋安想到昨天晚上女儿的异样, 半点惊喜没有,反而是冷哼了一声坐在主位上,不发一语。严陵一愣, 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与他想象的情景完全不同。“元先生,”他再次抱拳,“我家王爷的确是真心实意派我来提亲,您若有什么要求, 可以尽管提。”“泗水河畔, 我曾与王爷曾经有过约定,我元家的女儿虽然不是什么高门贵女, 但一不做妾,二要迎娶, 必须是三书六礼,明媒正娶, 少一项都不行。”严陵觉得这没错啊, 自己来不就是但媒人来了么?“王爷派我上门, 就是正式前来求娶,不知元先生的意思是……”“那我且问你, 我女儿去了趟京城,可受皇帝、太后欢迎?明媒正娶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可有长辈的同意?”“这……”严陵一时语塞,京城的事他也是知道的,太后是允了,但允的是侧妃。这也使得颖王一气之下, 直接将人带出京城。看到严陵迟疑, 元晋安心想果然如此, 不由怒气更盛,“没有父母之命,他就贸然来提亲。就算我今日同意,日后瑾汐与他进京,又该如何面对太后?京城之人又该如何议论我的女儿?”这一番话把严陵问的哑口无言,虽然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是太后说不再过问,可是这样的话,并不适合作为提亲时的说辞。思来想去,他还是说道:“元先生误会了,王爷既然派我等前来提亲,自然是已经得了京城的准允。”“哦?”元晋安的声音里透着浓浓的不信任,“既如此,那为何又将瑾汐带出京城,回到怀安?刚到京城就离开,可不像是同意了的样子。”“这……”严陵这下犯了难,用尽全力在想怎么才能把这件事给圆过去。“回到怀安是为了能在元姑娘的家乡向元先生提亲,而且姑娘在外漂泊十年,如今终于归家,怎么也要在家乡过个年,然后再回京城。另外,王爷这么做,也有想让元姑娘风风光光入京的意思。”“对对,”严陵赶紧附和,“这一次姑娘在巴蜀旱灾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我们王爷已经为她请旨嘉奖。还有……”他向身后招了招手,立刻就有一个黑骑走上前来,喜盒打开,现出一对玉璧。“此为同心璧,两块玉璧互为阴阳,相辅相成。此玉璧乃是王爷加冠那年,太后命宫中能工巧匠打造,预备给未来的颖王妃做聘礼。有此玉璧在,先生足可安心。”虽然真实情况是齐宣自己带出来的,但严陵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许多,今天他可是代表自己的主子来提亲,要是没提成……别的不说,光是平越嘲笑他的眼神他就受不了。听到这些话,元晋安脸色缓和了许多。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拒绝的,只是想在答应之前,为女儿在多争取一些。还是那句话,他们元家虽然不是高门大户,但他的女儿也不能随意地被人欺负。如今对方已经好话说尽,又拿出了信物,尽管仍有疑问,但也正好借坡下驴,先应下此事。“既如此,此事元家就应下了。不知颖王殿下殿下何时有空,老夫想与他面谈一番。”听到这儿,严陵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先生所言极是,王爷自该登门拜访。吾等回去后即刻禀报王爷,告辞。”严陵等人一走,元家的其余人就兴奋地走了进来。金氏看着地上的一十八个喜盒双眼放光,“真是十八个喜盒啊,这可是提亲时最隆重的礼节了,他大伯,瑾汐真的要成颖王妃了?”“你瞎高兴什么,咱们这样的出身,哪里够得上当王妃?瑾汐要是真嫁过去了,还不定怎么被京城里的人看不起。要依我看,宁可找个本地的举子嫁了,也好过当什么劳什子的王妃?京城那么远,万一受人欺负,连个撑腰的人都没有。”元晋平的话虽然冲,但却是话糙理不糙,说得元晋安不由叹了口气,若是可以他何尝不想怎么安排女儿。金氏听到那声叹息,狠狠地白了自己夫君一眼,“按你这么说,颖王来提亲还是祸事了不成?”“这女人在夫家,要想立得住脚,娘家一方面,自己也是一方面。尊重和地位都是自己挣来的,自己要是立不住,娘家再有势力也要被夫家人看不起。”“再说,瑾汐本就不是个懦弱的,当年大水时她才多大?九岁的小姑娘,却经历了九死一生,才走到现在,哪里是会任人欺负的?就说咱们在牢里时,不就是瑾汐去求的常县令,才让咱们安安全全地出来了?”“后来,她一个姑娘家独自面对杨铭,结果又如何?”“有这样的经历、手段、胆识,还有颖王的宠爱,就算是独自入京又怕什么?再说,谁说没人给她撑腰了,清舒清敏如今都中了举人,三年后就都是进士,等日后做了大官,不就能给瑾汐撑腰了?”金氏这话说得掷地有声,虽然后面有些夸大,但在元晋安听来却是无比的欣慰。“弟妹说得对,咱们也别乱担心了,都高兴点,再怎么说也是好事。”“就是。”金氏脸上露出笑容,“说起来,瑾汐人呢,这就害羞上了?”“好像一直在屋里就没出来过。”清敏一边研究那对摆出来的玉璧,一边说道。“该不会是生病了吧?文秀,走,咱们去看看。”此时的元瑾汐的确是在屋里,也的确是生病了,只不过生的是花痴病而已。整整一个早上她都抱着一封信在那里傻乐。韵秋喊了几次也不管用,干脆不再理她,给她梳洗打扮妥当之后,就随她去了。元瑾汐也乐得无人理她,尽情地享受这份迟到了好几个月的喜悦。尽管已经能把整封信背诵下来,但是她还是时不时地掏出来看一遍,每看一次就傻乐一次,因为信里的齐宣实在太可爱了。除了开头那句“瑾汐吾爱”之外,信里的齐宣完全不向他平时表现出来的那样冷静、镇定,反而像是隔壁家的淘气孩子。比如他竟然会给人起外号。“我绝对没有把你当婢女,绝对没有,我那么说只是为了迷惑那个康大头,对,从此以后我就叫他康大头了。他的鼻子太灵了,我总担心他想皇兄告密。当然这绝对不是说你见不得人,只是我想自己告诉皇兄,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让别人说呢,对不对?”再比如,他其实是个极度不稳重的人。“你不要生气,等这次事了了,我带你在各处好好地玩玩。江州、京城咱都逛上一圈,让所有人都知道你,让所有人都知道一直不肯大婚的颖王要有颖王妃了。”“逛完京城,咱们就去逛皇宫。虽然那里没什么看的,但怎么也要去见识一下嘛。除了龙椅不能坐之外,你就是想试试皇后的凤冠我也能给你弄来。唉,那个也还是算了,要是我皇嫂在,她肯定能借给你。现在她不再了,我皇兄肯定不乐意。我还是让人专门给你做一顶好了,绝对独一无二。”每次看到这儿,元瑾汐都忍不住想笑,她不自觉地想到自己指着龙椅非要去坐,然后齐宣一脸紧张又一脸为难的样子。虽然现实是第一次进宫并不愉快,但想到他曾经这样憧憬这两个人的未来,元瑾汐还是忍不住嘴角上扬。另一边,齐宣在客栈里得知元晋安要见他后,居然有那么一点点地怂了。虽然严陵给他圆了过去,但毕竟密旨里说的是,太后不再过问此事。单凭这个,肯定不能让元晋安满意。唉,他这个皇侄也是死心眼,都知道替他说好话向他表功了,怎么就不知道写得夸张一点,说一句太后同意了呢?“严陵,京城那边的人什么时候能到?”“他们在一月前就已经出发,一路不停的话,这几日就该到了。四海已经是行路的好手,王爷不必担心。”嗯,齐宣点点头,“再等三天,等他们来了,我再登门。”其实他原本不该这么急着提亲的,等到四海他们到了更妥当一些。可是昨天回到客栈时,他在马车里听到有人在路边讨论,说元家出了两个举人,那个元家长女也跟着水涨船高,用不了几天肯定就会有人前去提亲。虽然他能肯定,不管什么人去亲,元晋安都不会答应,但一想到有人要对元瑾汐动心思,他就莫名的不舒服。元瑾汐可是他费劲千辛万苦才找到的人,别人就算只是想想,也绝对不行!也因此,齐宣在第二天一早,就直接让严陵上门提亲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但是没等来四海,元晋康却是先一步来到客栈,带来了一份地契。“颖王殿下,宅子买到了,三进的院落,虽然不大,但很是精致。这宅子原本是杨铭的私宅,在他占了我们元家的祖宅后,就空置了。后来他们家出了事,这宅子也就充了公。”“常县令曾经命人拍卖,草民为了给族兄弟出气,就自愿拍下。这是当时和官府的交易文凭。前天得知王爷有意要买宅子,草民思来想去,就觉得这个最合适。离元家祖宅不远,又处处精致。草民知道王爷清廉,在外从来不收银子,也不收东西。因此,这宅子就平价转给您,您看如何?”要说一开始,齐宣对于元晋康是真没什么好感,但是几次接触下来之后,却有觉得这个人虽然极力结交权贵,但又不是那种十足十的媚上之人。比如他冒着得罪杨铭的风险收留元清舒,又比如买下杨铭的宅子,只为出气。可以说他市侩,但市侩之中又带着一丝血性和善良。至于平价转宅子就更妙了,说是人情吧但没那么贵重,说不是人情吧,确实有承了他的好处,此人堪称拿捏人心的大师。不过齐宣也不会白白占他的便宜,“平价不必了,你愿意转手已经是情分,本王多给你一成银子,也算不枉你辛苦一场。”元晋康听得心花怒放,“一切都听王爷吩咐。”一朝王爷跟他“情分”二字,已经足够了。那宅子早已被元晋康命人收拾妥当,齐宣在外面是本也不甚讲究,收拾了一下就搬了进去。三天后,四海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怀安城。一同来的,还有皇帝的宣旨队伍。齐宣迅速地看了一眼圣旨,这才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大手一挥,“去元宅。”作者有话说:齐宣:人不中二枉少年。第130章 圣旨“元家乃忠勇仁信之家, 虽三代不能科举,然不坠青云之志,不负祖先之盛名, 箪食瓢饮之中不改其行,是为耕读之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