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3-04-29 15:12      字数:4519
  沐氏报过喜之后就回了家。天快黑的时候,沈复年来到铁匠铺里。“郭大哥今日一个人可能忙得过来?”郭铁匠正在收拾东西,“还好,这两天没有前一阵子人多。”前一阵子春耕,铁匠铺的生意不错,这两天各种锄头镰刀之类的该买的都买了,故而人少了一些。沈复年帮他一起往屋里搬东西,“孩子们说长大就长大了,要不了几年,郭大哥就能儿孙满堂。”郭铁匠脸上带了些喜色,“亲家别急,早晚你也会有的。”沈复年把手里的凳子放在地上,“早一些总是更好。”郭铁匠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亲家?”沈复年笑道,“郭大哥不知道,今日我屋里人去大哥家里帮忙,回来后心里酸的不得了,逮着珍珠骂了两句。”郭铁匠笑着打岔,“过两日孩子洗三,你们都来。”沈复年继续搬东西,“别说我屋里人酸,我也酸呢,这才厚着脸皮来问郭大哥,能不能把两个孩子的婚事提前一些?”郭铁匠听到这个问题后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亲家,旭哥儿的事情,还是要他自己做主。再者,我听说……”他停下了话,他不确定沈复年知不知道霍家的事情。沈复年将炉子里的火钳拿了进来,“我知道郭大哥的顾虑,霍家姐弟虽然辈分长,但年纪不大,这些事情想来不会干涉。旭哥儿是郭大哥养大的,还是的您做主。”郭铁匠倒不在意这个,“若是旭哥儿不反对,我这边都行。亲家给我个日子,我要提前旭哥儿置办些东西。”沈复年连忙道,“不用郭大哥破费,我家里都准备好了。”郭铁匠道,“你家里是你家里的,我该给他置办的一样不会少。”沈复年连忙拱手,“郭大哥高义。”郭铁匠收回目光,“都是他该得的,我养了他一场,养的不是特别尽心,往后他去了你家里,希望你们能对他更好一些。”沈复年道,“郭大哥已经尽心了。”郭铁匠不再坚持这个话题,“既然要提前,该筹办的亲家受累筹办一下,容我先把孙女的事情办过了再预备旭哥儿的事儿。”沈复年点头,“这是应该的。”他帮着郭铁匠把铺子收拾好,两亲家告辞,各自回家。沈珍珠今天带着月牙守着铺子,郭怀旭家里走不开,一天没过来。月牙见她无聊,又来说八卦,“姑娘,我听说今日大太太又请了人去豆腐王家里,看来这亲事是铁板钉钉了。”沈珍珠点点头,“你没事时多盯两眼王招娣,她跟我不和。此人心胸狭窄,防止她来害人。”月牙来平远镇头一天就看到王二姑娘对着郭怀旭痴痴爱爱,心里自然明白,“姑娘放心,现在豆腐王家里每天和老宅那天有什么来往我心里都清楚着呢。”沈珍珠叮嘱她,“别让大伯娘发现你,碰上她你要吃亏。”月牙捂嘴笑,“我听说大少爷今天去上学时鼻青脸肿的。”沈珍珠裂开一口小白牙,“是我打的!”月牙忍不住大笑,“打得好!”话说昨日沐老太爷带人去把沈家祖孙二人打了一顿,今天沈家老宅整个一天都阴沉沉的。沈老太爷昨晚上就躺下了,到现在还没起床,一天没吃没喝。他的嘴巴肿了,是被沐老太爷抽的。一想到被沐老太爷打了,他心里那股火怎么都压不住,他喊沈复生,又让沈文岳去喊沈复瓯,他要带着儿孙踏平沐老太爷的家。可他喊了半天,一个人都没有。沈老太太一大早就把儿孙们全部打发走,只留下潘氏和沈宝珠在家里。沈老太爷不肯吃饭,她就饿着他。沈老太爷躺在床上一整天,沈老太太就往他床前送了一把剪子和一根绳子,让他自我了断。沈老太爷气得骂骂咧咧,沈老太太毫不在意,她知道他舍不得死,他也没那个勇气。听说隔壁郭家生了个孙女,沈老太爷立刻高兴地起了床,肿着脸吃了一大碗饭,边吃边叨叨,“让你们能!”沈老太太嗤笑,“看来打轻了,还是满嘴歪话。”沈老太爷立刻要摔碗,沈老太太指着他的鼻子呵骂,“你要是敢摔一个碗,我立刻去告诉所有街坊邻居,昨晚上你被沐老二抽了一顿嘴巴子!”沈老太爷的表情冻在脸上,他挨打的事儿知道的人并不多,若是他去报仇,事情就会传开……人人都知道他和沐老二不和,临了临了,他被沐老二打了一顿,他还有什么脸面见人。沈老太爷悲愤地发现,他连报仇都不能去,不管他以后怎么找场子,永远无法抹平他昨晚上被沐老二抽了一顿嘴巴子的事儿。“你敢!”沈老太太冷笑,“你看我敢不敢,沈老五,我告诉你,往后你再敢胡说八道,我就去满大街嚷嚷,你既然你不修德行,我以后何苦再给你遮掩。”沈老太爷指着她你你了半天,“谢兰芝,你很好。”沈老太太又道,“以后孩子们的事儿你少管,姑娘小子说亲事,自有他们爹娘做主,不需要你多嘴多舌。你还能活几天,再这样讨人嫌,以后死了也没人给你烧纸。”听说郭家生了女儿,潘氏也对着隔壁狠狠呸了一声,立刻再次找人去豆腐王家里说和。你沈复年跟王家不和,那我更要娶了!王招娣缠了一天,成氏终于点头答应了婚事。当天,就在郭家得了个孙女的消息刚刚传出去的同时,沈家大房与豆腐王家定亲的消息也传遍了平远镇。第61章 .论君子姑嫂之战我今天不想做君子;一……过了两天, 郭家长孙女洗三,恰逢端午节,郭家只请了亲近的族亲、沈复年一家子和李掌柜一家子。因着孩子还小, 郭家也没正经取名,就大丫头大丫头的喊。忙过了大丫头的洗三,沈复年再次请了李掌柜等人, 一起去往郭家正式送了个好日子,把婚期定在八月二十。定日子当天, 沈珍珠在家里, 没有去铺子。日子一定下来, 她的心彻底落定下来。沐氏从郭家回来时满脸欣喜, 见女儿在廊下捣鼓一盆花, 忍不住开始念叨,“就剩三个月的时间,该预备的东西也要预备起来。喜服请徐裁缝做,我看你现在手艺也不错, 你跟旭哥儿的里衣中衣就你自己做吧。”沈珍珠听到就头大, “娘, 是不是要准备很多东西?”沐氏对月牙道, “去把纸笔拿过来。”等月牙拿来纸笔, 沐氏吩咐女儿, “我说, 你来写。”沈珍珠端正坐好, 沐氏一边喝茶一边慢慢道, “你的床就不换了,当日我做的时候就做的比较大。到时候你搬到西厢房去住,衣柜和箱子郭家那里可能会备, 你屋里那些也都是新的,这些不用添。你们住厢房北屋,中间厅堂里要加一个高几和两把圈椅,再加一个小饭桌和四张小椅子。南屋放一个大书架,一张书桌和两张椅子。”沈珍珠问道,“娘,我们又不单独吃饭,要饭桌干什么?”沐氏嗔怪女儿,“若是有人来看旭哥儿,你放两样点心总得有地方。”沈珍珠不再说话,沐氏继续道,“帐子做两床,被子打四床,枕头枕套两对。去年给旭哥儿买了许多料子,以着你郭大伯的性子,肯定会给他带过来。你的衣裳原就多,这回给你置办几套新裙子就好,回头过日子细水长流的,慢慢添置。”沈珍珠点头,“我的衣裳太多了,从过年到现在就做了四身衣裳,到时候做两身应个景就行。”沐氏继续道,“我听你郭大伯那意思,会给旭哥儿准备不少东西,咱们家主要是办酒席。”沈珍珠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娘,到时候接亲要怎么接啊?”沐氏被问住了,“这我还真不晓得,你有什么好主意?”沈珍珠反问,“娘,别人家招婿是怎么做的?”沐氏看了女儿一眼,“我说句大实话,好多人家招婿招的都是不怎么成器的孩子,且女婿家都远的很。大多都是提前把女婿叫到家中,直接在岳家办喜事。还有的随便办了两桌酒,敷衍的很,咱们不能这么对旭哥儿。”沈珍珠唔了一声,“娘,这意思咱们得开平远镇的先河?”话音刚落,门口传来沈复年的声音,“珍珠有什么好主意?招婿的人家少,就咱们平远镇,往上数五十年,招婿的人家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并没有什么成例。咱们去郭家下聘,郭家给旭哥儿陪送东西,这些已经超出了普通人家娶媳妇的水准,至于迎亲,只要不折辱了郭家和旭哥儿,咱们怎么做谁也说不出个一二。”沈珍珠敲了敲脑袋,“爹,要不到时候咱们这边人先去郭家,请了郭二哥过来,然后,然后我坐轿子,我们一起出去溜一圈,再回到咱们家来,您看可行?”沐氏立刻抚掌,“这个法子好,普通人家迎亲不就是这样,无非最后是回到哪里去的区别。”沈复年坐了下来,月牙上了茶水,他端起茶盏轻轻刮了刮盖子,“这个法子倒是行,总不能让你去郭家接亲。”沈复年也无法想象自己女儿去郭家迎娶新郎的场面,不如先派了沈复瓯等人去请郭怀旭过来,然后小夫妻一起出去把镇上转一圈,再回郭家,又体面又热闹。“先这样定,明儿我去问问郭家的意思。”沐氏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好,“到时候让林家多出两个吹鼓手,弄得热闹一些,路上多洒些喜糖,给郭家和旭哥儿做足脸面。”一家三口一边闲话一边商议成亲的事情,沈珍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了其中许多的细节。说着说着,天就黑了。一家三口正准备吃饭,沈复瓯来了。沈复年起身迎接,“三弟来了。”沈复瓯客气向沐氏问好,沈珍珠也与三叔行礼。沈复年招呼他上桌,“来,一起吃。珍珠,把家里的酒端上来。”沈复瓯也不客气,“我与二哥好久没在一起吃饭了。”沈珍珠送来了酒,沐氏晓得男人吃起酒来没完没了,索性带着女儿去西屋吃饭。沈复年亲自给弟弟倒酒,“家里怎么样?光靠那几十亩地,往后文松和文墨长大了,怕是要吃紧。”沈复瓯端起酒杯,“二哥别说,先让我喝一杯,一醉解千愁。”沈复年笑,“也不至于,日子能过的下去,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沈复瓯喝完一杯酒,“二哥,我来是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受大哥所托。过几日大哥要去王家下聘,让我来问问二哥去不去?”沈复年给他倒酒,“我不去,等王家女过门时,我该送礼送礼,但王家那边我不会去的。”沈复瓯喝了一口酒,低声问道,“二哥,这好好的,你怎么和豆腐王家结了仇?我看你以往极少与人结怨的。”沈复年慢慢吃了一口菜,“我也不瞒你,豆腐王家的女儿连同北街王家子一起暗算珍珠,若不是珍珠机灵,怕是糟了毒手。这事儿牵扯到珍珠的清白,我只跟你说,连爹娘都不知道。出了这个门,你就全部忘掉。”沈复瓯手里的酒杯停在半天空,半晌后他缓缓放下酒杯,“二哥,您要不说,我心里还跟着大哥大嫂一起埋怨您呢。既然如此,二哥不去也罢。只是二哥,这王家女既然这般不妥当,往后过了门,大哥家里的日子又得不消停。”沈复年沉声道,“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二嫂还挨了爹一顿骂,我何苦再去多嘴。”沈复瓯叹气,“爹就是这个性子,没得办法。我听说前儿沐叔跟爹吵嘴了?”沈复年看了弟弟一眼,“长辈的事情,咱们不好多嘴。”沈复瓯打哈哈,“二哥说得对。”沈复年又问,“除了这个,你还有何事?”沈复瓯叹一声气,喝一口酒,“二哥您看,我两个儿子一天大过一天,且都在读书,虽不知将来能不能有个结果,但他们想读,我总不能把他们叫回家种地。原来还有爹娘和二哥照看,自从分了家,我这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想来问问二哥,有没有什么好门路,辛苦些不怕,一个月能多几文钱,好歹也能补贴家用。”沈复年陷入沉默,一连喝了两杯酒才缓缓开口,“那种眼睛头上看得见的挣钱门路,怕是不好找。”沈复瓯回道,“这个我自然晓得,我不能文不能武,又不像二哥这样有才干。我知道有些为难二哥,也是话赶话赶到这里,跟二哥讨个主意。二哥以后帮我留心些,成与不成二哥不必放在心上。”沈复年端起酒杯与他碰一杯,“那这事儿我先放在心上。今日我去郭家送了日子,就定在八月二十,到时候还得劳烦你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