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3-04-29 15:10      字数:4030
  王三郎笑道,“配不配得上,二妹妹到时候只管听我的话就是。”王二姑娘转了转眼珠子,“她给三个做妾倒是不错。”王三郎一楞,这个二愣子心倒是狠,你要在人家中间插一杠子,还要让人家做妾,比我还刁钻,这等豺狼,看来事成之后要与她断了来往才好。“二妹妹先回去吧,此事从长计议,等沐家父子走了之后再说。”王二姑娘点头,“三哥想做什么,到时候只管吩咐我。”王三郎点点头,“你去吧。”后面几天,沈珍珠忙着两件事情。一是给沐家父子送行。沈家送了二十两的仪程,送了两只玉蟾,沈珍珠还去老宅的桂花树上把那还没开花的树叶折了几枝插在瓶子里送到沐家。沈复年从飘香居叫了一桌上好的酒席送到沐家,陪着沐家祖孙三代喝个叮咛大醉。二是捯饬铺子里的那个花池子。沈珍珠先找瓦匠砌了一个池子,又往里面填了一些土,还让小李往中间加了一些肥料,准备养一养里面的土。这样忙忙碌碌了好久,中秋节终于来了。恰逢秋收季节,虽然是节日,赶集的人也不多。沈复年索性早上没去,准备在家里吃早饭。沐氏今日没有熬粥,一大早起来擀了面条,用昨日剩下的鸡汤混在里面,再加些小菜,一家三口吃得十分可口。沈珍珠吃着吃着,又从碗里挖出一个煮鸡蛋,她伸头看看父母的碗,“爹,娘,你们有吗?”沐氏笑道,“你还长个子呢,要多吃些,我跟你爹有昨日剩下的鸡肉。”沈珍珠并不会故意跟父母客气推让,咬了一大口鸡蛋白,“娘,这阵子鸡蛋是不是涨价了?”沐氏点头,“是呢,鸡下蛋少了,马上各家都要办喜事,到时候更不好买。”沈珍珠在碗里扒拉扒拉,又找到两块鸡肉,沐氏猜测今天可能没办法在家里过节,就提前一天买了些好吃的做给丈夫女儿吃。秋天早晚凉快,吃不完的菜还能留到第二天早上吃。沈珍珠看了一眼沈复年,“爹,今天我们要去老宅过年吗?”沈复年想了想,“晌午去老宅,晚上去你大舅家里。中秋赏月,非得是晚上才好。”沈珍珠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爹,等会子我去给祖父祖母和外祖父送月饼,您先去铺子里。”沈复年喝了一口面汤,“给章哥儿家里也送一些。”沈珍珠点头,“我晓得了。”吃过了饭,沈珍珠换了一身鹅黄色的衣裳,头发松松挽了个髻,随意插戴了一根铜簪子,耳朵上佩了一对银耳钉,拎着一个篮子,带着毛毛一起往沈家老宅而去。篮子里有两个大油纸包,都是铺子里卖的月饼。寻常人家不会做月饼,一是工序复杂,二是做得少成本高。沈复年从县城里进了许多便宜的月饼,不管是镇上还是乡下农户,多少都会买两个应景,沈家最近很是赚了些小钱。出门就是郭家铁匠铺,沈珍珠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大油纸包,“章哥儿,过来。”郭怀章赶紧跑了过来,“珍珠姐姐。”沈珍珠把油纸包递给他,“这里面有四个月饼,你拿回去,正好一人一个。”郭怀章有些不好意思,“总是吃姐姐的东西,昨儿我爹买过了。”沈珍珠笑着塞给他,“你爹买的是那种两文钱一个的,我这个是五文钱一个的,你们拿回去尝尝。”不等郭怀章再次拒绝,她与郭家父子几个打过招呼,拎着篮子往沈家老宅而去。一路上,沈珍珠遇到了许多熟人,很自然地与人打招呼。走到自家杂货铺门口,没成想碰到了王三郎。王三郎很有礼貌地鞠躬行礼,“沈姑娘。”沈珍珠也回个礼,“王三公子。”王三郎手里拿着一摞纸,刚从铺子里出来,“沈姑娘这是要去哪里?”人家来买东西是客人,沈珍珠只能客气应对,“我去给祖父祖母送些月饼。”王三郎笑着做了个请的动作,“姑娘孝顺,您先忙。”沈珍珠再次行礼,没进铺子,直接往东街而去。走了十几步远,沈珍珠忽然感觉锋芒在背。她转身一看,什么都没看到,王三郎已经往对面走了。难道是我出现幻觉了?她拎着篮子继续往前走,很快到了沈家老宅门口。沈珍珠晃了晃门环,“宝珠,宝珠。”沈宝珠正在扫院子呢,听到她的声音立刻飞奔而来,开门后惊喜道,“姐姐来了。”沈珍珠笑着跨进门槛,毛毛也跟着跳了进来。“祖父祖母呢?”沈宝珠把门带上,“祖父出去了,祖母正在堂屋里呢。”沈珍珠看了一眼老宅的格局,沈宝珠搬到后院去了,沈文清兄弟住在西厢房,这家里比以前宽敞了许多。刚走到院子的石子甬道中央,看到潘氏从厨房里出来了。沈珍珠就把她当关系普通的同事,“大伯娘好。”潘氏皮笑肉不笑,“珍珠来了。”沈珍珠嗯了一声,“我来给祖父祖母送几个月饼。”潘氏等沈珍珠进屋后在后面哼了一声,一大家子晌午来吃饭,就送了几个月饼。铺子里整日日进斗金,却越发小气。沈珍珠听不到潘氏的心声,拎着篮子进了堂屋,“祖母,忙呢。”沈老太太见到大孙女很高兴,对着她招手,“到我旁边来坐。”沈珍珠拎着篮子坐到她身边,“祖母,我爹娘让我送了几个月饼过来给祖父祖母尝尝。这还有块肉,孝敬您二老的。”沈老太太笑眯眯地接过篮子,“你爹娘孝顺,你也孝顺,你大伯父和你三叔也孝顺。我老婆子有福气,儿孙个个都孝顺。”沈珍珠笑眯眯地看着老太太,“您近来身子骨可好?”沈老太太拉着孙女的手,“好,好得很,我至少还能活二十年。”沈珍珠跟着笑,“祖母要再活五十年才行。”沈老太太笑得止不住,“看到你们个个都好,祖母就高兴。你等会子回去告诉你爹娘,晌午回来吃饭,你三叔也回来,咱们一大家子好久没有聚一聚了。”沈珍珠点头,祖孙几个又说了几句话,沈珍珠拎着篮子准备离去。沈老太太叫住她,“宝珠,把昨儿买的点心给你姐姐带两样。”沈宝珠连忙去柜子里给沈珍珠拿了一些点心,用油纸包好放在她的篮子里。毛毛闻到了点心味,高兴地围着篮子绕。沈老太太开玩笑,“这狗毛终于都长好了。”沈珍珠走出堂屋,不去理会潘氏阴沉的脸,带着毛毛就走了。回到家里后,她又往沐家去了一趟,送了同样的东西,并且与沐云檀约好,晚上一起赏月。当天晌午,沈家二房和三房一起回了老宅。沉闷了好久的沈家老宅又热闹起来,沈复生很热情地招待两个弟弟。潘氏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有老太太压着,她也勉强给了个笑脸。沈老太爷今天也高兴,虽然看不惯沈珍珠指挥弟弟们搬桌子时的样子,也忍着没说一个字。沈复瓯带来两坛子酒,“爹,大哥,二哥送了月饼和肉,我就带了两坛子酒过来,咱们爷儿几个今日不醉不归。”今日的菜色很是丰盛,有鸡、有鱼、有肉,荤的素的加起来十几个菜。沈珍珠坐在沐氏身边,旁边是沈宝珠。沈老太太道,“老头子,你不是说家里整日空荡荡的,今日孩子们都回来了,你那嘴就那么金贵,不能跟孩子们说几句暖心的话?”沈老太爷眼睛一瞪,“就你老婆子话多!”他端起酒杯,“来,吃酒!”男人们吃酒,女眷们今日也有米酒。孟氏开玩笑道,“娘,您不是说家里空荡荡的,赶紧给文清说个媳妇,过个一二年,家里才热闹呢。”沈文清闹了个大红脸,“三婶,我明年要考县试呢。”潘氏心里也堵了一口气,就是想等明年开春儿子能中县试,到时候说的亲事也好看。沈老太太打圆场,“那还得你们这些做婶子的跟着一起多费心才好。”旁边的潘氏忽然来了一句,“文清迟一年早一年倒无妨,他又不是姑娘家。”这一句话,让整个席面安静了一息。孟氏立刻道,“还是娘和大嫂沉得住气,我们文松才十三岁呢,我有时候看到好姑娘眼里都馋。”沈文松一呆,怎么又扯到我身上了?沈家四个男孩,沈文清最大,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往下是十三岁的沈文松,然后是十二岁的沈文岳,最下面是十岁的沈文墨,沈珍珠姐妹卡在沈文清和沈文松中间。在沈文松没出生之前,家里只有沈文清一个男孩,故而沈老太爷非常看重长房和长孙。沈珍珠笑看沐氏一眼,狗改不了吃屎,不管经历了什么,大伯娘都难以改变本性,拉踩妯娌是刻到她骨子里的目标。沐氏也笑,她爱吃什么吃什么,与咱们无干系。母女两个眉眼传话,一起嘲笑潘氏。潘氏似乎看到对面母女两个的不屑,心里更加郁闷。她看了看儿子,就算儿子明年过了县试,比沐家的小子还是矮了一头。阿弥陀佛,神天菩萨保佑,让沐家父子一起落榜才好。众人一起打岔,把潘氏刚才一句不中听的话混了过去。沈宝珠尴尬地对着堂姐笑了笑,潘氏不止一次在女儿面前抱怨,因着沈珍珠不肯嫁人,压得底下的弟弟妹妹也没法说亲。沈宝珠知道亲娘现在和外祖家闹崩,心情不顺,并不曾与她争论。认真理论起来,沈文清才是前头最大的那个障碍。沈珍珠一心干饭,只看碗不看脸,还不时给旁边的沐氏夹菜,看的旁边的孟氏羡慕不已。她倒是有两个儿子,没一个记得给亲娘夹菜。那边爷儿几个一边吃一边喝,女眷们很快都下了桌子,沈珍珠借故铺子里没人照看,提前带着沐氏走了。一出大门,沈珍珠就觉得空气一新,“娘,您回去歇着吧,我去铺子里。”沐氏拉着女儿的手,“莫要在意你大伯娘的话,听说最近潘家连门都不让她进了。”沈珍珠啧啧两声,“那样一来,潘家从大伯娘这里抠过去的银子就不用还了。”沐氏叹了口气,“你大伯娘也是可怜,遇到这样的娘家。”沈珍珠拉了拉手里的狗绳,“与咱们无关,总不能因为她娘家对她不好,她就要把气撒在咱们身上,娘你可别心软。”沐氏笑道,“放心吧,我能拎得清。人家的狗都放养,偏你还弄个狗绳。”沈珍珠紧紧拽住手里的绳子,“娘,万一毛毛咬了人可就麻烦了。它越来越大,就要趁现在给它立好规矩。”说话的工夫,母女两个到了杂货铺门口,沈珍珠独自进了杂货铺。沈珍珠中午喝了点米酒,见铺子里也没什么客人,自己跑到后院里去小憩。醒来后,沈珍珠又活力四射,天还没黑呢,她做主提前关了铺子,让两个伙计回家去过节,自己也高兴地准备去沐家。沈家一三口到沐家时,薛氏已经把晚饭准备的七七八八,沐云檀亲自出来迎接,“姑妈姑父来了。”沐氏进门就往厨房去,一边走一边问沐云檀,“今日晌午你们怎么过的?”沐云檀笑着回道,“祖父说家里就三口人,晌午吃的简单。听说姑妈姑父和表妹晚上要过来,祖父就让娘多准备了几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