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作者:票票小僧      更新:2023-04-30 00:53      字数:3357
  钱小花冷哼一声:“一把年纪了美什么美?”沈西张嘴就来:“谁说我奶一把年纪的!奶你告诉我谁说的,我揍他去!我奶长得这么好看,就算以后七十岁了,八十岁了,一百岁了也是最好看的女同志。”钱小花被哄得眉开眼笑,拍了拍沈西说:“既然你们都想做羊绒袜子,那就做吧。不过一人只能做一双。”“奶真好,谢谢奶!”“奶是最好看的女同志。”几个孩子一起扑向钱小花,抱着钱小花的手使劲吹彩虹屁。叶蓁拿出羊绒,一家人围着地炉将羊绒搓成羊绒线,再将羊绒线织成羊绒袜子。如此忙活了两天,沈家赶出八双羊绒袜子,家里的大大小小穿上雨鞋和羊绒袜子出门遛弯。然后沈家人又引起了新潮流,继嗦粉后长木生产大队的人又喜欢上穿雨鞋。沈北他们带回来的雨鞋被抢购一空,这会子外边都是穿着雨鞋在雪地里玩雪的长木人民。最近几天长木人民组队上沈家、大队长家、赵仁国家串门,进了屋就开始聊脚下的雨鞋,聊完雨鞋再开始打听外边的情况。最近几天沈西几个说的最多的话是:“雨鞋是在南乡买的。”“那边卖两块钱一双,我们千里迢迢带回来只是赚点辛苦费,算上车费和伙食费,其实没什么赚头。”“南乡离这里远不远?远得很,坐火车过去要坐五天,来来回回还得坐公交车。”“什么是公交车?是南乡那边的交通工具,那边不仅有公交车还有自行车,那边的人出门都骑自行车。”“为什么不带自行车回来?带不了,人家那边到处都是公路,咱们这边到处都是山路,带了自行车回来也没办法骑。”“什么是公路?就是水泥路,人家那边喊水泥路喊公路。”沈北几个不仅带回来了南乡的雨鞋和衣服,还引起长木生产大队的人对外边的讨论。以前临近过年时长木生产大队的人都会聊家里的年夜饭,但是今年不聊这个,全都在讨论外边的公路、外边的自行车。年二十八是长木生产大队凿冰捕鱼的日子,天刚蒙蒙亮,大队长已经带着长木生产大队的男人们下山捕鱼。沈野回家时刚好遇上捕鱼的日子,被大队长带着一起去捕鱼。今年男人们都穿上沈北他们带回来雨鞋,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个个跟t台上的模特似的扬起下巴,目不斜视。山下有固定捕鱼的地方,来这里捕鱼的人除了长木生产大队的男人还有其他生产大队的男人。往年大家为了捕到更多的鱼都会埋头凿冰,今年长木生产大队的男人却变了。比如大队长,这会他站在冰上擦脚下的雨鞋,一边擦一边说:“这雨鞋真好使,站在冰上也不会弄湿袜子。”赵仁国爸爸特意伸脚进水里:“不仅不会弄湿袜子,还很保暖!你看,伸脚进水里脚也不会冷。”旁边其他生产大队的人好奇得厉害,纷纷偷看长木男人脚下的雨鞋。长木生产大队穿的是什么鞋子?好奇怪,竟然可以防水!长木生产大队去哪里搞来的鞋子,他们能不能也去搞些回来?沈野拉了拉手下的渔网,高声喊:“姐夫,来鱼了。”大队长迅速跑过去:“都别站着了,赶紧抄家伙过来捉鱼!”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第89章 nb又被抢了。“妈, 奶,我爸爸捉了条好大的鱼。”沈风跟开了马达似的快速冲进屋,两只眼睛扫视四周,找到叶蓁后立刻冲过去拉着叶蓁往外跑。母子二人手拉手跑出门口, 叶蓁看向沈野手上的鱼, 那是一条十来斤中的大鱼。这会大鱼还活着, 尾巴一抽一抽地抽打着沈野的手臂。叶蓁迎过去:“这鱼得有十·五·六斤吧?”“说少了, 姐夫拿去称过,有十八斤。”沈风哇的一声张大嘴巴,扑过去伸手摸鱼尾巴, 被鱼尾巴扇了一身的鱼鳞。“姐夫他们家也有这么大的鱼吗?”沈野把大鱼递给沈风,拦着叶蓁往前走:“没有, 今天只捉到这么一条大鱼。不过姐夫做主把鱼分给咱家。”叶蓁懂了:“其他人没意见吗?”“没意见。”“一会杀了鱼给姐夫家送一份。”沈野提议,叶蓁则摇头:“不用,咱们做几道好菜请姐夫他们过来吃饭就行。”沈风接上话:“妈,我想吃酸菜鱼。”叶蓁点头:“咱们家好久没吃酸菜鱼了,今天做多点酸菜鱼, 让你们吃个够。”“好耶!!”沈风大喊着跑起来, 急着回家给哥哥们报信。长河靠海,沈家祖祖辈辈都住在海边,在长河时叶蓁没少吃几十斤重甚至几百斤重的海鱼。但自从去了长青生产大队以后再也没吃过新鲜的大海鱼,就算偶尔吃一顿海鱼,吃的也是娘家寄过来的咸鱼干。沈野带回来的这条是河鱼,估计长了好些年才长到十几斤重。这条鱼算是一条爷爷辈的老鱼, 肉质跟别的鱼没法比,不过大家还是很喜欢吃老鱼,觉得吃老鱼吃的是喜庆。沈家人开始忙活起来,钱小花负责掌大勺,沈野负责杀鱼,几个小的负责弄鱼肠,沈老头负责烧火,叶蓁则负责把择菜。一条十八斤的鱼可以有很多种吃饭,叶蓁把菜放下,扭头跟钱小花说话:“妈,今晚咱家来一个一鱼三吃吧?”钱小花头也没抬:“就你事儿多。”停顿几秒才又说:“怎么个一鱼三吃法?”“来一道水煮鱼、再来一道葱段鱼丸羹,最后来一道鸡蛋煎鱼肠。”“水煮鱼倒是好做,可是后面的鱼丸和鱼肠可不好弄。”叶蓁洗干净手凑过去:“没事,我来弄,您帮我打下手。”钱小花满意了,直接把锅铲递给叶蓁:“那个鸡蛋煎鱼肠要用多少个鸡蛋?”“今晚姐夫他们回过来吃饭,他家二十几口人,拿十个鸡蛋吧。”钱小花心里骂叶蓁败家,嘴上却没说话,转身出门去屋里拿鸡蛋。晚上十九点,大队长一家来到沈家。“钱奶奶、沈爷爷、小姨、姨夫晚上好。”“钱太奶、沈太爷、姨婆、姨伯公晚上好。”大队长一家浩浩荡荡进入沈家,叶蓁边走边脱下围裙:“姐夫,姐,你们来啦。别在门口站着了,赶紧进屋喝茶。”黄嫂子跟上叶蓁,把带来的饺子递给叶蓁:“我昨天包的饺子,一会拿去热一热。”叶蓁接过饺子,黄嫂子带了不少饺子过来,足够他们一家人的口粮。不过沈家煮了不少饭,叶蓁最后没热饺子,喊来沈西让沈西把饺子拿去外边冻上。拿出煤油灯点上,叶蓁领着孩子们端菜上桌。看着桌上的鱼丸、鱼肠,大队长一家表情震惊,他们以为只是过来吃一顿便饭,没想到沈家准备得这么丰盛。这三样菜都赶上过年的年菜了。叶蓁拿出酒,麻利地给大人们倒上米酒:“沈西,你去拿些山楂酒出来给哥哥们喝。”山楂酒是叶蓁最近酿造的果酒,度数非常低,很适合孩子们喝。沈西跳下桌子,随后拎出一大罐山楂酒,给赵仁川以及赵仁川的侄子侄女们一人倒一碗。沈老头是长辈,他率先端起碗:“吃,吃饭,不然该凉了。”叶蓁坐在黄嫂子旁边,闻言给大家介绍今晚的三道菜:“这些菜都是用姐夫捉的那条大鱼做的,中间这道名叫葱段鱼丸羹,爽滑脆口。”话落,叶蓁拿起勺子给黄嫂子和大队长一人舀了一勺葱段鱼丸羹:“这道菜趁热吃才好吃,凉了会变腥。”还不忘招呼几个外甥:“小海你们也吃,都别看着了,赶紧动筷子吧。”大家纷纷开始动筷子,大队长一家口味非常一致,吃过三道菜后都表示最喜欢吃鸡蛋炒鱼肠。“蓁儿啊,今天吃了你家的鸡蛋炒鱼肠才知道鱼肠也可以做的很好吃,以前扔掉的鱼肠真是浪费了。”叶蓁跟黄嫂子碰一下酒碗:“也不是所有鱼肠都能吃,大鱼的鱼肠才有这样的口感。”这顿饭宾主尽欢,吃到最后大人们都醉了,脸色泛着红晕。叶蓁扶黄嫂子起身,黄嫂子迷迷瞪瞪在原地转圈子。她拉住叶蓁的手,扯着嗓子喊:“蓁儿啊,年初二你跟我回娘家,回去给阿婶和阿叔磕头。”叶蓁跟黄嫂子结干亲等于跟黄嫂子的娘家结干亲,黄嫂子的父母现在也算她的干父母。“知道了姐,姐你还能走吗,要不我扶你回去吧?”黄嫂子挣开叶蓁的手:“用不着你扶,我没喝醉,我还能走直线。”大队长一直绷着脸,脸上看着挺严肃,然而眼神却一点神采都没有,也是醉得分不清东南西北。赵仁海几个也醉了,这会正被媳妇和孩子搀着往外走。沈家只有赵仁川没醉,但他今晚打算留在沈家过夜,因此正拉着沈北看自家爸妈的笑话。叶蓁不放心大队长一家,喊上沈野一起送他们回家。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年二十八长木生产大队更是随处可见年味。年三十的晚上,沈家端出九大碗菜加一道汤作为年夜饭,这九菜一汤也是有讲究的,首先从九菜一汤上解释,九菜一汤意味着十全十美,然后九个菜中有鱼有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肉则象征着大吉大利。沈家人第一次准备如此丰盛的年夜饭,也算是入乡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