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作者:阿堵      更新:2023-04-29 21:46      字数:7805
  “你……你是……”“小女子颜郑氏,见过徐先生。先生别来无恙?此番冒昧前来拜访,不知先生可方便说话?”徐文约一听她夫家姓颜,再无疑虑,马上想到定是颜幼卿不好现身,才叫他嫂嫂携侄儿单独来找自己。原本特地留了个帮佣在屋里,以免瓜田李下之嫌,这时候也顾不得了,将帮佣打发出去,一边还礼一边道:“嫂嫂请坐。”颜郑氏谢过坐下,并不绕弯子,直接道:“因家中突生变故,我与皞儿、华儿临时决定,随小弟前来海津暂居。小弟视先生如亲兄长,眼下他多有不便,言说安身之所早有先生帮忙定下,故突兀上门。不得已出此下策,实在是……”徐文约不待她说完,便道:“小弟早已安排妥当一切,我都是知道的。他既不方便出面,由我出面也一样。对了,你们吃饭了没有?”“吃过了。劳烦先生差人帮忙指路,前往小弟租赁的屋子即可。”徐文约看看时间,将近下午两点。对面母子三人风尘仆仆,多半没吃午饭。当下道:“这样,我先带你们去吃饭。行李在哪儿?”“行李寄存在车站。不用再麻烦先生……”徐文约不由分说,要了行李号牌,派一个帮佣去车站取。自己径直领着母子三人往附近餐馆吃饭。颜郑氏不惯与人争执,只得由他做了主。四人在隔间里坐下,徐文约点好饭菜,等两个孩子低头吃起来,才问:“不是叫小弟在家里多待些时日,出了什么变故?”颜郑氏听他这么问,眼眶倏地通红。扯出帕子捂住脸,在两个孩子注意到之前,又放下。慢慢道:“说来叫先生见笑。我母子三人,说是回娘家,实为投奔大伯。今冬伊始,大伯不幸病逝,换了从兄当家,容不得三张嘴白吃饭。他暗地里把我的庚帖换给了一个老鳏夫,又盘算要把皞儿、华儿抵给人牙子。若非小弟及时赶回来,恐怕我孤儿寡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三言两语间,前因后果都清楚了。徐文约气得握紧拳头撑在桌面上,手背上青筋直冒。顾及到小孩子在场,却又不好多说什么。“无奈之下,我们连夜收拾,随同小弟离了双清镇。往后……怕是不好再回去了。”“这等狼心狗肺之徒,还惦记回去做什么。你放心,小弟那里也就是暂时不便,过了这阵就好。他做得不错,甚得东家喜欢,安置你母子三人不是问题。小弟与徐某乃患难之交,倘若真有问题,嫂嫂来找我便是。大忙帮不上,日常照应小事,只管知会一声,切莫生分。”安置嫂嫂侄儿的屋子,颜幼卿早已经徐文约作保定下,连同家具什物基本备齐。只是兵变乍起,他又在阿克曼跟前露了脸,原本并未打算这么早返回来。甚至意识到万一战乱又起,海津城远不如乡下稳当,还犹豫是否要将母子三人接出来与自己同住。谁能想到嫂嫂娘家大伯尸骨未寒,从兄竟是这般恶毒嘴脸。幸亏屋子并未退订,徐文约领着母子三人上门,寻得房东,直接入住。徐社长再三思量犹不放心,又拨了一个帮佣的女工过去。被颜郑氏几番推脱,最后到底还是谢绝了,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深居简出,小心度日。颜幼卿趁夜偷偷去探望过两回,将身边的现钱都给了嫂嫂。他有些后悔把钱都存进了外国银行,弄得眼下这种时候,竟不敢取出来花。至于徐兄那里,彼此义气相交,往后总有回报的机会,倒不必斤斤计较。他通过拜托王掌柜联络,与大老板胡闵行在娘娘庙前斜街分店见了一面。提前返回的原因如实说了,却没交代嫂嫂侄儿真实下落,道是拜托给朋友,依然安顿在乡下。又道偶然得知江湖上一个仇家近日出现在海津租界,恳请辞去开学后白日接送小姐的活儿,只专心给细货库房守夜。胡闵行问他:“是什么仇怨?冤家宜解不宜结,要不要我替你摆桌酒,请几位道上的前辈,开解开解?”颜幼卿不禁有些惭愧,只好说:“多谢东家关怀。是上一代结下的仇,不足与外人道。对方不见得在海津多待,井水不犯河水即可,且避一避再看。”胡闵行思忖片刻,道:“既如此,租界那边你最近也不要去了,我另外派活儿给你。你还跟着王贵和待在码头这边,帮我盯紧鑫隆商行。风闻很快有一批上好的洋油与钢材自明珠岛来,即将进入内海湾。传言这批东西是盎格鲁来的军用品,若传言属实,定能卖出大价钱。只可惜,很可能已经被鑫隆先一步接上了头,一旦抵达,就要分批卸货,偷运入港。码头上我另外派了人蹲守,只是至今也没抓到小辫子,恐怕还得趁晚上去内海湾接货的机会,摸清楚底细。”颜幼卿问:“是只打听消息,还是要设法与卖主接上头?”“你先打听消息,接头的事须随机应变,不可轻举妄动。我会叮嘱王贵和,你到时候听他吩咐。”颜幼卿点头应了。胡闵行停顿片刻,又道:“这批货数量应当不少,大船定会找由头在内海湾停泊一段时间,只不知挂的是哪家公司的旗子。洋人轮船那么多,也没处找去,你记着,只须盯紧鑫隆暗中接货的人,对方定会露出马脚。你身手好,又没在外头露过脸,鑫隆的人不会防备。虽然他们也有几个老手,不过是水性好,会弄船,若论真功夫,怕是谁也比不得你。如果能打听到他们如何接头,如何交易,如何卸运,把消息带回来,就是立了首功。之后我这边自会设法,与买主接头,好好谈场生意。”颜幼卿听明白了,这是要从鑫隆手上截胡,又或者横插一脚,硬分走一杯羹。生意场上动起真格来,与刀枪拼杀无异。第25章 灵犀暂未通颜幼卿一身漆黑,沉默机警如夜枭,蹲坐在小船末尾。远处大团暗影,随着距离拉近,轮廓渐渐清晰,是许多纵横排列的远洋货轮。小船两头尖削,中间狭长,最多不过容纳三四人,却灵活轻便,速度极快,专用于水面传递消息,或挟带细货逃逸。比起停泊在内海湾的远洋货轮,夜色中显得尤为渺小。那些高达数层的庞然大物,远渡万里而来,在此岿然停驻,起伏摇晃的浪涛也仿佛不能撼动其分毫。颜幼卿望着这些外国大船,一时走了神。他有些不能想象,它们如何载着各色洋人跨越漫无边际的大海抵达此地。曾经也不是没想过,万一海津城的事无法善了,索性混上一艘船出海去。洋人的大船上边,并不是没有夏人水手。一趟跑下来,至少一年半载过去了,谁还记得翻那点旧账。只是自己虽识得些微水性,在船上讨生活怕是不够。当然,这般念头不过偶然一想。颜幼卿心里明白,事情根本到不了那地步。倘若自己当真脑子一热,跟着外国轮船出洋去,叫峻轩兄知道,不定多么自责担忧。一年半载海上漂浮,无凭无依,半个熟人都没有,大约自己也不见得真能受得了。况且现在嫂嫂与皞儿、华儿都来了身边,如此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可不能再有。想到嫂嫂与两个孩子,颜幼卿收回思绪。胸中沉甸甸压着一口气,吐之不尽。原本还打算在乡下多待些时日,避避风头,却不料变故频生,连母子三人的安生之所都失去了。若只是自己单身闯荡,什么不好说?尽有权宜之计能应付过去。如今却不得不加倍小心,以免招惹麻烦。只是避开了租界的麻烦,避不开码头的麻烦。这一桩替东家打探消息的活计,也不知牵涉到多大的生意。利字当头,自有风险,须打迭精神,步步谨慎。那些远洋货轮最初不过是团团阴影,渐渐离得近了,便可见出几处星火般的光亮。再近一些,甚至可以听见自某些船上传出的呼喝笑闹之声。大部分做正经生意的货轮,水手们轮番上岸娱乐,船上留守的人夜间照常休息,绝不会闹出这等动静。闹出这般动静的,或是招了妓女上船,聚众喝酒赌博,或是另有其他不便上岸的生意要做。海关在进入下河口海港码头位置设了灯塔望楼,日夜监控,但对于泊在内海湾的船只,只要不入港口,是完全不管的。一些脑子活胆子大的夏人便摸上外国大船,向没机会上岸的洋人兜售华夏特产,甚或做点皮肉生意。更多的则是上门接货,希图碰运气发横财的本地商人。只不过,若是碰巧接到禁止入关的货物,能不能顺利混入港口,则须各施手段,各凭本事了。小船上一共三个人。王贵和坐在中间,把头是驾船的伙计,颜幼卿坐在末尾。驾船伙计是个老手,小船在大船之间自如穿梭,最后向其中一艘靠近。临到近前,便可隐约看出船身上油漆画出的所属外国公司记号。颜幼卿对这个记号不陌生,曾经跟随王贵和接货时见过几次。点燃玻璃提灯,调节明暗打出信号。反复数次之后,有人出现在船舷附近。王贵和熟门熟路打过招呼,由颜幼卿护着自舷梯登上甲板。王掌柜能说一点盎格鲁语,会的不多,谈价钱套近乎却尽够用了。进得船舱,他一边装模作样挑拣东西,一边与洋人闲聊。颜幼卿充当随从,留神侧耳细听,仅听出“什么时候”“哪个”寥寥数词,心里有了猜测,王掌柜大概是在向洋人打探最近什么时候到了其他船只,停在什么位置。周旋一番,两人告辞离开,回到小船上。果然,王贵和指挥驾船伙计往另外几艘大船附近驶去,特地叮嘱其隐藏行迹,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小船贴着大船绕行,恰巧隐没在船身阴影之下。这一日有星无月,更加方便潜行。颜幼卿目力最佳,王贵和叫他挨个辨认大船上的字母图案标记,形容给自己知道。中间更是叫他悄悄攀上两艘船,潜进去查看货物类型。有一艘船上灯火闪烁,时不时隐约传出笑闹之声。从轮船公司名称看,却是从未打过交道。无人引荐贸然上船,很可能发生意外冲突。王贵和问颜幼卿:“能进去瞧瞧么?看看里边做的什么生意,有没有鑫隆的人在。”颜幼卿已然观察一阵,道:“潜上甲板没问题。船舱里边不知是何景象。我且试试。”“若是察觉危险,赶紧回来。切记不要打草惊蛇。”“明白,掌柜放心。”小船紧贴在大船尾部下方,减慢速度,颜幼卿解下腰间的龙爪钩绳,估量一下高度,使个巧劲抛上去,只听极轻微的“叮”一声,在夜风与细浪间几不可闻,那精致的铁钩便搭在了舷栏上。他舒展双臂,抓住绳索,身体跟着荡过去,三两下蹿上船舷,翻上甲板,不过眨几下眼的工夫,人已经不见了。王贵和在心里暗赞一回,深觉东家知人善用。便是这颜幼卿,不知道在码头什么地方藏了两天,就发现鑫隆商行开始加派人手出港接货,把消息传了回来。大老板当机立断,命自己连夜跟出来打探虚实。凭颜幼卿这身好功夫,今天晚上必定不会白跑,不枉自己这大冷的天半夜出海盯梢。只要能寻得与兴隆接头的洋人船只,之后东家定有办法,谈成这一笔生意。王掌柜从袖筒里抽出手,紧了紧大毛外套衣襟——真他娘的冷。为了尽可能轻便,小船连舱篷都没有。幸亏夜里风浪不大,否则一个不慎就会被海水浇湿,冻成冰棍。王贵和作为大老板心腹之一,广源商行最重要的码头分店掌柜,已经很多年没遭过这种罪了。然而,正所谓居安须思危,富贵险中求,听东家意思,这一笔生意若是做成,半年不开张都顶得住。驾船伙计从屁股底下摸出一个小酒壶递过来,王贵和喝一口又还给他。那伙计连灌好几口,酒壶便见了底。为了悄无声息,小船全靠人力划桨。划起来时不觉得,反倒是这么干等着有些难捱。王贵和咂吧着嘴里的酒味,琢磨到底是什么生意,能半年不开张都顶得住。所谓洋油钢材,内行人一听就知道是瞎扯。若要此等暴利,无非两样黑货,一样软,一样硬。软的是福寿膏,硬的是西洋枪。虽然广源商行此前没涉及过这两门生意,王掌柜却也知道一点行情。由于南北和谈,已经很久没听说哪里打大仗,军火需求一路走低,价钱必然高不起来。倒是最近报纸上大肆宣扬《禁烟协定》到了彻底执行之期,毫无疑问,福寿膏的价钱定当火速飞涨。这个时候一船洋货,能叫东家如此着紧,尽管没明说,其实差不多也猜得出是什么。只不过既然东家没明说,便是猜出来了,也得管紧嘴巴才是。王贵和给自己脑子上了根弦,感觉更冷了,忽见一个细瘦身影自大船上翻出来,沿着外壁往下出溜。颜幼卿准确无误落到小船上,收回龙爪钩绳,依旧缠在腰间。这趁手工具还是特地托耍水火流星的老崔问江湖朋友悄悄借来的,事毕之后须得还回去。“怎样?”王贵和压低嗓音问。“一帮子洋水手,和几个妓女在喝酒赌钱。也有看货拿货的。没法到近前去,我瞧着像是香烟以及药物之类。”“货舱里看了么?”“看了,货舱基本是空的,倒像是已经入港卸过货了的样子。”王贵和皱起眉头。这是最近抵达海津的大船中最热闹的一艘,也是看起来最像带了大量私货的一艘,没想到货舱竟然是空的。颜幼卿见王贵和沉默,也不再说话。他还有点儿没晃过神来,那帮子洋水手与妓女们闹得实在是不堪入目,男男女女衣衫不整,搂抱成团,把他惊得手足无措,差点被人发现。直到这会儿还觉得眼睛疼,只怕要长挑针。王贵和考虑片刻,实在冻得不行,估摸着时辰已是后半夜,今日恐怕只能空走一趟。遂道:“算了,今天先这么着,回去再合计。”驾船伙计一桨撑开,小船划出丈余。正要调转船头返回,颜幼卿忽低声道:“有人来了。”王贵和左右瞅瞅,只望见茫茫一片暗影:“哪儿?哪儿有人来?”“听起来像汽轮机船,正往这边开过来。”王贵和虽然什么声音也没听着,还是吩咐驾船伙计:“等等看。”大约一袋烟工夫,果然有一艘小型机船出现在前方,伴随着机器带动轮桨之声,向这面缓缓靠近。海港码头的检查,惯例严进宽出。汽轮机本就是洋人的玩意儿,能租得到此种船只半夜出港,不是卖货的,就是卖笑的,往往有不小的后台,向海关提前打点过。带出去的人在内海湾洋人大船上厮混到天亮,再光明正大回去。因为一般不夹带洋私货入港,自然也就不怕查验。王贵和这一趟行事隐秘,不欲节外生枝,自然不愿与那机船狭路相逢。冲驾船伙计拍拍手,随着长桨摆动,小船重又隐入大船船尾阴影之中。那机船隔着几丈远打出信号,很快开过来,挨着大船停住。出来七八个人,似乎有男有女,间或嘻笑几声,爬上了大船舷梯。待这些人都进了船舱,声音消失在甲板上,王贵和才命令开船。驶出一大段,见颜幼卿似被定住一般,仍然向着那大船方向动也不动,缩着肩笑道:“幼卿,到底是练功夫的人,穿这么单薄也不怕冷。”没听见对方回话,又道,“这黑黢黢一片,还看什么呢?不用盯着了。也不算彻底白来,至少知道了哪几艘船不是。回去再想办法,看能不能缀着鑫隆的船过来。”颜幼卿这才心不在焉“嗯”了一声。他总觉得却才上船的几个身影中,有一人十分熟悉,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该出现在此处。忍不住反复琢磨,无法安定心神。小船飞快行进,那艘机船与大船几乎融为一体,变成越来越模糊的大团黑影。颜幼卿猛地直起腰身:“掌柜的,情形不对!那艘机船开动了!”王贵和听得他这句,立刻向驾船伙计道:“停下。”无论卖货还是卖笑,机船都不该这么快离开。如此反常,必是另有玄机。“能看清是往哪个方向开么?”颜幼卿一面运足目力,一面凝神细听。“不是往咱们这面来。”王贵和精神一振:“快!跟上去!”驾船伙计使出浑身力气挥动船桨。小船有如一尾梭鱼在划破水面,很快重新临近之前那艘大船。为避免被人察觉,速度不得不慢下来。所幸机船并未走远,兜了几个圈子之后,颜幼卿在一排货轮末端发现了其身影。这一排货轮极其相似,颜幼卿仔细辨认一番,才确定机船紧挨着的这艘与其他大船描画的洋文有所不同。王贵和小声啐道:“好他娘的障眼法,居然玩了个一层套一层。”待小船绕到大船尾端,颜幼卿解下腰间龙爪索,如法炮制,攀上船舷。王贵和心知此番十有八九找对了地方,行事者如此小心,可见干系重大。紧张兴奋之下,反而捏着袖筒一句话也没说。甲板上有好几个守卫。颜幼卿耐着性子观察许久,认定这些人都带了枪。守卫有枪这一事实叫他十二分警惕,然而之前黑暗中瞥见的熟悉身影,更令他无法放下,愈发想要一探究竟。趁守卫无聊交谈之际,颜幼卿悄无声息掠至舱门,试着推了一把,竟然未能推开。强行破门显见不可行,只得迅速绕至侧面。几番搜寻之下,终于在甲板底部找到一个可开启的气窗。窗口不过尺余见方,颜幼卿估量一下,配合身法应当能够进入,遂暗中施力,以龙爪钩撬开窗页。动作时不可避免发出声响,颜幼卿疾如青烟魅影,眨眼间钻入其内,还不忘一只手稳稳扶住窗页,不露半点破绽。有两名护卫过来转了一圈,什么也没发现,只当是风吹动帆索钩锚之类,骂骂咧咧回了原处。眼前一片漆黑,颜幼卿推测此处乃甲板下一间货舱。伸手摸索,一个个四方木箱整齐堆垒。箱子封装严实,四角钉着长铁钉,凭触感完全猜不出内里为何物。货舱必定有门通往上层客舱,颜幼卿准备摸到门口,看能否撬开门潜进客舱去。闭着眼睛感觉了一下方向,步履轻悄往前挪动。忽然清晰的脚步声传来,片刻之后,门缝处透出黄晕的灯光,竟似是有人恰巧要进入货舱。颜幼卿身形一顿,旋即小心而快速地移至门旁,贴墙屏息而立。开门声响过,有四人步入货舱内。颜幼卿将自己缩在门后,不露出半点身影。一个声音叽里呱啦说了串洋话,另一个声音以夏语道:“他说这一间都是东哈拉帕原产的上等青皮,八百大洋一箱,一共有六十五箱。隔壁一间是路过达罗州时顺便捎的白皮,数量差不多,品质也不错。如果东家一并要了,只算六百八十大洋一箱。”一个中年男子道:“这价钱未免太没有诚意。须知海津市面上,最好东哈青皮也不过五百大洋。”那充当通译的男子便说了几句洋话。洋人似乎有些急躁,一大串叽哩咕噜飞快地迸出来。通译者又以夏语道:“他说《禁烟协定》到期之后,海津再想要正宗的东哈拉帕货,甚至是达罗州的货,恐怕都难上加难。这个价钱已经是看在老朋友介绍的份上。还说……东家若是一次性拿不出足够的银元,他便找别家去。”颜幼卿自听到“青皮”二字,便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了。大夏国市面上出售的鸦片,分为三类。品质最佳者为东哈拉帕出产的青皮,次者为产自与大夏相邻的达罗州的白皮,而最下者则为产自夏国境内西南诸州的本土货,亦称黄皮。青、白、黄乃货物惯用的包装颜色。三者品质差距显著,价钱亦相去甚远。一箱黄皮的价格,不及白皮、青皮几分之一。颜幼卿虽不沾这个东西,在仙台山的时候,却也有过不少见闻。莫非大老板竟是想要插手做起鸦片生意?颜幼卿心惊之余,便想着还须偷眼看清楚,那说话的夏人是否来自鑫隆商行。没准是自己找错了地方跟错了人,这艘船并非东家欲图接头的生意。他此前在码头上暗中盯了两天,认得鑫隆商行出港接货之人的面貌,可惜并不熟悉声音。正思量间,那边已然讨价还价又争了一回。忽有一人插嘴说话,语气似有不耐:“段老板,不如先看货?倘若当真是好货,价钱自然好商量。”颜幼卿听见这把声音,正探头往外偷窥的动作猛然僵住。果真是峻轩兄!他如何会在这里?他怎么能在这里?——这疑问在心头疯狂盘旋,身体却如同遭了定身法,不敢移动一分一毫,探出头去看个明白究竟。脑中嗡嗡作响,仿佛只过得片刻。然而那一行四人居然拆开一个箱子看完了货,正边说话便往舱门外走。那通译男子道:“隔壁舱房装的就是达罗州白皮,老板也一并看看?”“成,也看看罢。”颜幼卿听见安裕容轻笑一声:“段老板若是嫌多,我却是不嫌的,我只怕东西不够好。”四人走出去,洋人拉上舱门,当啷一声落了锁。随着脚步声远去,透过门缝露出的灯光也渐渐消失。颜幼卿在黑暗中呆站了一阵,才开始懊恼。自己本该趁几人拆箱看货,潜出舱门去。之后或入其他舱房,或尾随跟踪,都好打探更多消息。谁知因了陡然听见峻轩兄声音,硬是愣神错过了。他想了想,摸到已经拆开的那个箱子前,揭开箱盖,轻轻捏了捏,又嗅一嗅,确是鸦片无疑。脑中回想起安裕容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幼卿,你好不容易从前一个泥坑里跳出来,可不能再掉进下一个泥坑里去了!”“那些人要赚大钱,无非从外国往大夏弄两样东西,一个是军火,一个是鸦片。别的都好说,唯独这两样,你一定绕道走,明白吗?”——那般殷殷嘱咐,切切叮咛,叫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今夜在这洋人走私鸦片的船舱里,撞见的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