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灶间谈话
作者:贤乐福满白      更新:2022-05-03 05:16      字数:2508
  直到天边晚霞升起,夜色擦黑时,文德才从竹篁馆回来。

  推门的声音惊动了正在灶间忙活的车纪氏,她站在灶间门口,“回来了。”

  “嗯。”

  “过来搭把手。”

  说罢,车纪氏转身进了灶间。

  朦胧的夜色将她笼罩,晚霞的余晖在她身上形成一层淡淡的光晕,文德看着车纪氏单薄的背影,突然感到了一股心酸。

  闷闷的,堵的她不太舒服。

  她双手抹一下脸,又展开笑颜,“娘,今晚我们吃什么?”

  “晌午没吃完的剩菜热一下。”

  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有限,饮食条件亦是如此,他们往往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吃上一回肉,平时只会选择吃些清淡的蔬菜,哪舍得像今天这么铺张奢侈啊。

  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家里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如那些当官的家庭富裕,大部分官宦人家的生活极其奢靡,而餐桌上的饮食也是花样多的很,铺张浪费在他们的圈子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

  大鱼大肉是他们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也是他们浪费的众多食物的其中一种。

  他们不知民间疾苦,也不知粮食的来之不易。

  反观底层普通老百姓,能吃饱饭似乎就是一件让他们很兴奋的事情了。

  他们勤俭节约,操劳持家,不敢浪费一粒粮食。

  吃剩饭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午煮了一桌子的菜,现在还剩下不少,热一下还够他们吃两顿的。

  文德乖乖的坐在灶膛口烧火,车纪氏就坐在灶间门口,一双眼睛看着她,似乎藏了很多心事。

  “娘,你干嘛一直这样看我?”

  “那位苏大人跟你是什么关系?”

  上午吃饭的时候,车纪氏就发现了异常,不过,碍于苏玖龄太过优秀俊美,跟她家闺女实在不搭,她也就没有往男女感情的方向去想。

  可吃着吃着就发现不对劲了,那样一个从大家庭出来的男子竟然会给自家闺女夹菜,当时可让她骇了一跳。

  再到后面,苏大人拿出一些贵重的礼物送给他们一家子人,可谓是人手一份,除了送文正和张谦的是普通的礼物之外,给她和车超的东西异常贵重。

  一个是金簪子,一个名人的书画。

  不论是哪一个,都是她这等小老百姓辛苦一辈子也买不到的东西。

  车纪氏本来想趁下午有空好好审问一下俩人的关系,不料闺女却被大人给带走了,还是拉着她的手腕走的。

  这让车纪氏更加确定俩人关系不简单。

  文德也知道,车纪氏看似一切都不管不问,然则一切又都在她眼里,她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个时候再狡辩也没什么意思,文德索性就大方承认了。

  “您不是都看见了吗?”她通通灶膛里的火灰,又拿起一根木柴添了进去。

  车纪氏重重的叹一口气,“闺女啊,苏大人不是咱能攀比的人物。”

  文德轻笑,用一种玩笑似的口吻道,“你不是一直都想让我找个好男人嫁了吗?想给我找个好婆家,一生吃喝不用愁,现在正好有一个,您老看着怎么还有点不高兴了呢?”

  车纪氏拎起小机子放在案板边,案板就在锅台的正左方,灶间没有点油灯,灶膛的火光很明亮,照亮了整个灶间,火光明明灭灭地映照在文德脸上,从车纪氏的角度看过去,正好可以看见她隐在黑暗中的那一半脸。

  屋外的夜幕已经降临,夏季的小虫子又出来奏乐了。

  “闺女啊,娘当然希望你能嫁个好男人,有个好婆婆,然后开开心心的过好日子,可,苏大人跟咱门不当户不对的,娘怕你嫁过去吃亏,你不知道大户人家能吃人吗?我跟你爹又都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又没权又没势,不能给你当靠山,你在婆家受了气,娘怎么给你撑腰啊?你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文德深知车纪氏的顾虑,她抿紧双唇,又伸出舌头润了润唇,灶膛的火光烤的她脸蛋发烫。

  她摸一把额头上的汗,漫不经心地调侃自己,“我可是十里八乡的小魔头,从小打到大,哪会让自己轻易吃亏啊。”

  眼角余光瞥见车纪氏紧皱的眉头和担忧的神情,她喟叹一声,故作轻松姿态,“我又不是吃亏的主儿,小时候那些欺负过我的人,我是不是每一个都还回来了?而且还是加倍还回来的。”

  “你现在是鬼迷心窍了,我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

  文德哭笑不得,“我是那样的人吗?”

  车纪氏不理她的玩笑,就事论事道,“今儿这小伙子,我看着确实很满意,年纪轻轻就做到了正四品的官位,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还有一个正一品的爹在朝廷做官,再看小伙子的长相和谈吐,不论从哪一条来说都是少有的男人,喜欢他的女子肯定不在少数,这样的家庭一般都会选择联姻来巩固家族地位,娘不是打击你,也不是非逼着你跟他断了来往,就是觉得咱们跟他不是一路人,怕你嫁过去受委屈。”

  越说到后面,车纪氏的面色越凝重,似乎已经看到了不幸的未来似的,沉浸在忧愁之中。

  文德久久都没有说话,车纪氏说的这些问题,她又何尝不曾想过。

  凭她的身份就算嫁给了苏玖龄,顶多只能算是个小妾。

  而小妾的地位连奴婢都不如。

  她就娶妻这个问题曾经问过苏玖龄,苏玖龄的问答大概意思是,一生只有她一个女子。

  她听了,又高兴又感动。

  然而,并没有被他的话完全冲昏头脑。

  古人的婚姻是由不得他们的子女做主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道。

  哪怕她跟苏玖龄爱得在惊天动地,你死我活,只要大都督不松口,不答应这门亲事,苏玖龄真能如当初所说的那样做得了主吗?

  她内心是不确定的。

  不过,文德愿意相信苏玖龄。

  凡是都有例外的时候,万一大都督就当甩手掌柜,让苏玖龄自己做主婚姻大事呢?

  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就跟车纪氏一样,她一方面为文德张罗相亲的大事,同时还会尊重她的选择,虽然有时候会对她指指点点,各种埋怨,但她从来不会强迫她答应跟谁成亲。

  在这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王道,做子女的没有反抗的权利,也没有余地反抗,父母让你嫁谁,或让你娶谁,你只有听话的份儿。

  然而,车纪氏却不同。

  她反其道而已。

  所以,从车纪氏身上,文德看到了万事皆有可能,也愿意给予苏玖龄一份信任,也给这段感情一份信任。